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风劲》--知青岁月中的生命旋律</p><p class="ql-block"> 《秋风劲》是一部再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上山下乡"历史的作品。它不仅承载着那个特殊时代的记忆。更深刻呈现了知识青年们在艰难困苦的农村生活中历经的蜕变与成长。作者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饱满的情感,描绘了一群插队知青们在农村一线经历的真实故事。</p><p class="ql-block"> 本书中的王建设、大眼珠子、鬼高丽和小霞、梅子等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知青的缩影;金麻子、李大嘴,以及会计李算盘、转业兵球子、孔秀才、二丫儿等人物,则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当时农村的典型形象。在上京县会宁公社和金靴啦一队及青年点上发生的点滴故事,细腻地勾画了那个时代的集体生活,既真实又感人。</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些鲜活的故事,读者可以感受到知青们从一开始的迷茫、不适应,到后来的坚韧与成长。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摸爬滚打,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更是对心灵的洗礼。知青们与贫下中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共同面对贫瘠的土地和艰苦的生活,这段难以磨灭的记忆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 《秋风劲》不仅仅是一部描述历史的作品,它更是一部精神的传承。它提醒着我们,那段历史不仅是个人的经历,更是时代的回声。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重温这些过往,能够让人们对青春、对奋斗、对理想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反思。</p> <p class="ql-block"> 四十</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还没到,金麻子就张罗给儿子办喜事儿。</p><p class="ql-block"> 这天,他在家里摆了一桌,给几个队干部安排差事。金麻子端起酒杯,说道:“这个,来,老几位,咱们先干了这杯酒,然后合计一下我家小子婚礼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大伙把酒干了,三老猫又给大伙满上。金麻子说道:“这个,我儿子八月十五结婚办酒席,还请老几位帮忙张罗张罗。婚礼和酒席就在生产队院里办。这个,老蔫儿,你当捞头忙,把捞忙的组织好,关键要找一个好司仪。”</p><p class="ql-block"> 金麻子话音刚落,孙老蔫儿说:“我就当捞头忙吧,司仪是脸面上的事儿,还是让你大舅哥在公社请一个。”</p><p class="ql-block"> “对,我怎么把他给忘了,回头让我那小子去找他舅。”金麻子说。</p><p class="ql-block"> “结婚前孩子肯定忙,我看还是让弟妹去找他哥好。”孙老蔫说。</p><p class="ql-block"> 三老猫听到有人说到她,就推门进来,问道:“找我哥干啥?”</p><p class="ql-block"> “孩子结婚要找个司仪,队长让我找,我说让你哥在公社找一个。”孙老蔫儿回道。</p><p class="ql-block"> “我当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呢,明天我给我哥打个电话。”三老猫瞄了金麻子一眼。</p><p class="ql-block"> “行,司仪的事儿,就让我老蒯找他哥。算盘,你找瘸子提前把我家肥猪杀了,办事儿那天你和结巴负责记礼账。大花,你先帮助请个戏班子,要两副架;办事儿那天你负责接亲和安排女方送亲的人;大嘴负责灶房,要先在院里搭一个棚子、垒一个灶台。噢,对了,还得搭一个戏台子。”金麻子安排妥当后,大伙纷纷表示要帮助队长把他儿子的婚礼办好。金麻子,又举起酒杯。“来,喝。”</p><p class="ql-block"> 酒过三巡之后,孙老蔫儿说:“大伙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酒也喝的差不多啦,就到这吧。”</p><p class="ql-block"> 金麻子说:“行,办完事儿,咱们再好好喝一顿。”</p><p class="ql-block"> 金麻子儿子结婚这事儿,对青年点来说,也是一件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事儿。听说金麻子儿子结婚,柳声和张洁就犯了难,不随礼吧,说不过去,随礼吧,又不知随多少合适,再说这帮孩子哪有钱呢?他俩商量了两次,也没想出好办法,明天就要举行婚礼啦,今天无论如何得商量出个结果来。</p><p class="ql-block"> 柳声把张洁叫到自己房间,再次商量随份子的事儿。张洁说:“咱也没参加过农村的婚礼呀,真不知道该随多少哇。”</p><p class="ql-block"> 柳声说:“我倒是参加过,有送暖壶,送痰盂,送脸盆,有送枕套、枕巾的,还有随一、两块钱的。”</p><p class="ql-block"> “咱别送那些盆盆碗碗、瓶瓶罐罐的,可随一块太少了吧,怎么也得随两块。”张洁说。</p><p class="ql-block"> “这帮孩子每人随两块还行,咱俩随两块是不是少点儿?”柳声问。</p><p class="ql-block"> “那你说随多少?”张洁反问道。</p><p class="ql-block"> “三块?”柳声和张洁商量。</p><p class="ql-block"> “红事儿不能随单数,要不随四块?”张洁看着柳声说。</p><p class="ql-block"> “四块也不好,农村讲究多 这‘四’跟‘死’谐音,别送了礼,还惹人不高兴。干脆随五块得啦。”柳声说。</p><p class="ql-block"> “行,就随五块。”张洁说。</p><p class="ql-block"> “那孩子们原则上随两块,有愿意多随的咱也不管。那个……你和女知青说一下,男知青我告诉,谁要是没钱咱俩先借给他。”柳声说。</p><p class="ql-block"> “好。”张洁回道。</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柳声和张洁二人专门到金麻子家里表示祝贺,送上了贺礼红包。柳声问道:“金队长,孩子结婚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您就吩咐一声,我们义不容辞。”</p><p class="ql-block"> “不用,办事儿那天我都交给老蔫儿了,他当捞头忙,都安排完啦。到时候你们来喝喜酒就行。”金麻子客气道。</p><p class="ql-block"> “进队长,那您忙。没什么事儿,我俩就回青年点啦。”柳声说。</p><p class="ql-block"> 金麻子说:“好,那我就不留你俩啦。老猫,替我送送老柳和小张。”</p><p class="ql-block"> 三老猫把柳声和张洁送到大门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金麻子儿子结婚,在金靰鞡一队是天大的事儿,办事儿的头天晚上,金麻子在生产队院里摆了三桌,一来试试灶,二来犒劳一下来捞忙的,因为这些人明天正日子就没有时间吃饭了。</p><p class="ql-block"> 酒席刚开始,随着一阵发动机的“突,突”声,一辆军用三轮摩托驶进生产队大院,大脸猫和一个男青年下了摩托车,金麻子急忙起身:“大舅哥来了。”</p><p class="ql-block"> “大外甥结婚这么大的事儿,我不来行吗?”大脸猫反问。</p><p class="ql-block"> 金麻子让大脸猫问的无言以对,孙老蔫儿急忙过来打圆场:“哎吆,大主任来了。大嘴,再开一桌,主任,您稍等。”</p><p class="ql-block"> 大脸猫说:“捞头忙,不忙不忙。我先介绍一下,这是小李子,咱公社最好的司仪。本来人家明天定了两家,看我的面子,都给辞了。”</p><p class="ql-block"> 孙老蔫儿说:“那是,主任的面子就是大。”</p><p class="ql-block"> “人我就交给你了,明天的事儿,你就安排吧。”大脸猫说。</p><p class="ql-block"> 男青年笑着说:“一切都听您捞头忙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桌子、板凳和餐具安排好了,金麻子和孙老蔫儿让大脸猫和男青年先坐,又把李算盘和金大花叫了过来,四个人陪大脸猫和司仪坐下。刚坐下,大脸猫就反客为主,开了两瓶酒,一人到了一大碗,说道:“来,干!”一仰脖,白瓷碗就见了底儿。</p><p class="ql-block"> 其他人不敢不从,都把碗里的酒干了。孙老蔫儿站起身来说:“主任,你也知道,我酒量不行,再说明天还有一大堆事儿等着我,我就不陪啦。”</p><p class="ql-block"> “行,捞头忙,你忙你的,其他人不许走啊。”大脸猫说。</p><p class="ql-block"> 孙老蔫儿走到一旁,对李大嘴说:“你安排个人,再倒酒时给队长偷偷地兑点儿水,别让他喝多了。”</p><p class="ql-block"> 李大嘴嘴上说:“好吧。”心里却暗暗地说:“喝多了才好呢。”</p><p class="ql-block"> 其他三桌都已经散啦,大脸猫这里还闹得正欢,金麻子喝得人脸变成了猴屁股。李算盘说方便一下,趁机溜了。金大花见大脸猫还没有结束的意思,就让人把三老猫叫来了。</p><p class="ql-block"> 三老猫见一桌人喝成这样,对大脸猫说:“哥,今天就喝到这吧,走回我家。”不由分说拽着大脸猫就走。</p><p class="ql-block"> 金大花把金麻子扶到队部,金麻子对她说:“大,大花,把司仪叫来,今晚上我俩就在这儿睡了。”</p><p class="ql-block"> 金大花把司仪叫到队部,铺好了行李,说道:“队长,那我就回啦。”</p><p class="ql-block"> 金麻子摆了摆手,金大花走出队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边,孙大花已经把接亲的车马准备停当,平时吊儿郎当的球子今天显得利落精干,平时套两匹马的大车,今天套了四匹黑里透红、红中透亮、油光水滑、英姿勃勃的枣红马,马的龙套上挂着红绸子、脖子上挂上了铜铃串儿。生产队的手扶拖拉机和大脸猫的摩托车也打着了火。孙大花和新郎官、小霞、二丫一行人坐上大车,球子鞭子一甩“啪——”的一声,四匹枣红马听到号令,前蹄腾空,窜了出去。人们的欢声笑语、清脆的马铃声和手扶拖拉机、摩托车的马达声交织在一起,在田野上一路欢歌。</p><p class="ql-block"> 那边,李算盘和孙瘸子来到金麻子家,可怜的大肥猪还没睡醒,就稀里糊涂的被人上了绑绳,捆的结结实实,装到牛车上拉到生产队大院。不到一个小时,大肥猪就变成了头蹄下水、前槽、后鞧、腰排、肘子、蹄子。这时,灶上的人也到了,李大嘴把七、八个人安排得井井有条,男人们搬桌子、摆椅子、杀鸡退毛,女人们洗菜的洗菜、切墩儿的切墩儿、刷碗的刷碗、烧火的烧火,各司其职,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忙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娘是会发公社陈家岗大队人,高中毕业,在大队小学当老师。新娘的父亲是陈家岗二队的队长,两家可谓门当户对。</p><p class="ql-block"> 当东方的太阳在朝霞中露出红彤彤的面庞,万道金光透过树梢把大地涂上一层金黄色的时候,接亲的车队到了。新娘家在村西头打探消息的人,听到铃串儿叮当声和拖拉机、摩托车的轰鸣声后,其中的一个人赶紧跑回去报信儿,另一个人等在村头。车队到了跟前,这人跳上马车,带着车队朝新娘家奔去。</p><p class="ql-block"> 远远看去,新娘家门前锣鼓喧天,唢呐声声,二十几个男男女女扭着秧歌等待接亲车队的到来。一个头戴文生巾,身披斗蓬,手持折扇的人从秧歌队里走出来,孙大花知道这位就是“拉衫儿的”,是秧歌队的头儿,她从大车上跳了下来,拿了两条芦笙烟和一大包糖块,递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拉衫儿的接过递给身后的人,双手一抱拳说了声:“谢谢!”然后一转身,“请!”秧歌队瞬间变成两队,分列路在两旁,手中的舞扇高高举起,形成一个彩色的廊道,孙大花带着新郎和一行人沿着这个人体组成的廊道走进新娘家。</p><p class="ql-block"> 接亲的车队回来后,孙大花把一对新人和新娘家来送亲的人直接安排到队部休息,等待婚礼开始。</p><p class="ql-block"> 院内临时搭建的舞台上,一男一女一副架唱着二人转小帽《 送情郎》:“一不要你愁来,二不让你忧,三不要你穿错了奴的兜兜,小妹妹的兜兜本是那个银锁链呀,情郎哥的兜兜是八宝如意钩。一不要你慌来,二不叫你忙,三不要你穿错了奴的那个衣裳,小妹妹的衣裳本是那个花挽袖,情郎哥的衣裳马蹄袖儿长……”看热闹的男男女女跟着台上的演员边唱边跳边起哄,闹闹哄哄的声音传到了屋里,有两个来送亲的人也忍不住走到门外看起了热闹。</p><p class="ql-block"> 孙老蔫儿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把还在卖力地唱着的“一副架”请下舞台。</p><p class="ql-block"> 上午10点,婚礼正式开始,司仪走上台,声音洪亮的说道:“‘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这个丰收在望的美好季节里,在这个阖家团圆的大喜日子里,一对新人喜结连理。”</p><p class="ql-block"> “下面,让我们举起双手,热烈欢迎今天的新郎、新娘入场。”</p><p class="ql-block"> 新郎新娘羞涩地牵着手走上舞台。只见新娘明眸、蛾眉、红颜、朱唇,红衣、红裙,很有人面桃花的境界;新郎瘦高个、背微驼,白面、分头,一脸青春痘,一身藏青色的中山装,让人想起年轻时候的金麻子。</p><p class="ql-block"> “下面,请双方家长上台。”金麻子、三老猫和新娘的父母走上舞台。司仪又说道:“下面向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三鞠躬,一鞠躬……”</p><p class="ql-block"> 夫妻对拜之后,金麻子代表双方家长讲话:</p><p class="ql-block">“各位乡亲、老少爷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今天是我儿子和儿媳大喜的日子,承蒙各位在百忙之中前来贺喜。在此,我代表我老蒯和亲家、亲家母对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和亲家的心情都十分激动,儿子、女儿长大成家了,我们要感谢党、感谢国家。在这里对一对新人提三点要求,第一要孝顺、尊敬父母;第二是夫妻之间相互关心,相互迁就;第三要努力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福他们白头偕老!祝大家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 大脸猫代表来宾讲话,他说:“今天是我大外甥大喜的日子。走进婚姻,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我送一副对联给二位新人。上联是‘一对革命伴侣,志同道合,比翼齐飞,携手建设新农村’下联是‘两个欢喜冤家,情深意笃,两心相知,合力早生接班人。’横批是‘互敬互爱互谅互帮。’”</p><p class="ql-block"> 大脸猫说完,司仪说道:“还是主任有水平。”然后对着舞台下的人群喊道:“大家说,这副对联好不好?”</p><p class="ql-block"> 下面的人群里齐声喊道:“好!”</p><p class="ql-block"> 婚礼的重心在酒席。婚礼仪式过后,酒宴正式开始。</p><p class="ql-block"> “下面,酒席开始,请大家入座,欢吃欢喝。”司仪的话音刚落,人们就迫不及待地落座,抄起筷子,大吃起来。</p><p class="ql-block"> 台下喝的高潮迭起,台上唱的荤素搭配:“新娘脸上一点红,夫妻今夜喜相逢,良辰美景莫荒废,插秧播种别误工。”</p><p class="ql-block"> “铺上鸳鸯被,一胎生一对……”</p><p class="ql-block"> “水里开着并蒂花,一胎生俩不挨罚……”</p><p class="ql-block"> 众人边吃边喝边看边笑,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 这是金靰鞡一队近几年来从未有过的一场隆重婚礼,流水席办了三天。孙老蔫带领捞忙的端着盛着菜的盘子在桌边穿梭,脸上沁出细微的汗珠,边笑边吆喝着:“借道,借道!”就这样来来回回、忙忙碌碌。</p><p class="ql-block"> 流水席菜品荤素搭配,丰富多样。席间觥筹交错,人声嘈杂,其乐融融。一双双筷子来来回回地夹,参加婚礼的一个个吃得手摸肚皮打着饱嗝、喝得红头涨脸酒气熏天才肯罢休。</p> <p class="ql-block">作者:</p><p class="ql-block"> 周振华,笔名剑客,生于困难时代,长在动乱时期,吃过糠,下过乡。“恢复高考”后,成为“新三届”中的一员。毕业后,先后供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做综合调研工作,搞职业技能培训,干统战教育培训,历任副处长、处长、副主任、院长、党委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 2018年退休,省级作协会员、省政府科顾委专家、高校客座教授。先后出版长篇小说《秋风劲》,人物传记《百态风流》,诗歌散文集《情丝文韵》,杂文集《谈天说地》,诗集《低吟浅唱》,散文集《品读哈尔滨》《岁月无痕》,长篇报告文学《巴兰颂歌》《工作队在依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文集《调研思考实践》《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文萃》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