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子讲无为,更讲无不为</p><p class="ql-block">很多人只注意到老子讲无为,觉得老子太消极了,而他们却不知道老子更讲无不为。这种对老子“无为”思想的片面理解,忽略了“无为”与“无不为”的辩证统一。实际上,老子的“无为”不仅不消极,反而有着积极的价值,是成功的法宝,他让你去掉很多无谓的“为”,而专注于自己真正想要的“为”。</p><p class="ql-block">人们为什么会对“无为”产生这么片面的理解呢?</p><p class="ql-block">首先,字面误解占很大的因素。从字面上看,“无为”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无所作为、消极避世。然后是脱离语境,忽略《道德经》整体思想体系和创作背景,断章取义。老子生活在战乱时期,目睹统治者横征暴敛,“无为”是针对过度干预提出的,并非倡导人们什么都不做。</p><p class="ql-block">怎么正确理解“无为”?</p><p class="ql-block">对统治者来说,就是要不折腾,让下面的人各就各位,各做各的事,少干预,少搞一些名啊利啊之类的事出来,让大家生出争竞之心,反而不安于自己该做的事。“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现在没有统治者,各级领导、部门负责人、企业老板等等,其实也是一样的。企业管理者不过多干涉员工具体工作,给予足够的空间,反而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发展。老板无为,员工无不为。领导无为,下面的人无不为。</p><p class="ql-block">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怎么理解无为而无不为呢?</p><p class="ql-block">我觉得,“无为”可以理解为不是“为”的“为”,不是做事的做事,不是工作的工作。台湾动漫大师蔡志忠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他说他从来没工作过,说他累才怪。他还说这世界上最赚钱的事就是玩,比如他自己画画很好玩,拳王泰森打拳也是玩,一拳好多钱。吴清源下棋是玩,丁俊晖打台球也是玩,巴菲特做投资还是玩,巴菲特说他每天跳着踢踏舞上班。读书也是玩,搞发明也是玩。正因为是玩,才会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这么说好象有点偷换概念了。</p><p class="ql-block">那么,我觉得“无为”也可以理解为“少为”,好比说无欲则刚一样,没有人可以完全无欲,只能说少欲则刚。也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不做事,给你一万块钱一个月,每天什么事都不准做,你会发疯。但是,我们又不能多做,要专注,要聚焦。少则得,多则惑。四面出击,什么都想做,结果是什么也做不成。只专注一件事,全身心投入,肯定能成,而且这时你做的事就变成了“玩”了。</p><p class="ql-block">所以“玩”这个字也看怎么定义。以前我觉得一天什么事也不做,只读书,这种生活好舒服,好惬意。后来,我发现,原来读书这个事情,很多人也不喜欢啊,很多人觉得这是个苦差事啊。把我的这个事换给另外一个人来做,他可能会觉得苦不堪言啊。</p><p class="ql-block">所以,无为才可以无不为,在其他所有方面的“无为”,才可以成就自己专注的那一个“无不为”。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开国元帅林彪为了打好仗,放弃了其他所有的兴趣和爱好,天天就琢磨打仗。台湾动漫大师蔡志忠四岁开始画画,现在70多岁了,一辈子专注画画。棋圣吴清源七岁开始下围棋,活了一百岁,一辈子下棋。股神巴菲特十一岁开始做投资,现在95岁了,一辈子做投资。</p><p class="ql-block">无为才可以无不为,这是老子告诉我们的成功之道。我以前讲《庄子教你怎么成功:一生只做一件事,由技入道》,原来老子和庄子是相通的。</p><p class="ql-block">2025.3.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