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洛阳老子纪念馆

木子

<h1>  怀着对道家文化的敬仰与探寻之心,我走进洛阳老子纪念馆。这座隐匿于繁华都市中的文化殿堂,静静地坐落在洛阳老城北大街1号,宛如一位沉静的智者,散发着古老而深邃的气息,静静诉说着道家先哲老子的传奇与智慧。</h1> <h1>  沿着石板路慢慢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上方高悬的 “慈云广覆” 匾额,笔锋苍劲有力。山门口两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八个大字格外醒目,仿佛在瞬间打开了一道通往道家思想世界的大门,让人不禁心驰神往。</h1> <h1>  穿过门厅,一个深深的庭院出现在眼前,翠柏环绕四周,清幽雅致的氛围瞬间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隔绝开来,我的心灵也随之沉静。沿着石板小径继续前行,一座古朴的建筑缓缓进入视野,飞檐斗拱像是展翅欲飞的鲲鹏,雕梁画栋精致细腻,每一处花纹都像是在讲述着往昔的故事,尽显传统建筑的韵味与精致。这里,便是展示老子思想与生平的重要场所。</h1> <h1>  大殿正门上方,“道德真源” 匾额庄重而肃穆。两旁的对联 “立教开宗紫气东来三万里,著书传道函关初度五千言”,寥寥数语,却将老子的伟大功绩和思想光芒展现得淋漓尽致,闪耀着智慧的结晶。 </h1> <h1>  祖师庙大殿南向坐落于台基之上,高大而雄伟,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单檐歇山式顶更增添了几分庄重。走进大殿,内部抬粱式结构采用典型的“六架椽屋乳袱对四架椽用三柱” 布局,十分壮观,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精湛的建筑技艺。</h1> <h1>  祖师庙,始建于元末明初,最初是用来供奉道家学派鼻祖、道教祖师老子的。到了明代中期,它改名为真武庙。从现存的碑刻和史料中可以得知,在明代弘治、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朝代,这里屡次增修、扩建,规模越来越宏大,香火也愈发兴盛,名称也在玄帝庙、真武庙、祖师庙之间更迭。</h1> <h1>  祖师,原本指的是佛教、道教中创立宗派之人。而老子,又名老聃、李耳,字伯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留下的《道德经》及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后来被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奉为 “祖师”“道祖”,列为道教三清道祖中的 “道德天尊”,尊称为太上老君,他的著作《道德经》也被改名为《道德真经》,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h1> <h1>  中国历代统治者对期也屡加封谥,唐代尊封老子为 “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尊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h1> <h1>  玄武本为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名,其形似“龟蛇蟠结”,被称为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主水。因其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两宋为提高玄武地位,称其为太上老君(老子)的化身。道教著作《玄天大圣本传》载:“玄元圣祖八十一次显为老君,八十二次变为玄武,故知玄武者,老君变化之身,武曲显灵之验。”宋代避圣祖赵玄朗名讳、清代避清祖圣祖玄烨名讳,改玄武为真帝,故宋、清两代玄武庙或称真武庙。</h1> <h1>  走进大殿,一尊两米多高的老子雕像赫然出现在眼前。他面容祥和,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洞悉了世间万物的真谛,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殿内墙壁上绘制的彩色壁画,生动地再现了老子出生、拜师、著《道德经》、西出函谷关等重要经历,就像一部鲜活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h1> <h1>  大殿的西侧是碑廊。在祖师庙的修缮过程中,发现了多块石碑,如今它们就静静地竖立于碑廊内。其中,一块清代嘉庆年间的石碑尤为重要,它的碑文内容证实了祖师庙在嘉庆年间的名字为真武庙,还引出了齐鲲任河南府知府时的一段佳话。清嘉庆十七年(公元 1812 年),齐鲲调任河南府知府来到洛阳。在洛阳期间,他革除弊政,并刻碑警示。洛阳大旱时,他亲自到民间视察,收缴官吏贪污所得,并分发给百姓,他的事迹也随着石碑流传至今。</h1> <h1>  大殿的东耳房内,沙盘模型上清晰地展示了洛阳地区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尤其是与老子、道教有关的遗迹都做有标识。像瀍河二十四中家属院的老子故居,东关大街文庙旧址前的孔子入周问礼碑,唐朝时期修建的纪念老子的道观——上清宫和下清宫等,它们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h1> <h1>  前殿的东、西厢房内,展示了200余尊佛教和道教木雕造像,以神像居多,包括太上老君、八仙、真武祖师、灶神、财神、关帝、老子、供养人等。主要是明清时期道教类民间雕像,多为保佑平安、兴旺、聚财、生子等,均造型率真,形象生动,兼具生活情趣和亲和感,让人感受到古代民间信仰的质朴与纯真。</h1> <h1>  漫步于各个展厅,我被老子深邃的哲学思想深深吸引。他以“道” 为核心,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起源、发展与变化规律,倡导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理念,这些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人类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认知之路,历经数千年岁月洗礼,依然熠熠生辉,为后世提供着无尽的智慧启迪和精神滋养。</h1> <h1>  老子作为中国古代道教学派创始人、“哲圣”,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管理国家图书馆,他在洛阳居住的时间长达数十年,与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情结和不解之缘。儒家学派创始人、文圣孔子入周(洛阳)向学识渊博的老子问礼。老子西出归隐时,过函谷关留下了千古名篇《道德经》。他一生的两大历史事件都发生于河洛地区,为千年帝都洛阳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提出的 “无为而”“道法自然” 和 “天人合一” 等思想,更是如同一座思想的宝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h1> <h1>  走出纪念馆,我的脑海中依然回荡着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身影,还有他那穿越千年仍振聋发聩的教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的思想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之中,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去挖掘、去领悟、去传承,让这份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感谢欣赏</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