【安徽肥东】浮槎山

王光叶

<p class="ql-block"> 浮槎山位于合肥市肥东县石塘镇王铁境内,整体呈西南、东北走向,绵延20余公里,仿佛一艘静卧的船筏。主峰海拔418.58米,有着“合肥近郊第一峰”的美誉。系大别山余脉,素有“北九华”之称。(2011年庐江划到合肥后合肥最高峰是庐江的牛王寨)。</p><p class="ql-block"> 无门票,门口路边可以免费停车。</p> <p class="ql-block"> 上回1月13日来爬山,冬天的山满眼都是褐色,真的不好看。冬季又是枯水期,看不到瀑布。心里想着春暖花开再来。这次直接<span style="font-size:18px;">乘坐观光车到大山庙停车场,而后下行游玩。单程20元。(往返30元忽悠你的,你都下山了,再爬回去坐车。)</span></p> <p class="ql-block">二木奇缘</p><p class="ql-block"> 在双“心”形平台、围栏的护佑下,一块顽石从中开裂,两棵不同树种的大树相拥而生,经过数裁斗转星移、风栉雨沐,始终紧紧相抱,仿佛天设地造一般,直向苍穹。</p><p class="ql-block"> 每一棵树都代表着生生不息的张力,两棵相拥之树便成了天作之合的连理信物。“双木奇缘”,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饱含着人们的情感:在这个世界上,总有美好而奇妙的缘分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等待、去珍惜。</p> <p class="ql-block">  清明之前,茶山已醒,正是上山采茶制茶好时节。明前新茶 🌱🍵,只此春绿,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滋味鲜爽可口。不饮春茶,怎知春光美,不喝头茶,哪知春之味。</p> <p class="ql-block">这次下车后第一件事就是先爬浮槎山最高点</p> <p class="ql-block">  山顶上的寺庙,名为“甘露寺”,当地人喜欢称之为“大山庙”,山下有观音庙,每年香火旺盛,特别是到了年节时,香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雨水少,难采茶树嫩芽呀!</p> <p class="ql-block">  问这小家伙采了多少,给我看茶蒌,里面嫩芽可以数的过来,呵呵。。。</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采茶姑娘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  浮槎山齐都峰顶有二泉池并立,北池水深而清,名“合泉”;南池水浅而浊,名“巢泉”。二泉水位常年稳定,取之不落,不取不涨,不管是大雨倾盆,还是干早数月,池中水位亦只毫厘之差,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誉之为“天下第七泉”。</p> <p class="ql-block">这三个小家伙是跳跃着下山的</p> <p class="ql-block">这回走的路线看到塔台晴岚了,在这留个影。</p><p class="ql-block"> 晴岚,本指晴日山中的雾气,出自元代文学家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p><p class="ql-block"> 站在塔台,每当天气晴朗,晨曦初露之际,蓝天白云下,靑山碧水间烟雾萦绕,山峰翠峦在雾海中时隐时现,怪石峥嵘,松柏挺秀,淸幽宜人,显得尤为美丽动人。 </p><p class="ql-block"> 夕阳余晖,远山近水尽收眼底,令人如立船桅,随波浮沉,乘风破浪,顿开胸廓。塔台之外,满目葱茏,生机盎然,构成了一幅山外有山,山重水复,水库相依,山环水抱的天然图画,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陶醉不归。</p> <p class="ql-block">虹桥枕溪↓</p> <p class="ql-block">  上次我们就是从这石阶上山到大山庙,错过塔台晴岚。不建议走这条路,密林看不到景。这段登山石阶有2公里,旅游图上标的是暂未开放,其实是修好的,这段坡陡,上次累的歇了好几起,爬上后一个字形容:累!</p> <p class="ql-block">  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巨石流瀑</span>这等背影模特等了好一阵,游人不少,但是有的从这匆匆过不停留,有的站没站像,有的。。。↓</p> <p class="ql-block">巨石流瀑,这次又没看到流瀑!</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处生根式完整巨石群,单单是裸露于土层之外的面积已是十分广阔,自上而下光滑起伏,仿佛是一处固化了的流动瀑布一样,故得名巨石流瀑。</p><p class="ql-block"> 石瀑最上端建有玻璃平台一处。凭栏远眺,一口口池塘水光倒映、一块块田地生机盎然、一条条公路纵横交错;向脚下看去,巨石就踩在脚下,每移动一下,似乎都有步步惊心的感觉。石瀑的最下端另搭有两处木平台,立于木平台之上,卽可仰望石体陡峭,也可俯视沟谷葱郁,晨昏四时景致亦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这里无疑又是一处初级攀岩的好所在。</p> <p class="ql-block">地藏金印</p><p class="ql-block">这个区域,留下了与金乔觉(金地藏)在此修行的诸多痕迹,比如金乔觉参禅打座的石座位、洗脸用的“仙人盆”等,最为神奇的当属他在这里留下的真切、淸晰的几枚大脚印。</p><p class="ql-block">其中一枚就在“仙人盆”东侧、石座位北侧的巨石之上,长约40厘米,远大于现代人的脚印;另外几枚遗落在西侧十几米远的一块大立石之上。据传第一枚是当初金乔觉从打座处站起,向后猛退一步留下的;西侧几枚是他奔向西侧山腰神龟处而踩踏的印记。由于惯性巨大,以至于踩碎神龟龟壳,继而跌落山下!一屁股坐出个浪波塘、一脚趾出个陷湖陂、一手按出个赤沙塘(三口塘如今仍在)。</p> <p class="ql-block">飞来浮<span style="font-size:18px;">槎</span></p><p class="ql-block">晋代张华撰写的《博物志》中有“八月槎”的记载。据传,浮槎就是一艘小木船或是小竹筏,每年八月份的时候,它都会准时往来于人间海上与天上天河之间,从来不会耽误航期。而且,有人还正是因为乘浮槎至天河,才有了见到织女的传闻,这是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 </p><p class="ql-block">如今,传说的浮槎已经被宇宙飞船所代替,渐渐被人们遗忘的浮槎现今已经被石化、安卧在这里,每日里静静地看着天南地北的游人,似乎在回味着自己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石来运转”,时来运转也。这是一块极其酷似民间棺材的景观石,所以当地老百姓便给它起了一个非常直接的名字———棺材石。这是因为在早先的时候,有官职禄位的人去世后要睡“棺(官)”;有钱有势的人去世后要睡“材(财)”,因此棺材就有了“官财”之吉称。因此坊间百姓认为凡是有缘到此之人得见此石,再有幸摸上一把,必然会做淸官、发大财。↓</p> <p class="ql-block">忘川石</p><p class="ql-block">这组岩石从低处向高处仰望,呈竖状站立,形如“川”字,而且下端还有一条溪流,使得整个景观更加生动和立体。“忘川”通常指神话中一条忘却烦恼的河流,寓意着忘却过去,放下心中的包袱。而在这个景观中,岩石的形状恰似“川”字,仿佛是大自然用其鬼斧神工之奇,将一条忘却烦恼的河流凝固在了山石之中。欣赏这一景观时,不禁会联想到忘却烦恼、心境豁达的意境,从而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涤和放松。</p><p class="ql-block">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川”字常常与河流、水流等自然元素联系在一起,代表着生命的流动和永恒。而“忘川”则更是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浪漫的色彩,让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的奇幻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