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越王博物院正式成立于2021年9月8日,是以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为依托的大型考古遗址类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分为王墓和王宫两个展区。王墓展区位于解放北路867号,前身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王宫展区位于北京路374号,前身为南越王宫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越文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集中展现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二者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以这两处遗址为重要史迹点的“南越国遗迹”和“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先后入选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越王博物院合计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展示南越文王墓、南越宫苑、南汉王宫等考古遗址,设有“南越藏珍”“岭南两千年中心地”及“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等常设展览,展览有文帝行玺”龙钮金印、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等重要文物,并不断举办各类临时特展。南越王博物院承载着岭南文化两千余年的历史底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成立以来,南越王博物院获得多项荣誉,2021年10月18日,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3年6月在广州象岗山上考古发现南越王墓遗址,并确认为第二代南越王赵睐之墓,为了更好地保护管理遗址和后续发掘研究并向市民展示,广州市政府决定兴建遗址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自1995年南越王宫开始发掘,先后发现了南越国的石构水池(蕃池)、曲流石渠、一号宫殿、二号宫殿、一号廊道、砖石走道、食水砖井和北宫墙等重要遗迹,分布密集,南越国宫城位置由此得到确认。为了更好地保护管理遗址和后续发掘研究并向市民展示,2009年,广州市政府决定兴建南越王宫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7年11月30日,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综合陈列楼第一期工程竣工,进行预展,展出部分出土文物珍品;1988年2月8日,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第一期工程综合陈列楼竣工并对外开放;1993年2月8日,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第二期工程(主题陈列楼)竣工开放,并举行“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全面建成暨表彰杨永德伉俪捐赠文物仪式”;1996年,博物馆进行了西回廊、停车场和综合楼三楼的装饰工程;2010年,完成博物馆正门整饰和基本陈列改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95年,南越王宫遗址被发现,之后不断对其进行发掘和保护,分别在1995年、1997年在遗址发现了西汉南越国王宫御花园的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遗迹,博物馆秉承“边建设、边发掘、边开放”的原则,于2014年春节期间,开放了南越国曲流石渠遗迹保护主楼,2014年05月06日,南越王宫博物馆建成并全面对外开放。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考古队从遗址内一口南越国渗水井中清理出百余枚木简,成为目前“南越王博物院题名所使用的字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1年9月8日,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原南越王宫博物馆合并组建为南越王博物院,南越王博物院由王宫展区和王墓展区组成,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改为王墓展区,原南越王宫博物馆改为王宫展区。</b></p> <p class="ql-block">南越王赵佗是中国历史上很高寿的一位皇帝。他活了103岁,历经秦始皇、秦二世、汉高祖、汉惠帝、前少帝、后少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九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佗是两广地区文化启蒙的祖先,把两广老百姓从落后的几乎是原始社会的状态带入了封建社会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派部队攻打南越地区,当时叫百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佗是河北石家庄人,当时不满二十岁,他作为副将跟随部队到了岭南地区。Di一任主将屠睢打百越三年没打下来,还战死了。秦始皇又派任嚣为主将,赵佗还是副将,这次终于把南越地区征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秦王朝就在番禺(今广州)设了南海郡,任嚣为郡太守,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四个县。赵佗当时被委任做龙川县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佗在龙川这块治理得挺不错的,他一边防范当地越人反抗,同时又想办法安抚当地民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南下攻打百赵的秦军有50万人,分为五支,各10万人。除了一支军攻打江西,其余40万军攻打岭南。打下番禺之后,就把这支10万人的部队留在了南海郡。那30万人去攻打广西,在那边又设了桂林郡和象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佗让自己的士兵好好在当地生儿育女。中原那么远,秦朝又那么乱,这十万秦军就扎根在南海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始皇这次攻打百越的行为,实际上也是一次人口迁徙和民族Rong合。秦军到来之前,南越地区基本上还属于刀耕火种的落后时代。赵佗这支秦军的南下扎根就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文化、华夏文化带到了岭南地区。也是赵佗他们来了之后,南越地区才开始有了城Bao和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始皇死了之后,秦二世继位,天下大乱,三年之后,秦朝就灭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处都是农民起义,项羽和刘邦在北方楚汉相争。秦二世二年,赵佗的上司南海郡守任嚣病重,他在临死之前把赵佗叫了过来,希望他完成自己的遗愿:乱世当前,不如就依靠南海郡,建立国家,自立为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任嚣病故之后,赵佗就把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员杀了,换上自己的亲信。汉高祖元年,赵佗又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在士兵和当地老百姓的拥戴下,建立了南越国。以番禺(今广州)为首都,赵佗自称南越武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佗的南越国当时的范围包括今天的广东北部,广西北部,还有江西南部一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他任命吴芮为长沙王,把赵佗的南海,桂林、象郡这三郡都划给长沙王,他不承认这三个地方是赵佗所有。赵佗也不理他:你封给长沙王关我啥事,这三个郡就是我的。他继续做他的南越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高祖11年,刘邦派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向刘邦称臣。陆贾说动了赵佗,他接受了刘邦赐给他的南越王的名号,臣服于汉朝,就成为了汉朝的一个藩属国。每年都向汉朝称臣进贡,也互换使者,这样赵佗就没有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越国和汉朝的互通有无,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就持续不断地流入南越国,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生产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邦去世后,吕后专权。也不清楚吕后是怎么想的,她切断了跟南越的来往,还派大将去攻打赵佗。中原这些士兵不适应岭南的湿热气候,往往还没到南越国,就死了大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佗看到吕后这样,就宣布脱离汉朝,他又自称南越武帝。吕后一直没办法再次拿下南越国。双方就这么一直对峙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吕后病死之后,汉文帝刘恒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还设了守墓人祭祀;也给赵佗的堂兄弟们封了官职,赏了财物。汉文帝又派陆贾去说服赵佗归汉。赵佗自从秦始皇派他南下之后,他再也没法回河北老家,更别说祭祀先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文帝的这个举动令他感激涕零,于是,他又再次臣服了汉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直到汉景帝的时候,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景帝,就像诸侯王一样,但是在南越国里,赵佗仍然用皇帝的名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佗把南越国治理得挺好,鼓励中原人和越人通婚,不歧视南越人,他还自称是“蛮夷大长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他治理期间,南越的经济文化得到迅猛的发展。当地老百姓对赵佗交口称赞。公元前137年,赵佗病逝,享年103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平时到广州,到了解放北路这个象岗山,都会看到南越王墓,这个南越王墓不是赵佗的墓。它是二代南越王,赵佗的孙子赵胡(也叫赵眜)的墓。赵佗的墓至今没找到,他下葬的时候也是弄了障眼法,只知道大概的方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3年的时候,赵胡墓被发现,然后就在原址上建立了这个南越王博物馆。朋友们听了我的介绍,对南越王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下次再去广州,有空去看看这个南越王墓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佗活得时间很长,一百多岁,放今天都是高寿了。他的儿子熬不过他,所以他去世后由孙子即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佗当了81年的南越王。南越国存在了95年,历四代南越王,后来被汉武帝所灭。</p> <p class="ql-block">南越王墓墓主人赵眜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眜(mò)(前176-前125年),一名赵胡,中国西汉时期南越国的第二代皇帝,公元前137年至前125年在位,是南越国第一代君主赵佗的孙子,号称“南越文帝”。他的陵墓位于今广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著名的“南越王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眜是赵佗的孙子,无论是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以及其他一些中国史料中都没有关于赵眜生父是何人的记载。越南方面的《大越史记全书》则称赵眜是赵仲始的儿子。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第一代南越王赵佗去世。由于他去世时已达百岁高龄,其儿子都已经死去,他的帝位交由孙子赵眜继承,成为第二代的南越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眜即位两年后,前135年,闽越王驺郢借机向南越国发动战争,攻打南越国的边境城镇。赵眜刚继承帝位不久,国内民心还不稳,这时只好向汉武帝上书,说明闽越侵犯南越的事实,并请求汉武帝处理此事。汉武帝对赵眜的做法大加赞扬,称其忠于臣属之职,不兴兵互相攻击,并派遣王恢、韩安国两将军前去讨伐闽越。汉朝的军队还没有越过南岭,闽越王的弟弟余善就发动叛变,杀死了闽越王驺郢,投降了汉朝,于是汉朝的军队停止了讨伐的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武帝随后将余善立为新的闽越王,并派遣中大夫严助前往南越国将处理闽越的事告谕赵眜。赵眜得知后,向严助表达了对汉武帝的深刻谢意,并告诉严助,南越国刚遭受过闽越的入侵,等处理完后事后,他就去汉朝的京城朝见汉武帝。随后,还派太子赵婴齐跟随严助回汉朝的朝廷当宿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严助离开后,南越国的大臣们用赵佗的遗训向赵眜进谏,劝赵眜不要去汉朝的京城,以免被汉武帝找借口扣留,回不来南越,就成亡国的形势了。于是,赵眜在以后统治南越的十年中,一直以生病为借口没有入朝见汉武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125年,赵眜病重,其儿子赵婴齐向汉武帝请求回到南越国。赵眜死后,赵婴齐继承帝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