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摄影/文字编辑/歌唱均为原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岳麓山,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海拔300.8米。岳麓山因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元月16日上午,朗晴。我们徒步行走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行走线路为山门——爱晚亭——放鹤亭——古麓山寺——蔡锷墓庐及墓——黄兴墓——观光长廊及观日台——焦达峰墓——清风泉。从进出岳麓山山门计时,全程用时三个半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首先来到爱晚亭。爱晚亭位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东侧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因唐朝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箱叶红于二月花”诗句而得今名。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3年至1918年间,毛泽东、蔡和森等常在此聚会、读书、探讨革命真理。该亭抗日战争时期被毁,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重建时,毛泽东主席题“爱晚亭”三字。亭内悬挂有毛泽东词《沁园春 · 长沙》匾额。</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晚亭侧后约二十米的地方有一座草亭,亭子中间有一石碑,碑上醒目地刻着“放鹤”二字,这就是岳麓山“放鹤亭”。虽然简陋,但绿意环绕,也是游人必到之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亭内有清代石刻“二南石刻”。清宣统三年(1911年),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修葺爱晚亭。工竣,刻宋岳麓书院山长张栻《青枫峡诗》和清代湖南学政钱澧《九日岳麓山诗》于亭内方石,并题铭:“宣统三年秋,补葺爱晚亭,刻南轩、南园二先生诗,并征罗鸿胪故事,书‘放鹤’二字,以永嘉游。”因张栻字南轩、钱澧字南园,故名“二南石刻”。1952年,石刻移至放鹤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拾级而上,途径抗日战争长沙会战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指挥所旧址。图中现存的防空洞即为当时指挥所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过半山亭服务部,来到半山腰的古麓山寺。据介绍,它是由敦煌僧人竺法崇于西晋泰始四年(268年)创建,是湖南佛教最早遗迹,也是中国早期佛寺之一。抗日战争期间大部分建筑被毁,仅存山门、观音阁等。1983年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后,逐步修复大雄宝殿、弥勒殿等主要建筑。我们这次拜谒时正值维修,未能拍摄到大雄宝殿和观音阁建筑雄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古麓山寺南门出来,拐个弯便走进蔡锷将军文化园(墓庐)。我们浏览了蔡锷将军生平事迹陈列。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市)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杰出军事领袖。孙中山先生曾评价说“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蔡锷将军的陵墓不在文化园内,而是在白鹤泉左后方的山上,1917年4月12日自日本归葬于此,占地1620平方米,系岳麓山大型墓葬之一。1956年被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蔡锷墓坐西朝东,墓围嵌有各省督军政要挽词碑刻24块。墓碑高6米,其镌“蔡公松坡之墓”。</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出了蔡锷墓,去往黄兴墓园,途径白鹤泉。不用小看这眼白鹤泉,因其历史悠久、传说动人而成长沙名胜。泉水自石中涓涓涌出,清澈甘冽,被誉为“山中第一芳润”。北宋赵忭、南宋张南轩等均留诗于此。清光绪三年(1877年)湖南粮道夏献云建亭护泉并刻碑立石以纪其事。原亭抗战时期毁于战火,1956年人民政府重修。</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兴墓,系岳麓山大型墓葬之一,占地面积1914平方米,筑成于1917年,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上建有方型墓塔,以整块花岗岩琢成四棱型,通高11米,墓东面镶嵌紫铜色墓碑,镌刻“黄公克强之墓”,墓基上刻有章太炎撰写的“墓志铭”。墓碑四周砌以石柱、铁栏围护。</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沿着一条小路登临观光长廊。在休息亭眺望,岳麓山西侧的梅溪湖大桥、国际文化中心等等尽收眼底。</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走在观光长廊,一直登上观日台。观日台的海拔为 300.8米 ,与山体整体海拔一致。正午阳光明媚,岳麓山东侧湘江沿岸的无限风光,好像一轴长卷在眼前慢慢展开,美得令人着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稍作休息,吃了带的干粮,按照指示牌“焦达峰墓”下山。一路上瞻仰了好多革命先烈的墓碑。这里特别关注了两座省级文物保护墓葬。</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焦达峰乃浏阳县人,同盟会会员。其墓1916年10月重新安葬于此。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墓冢及茔地均以花岗石铺砌。主碑刻楷书“陆军上将光复湖南大都督焦公达峰之墓”。</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天华和姚宏业墓,是一座民国时期长沙地区具有特色的分冢共莹的石棺式名人墓葬。陈天华和姚宏业均活跃于清末民初,致力于推翻封建统治与传播新思想。两人既是革命烈士,也是文化先驱,其事迹与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我们来到离爱晚亭不远处右上方的清风泉,并由此原路返回,出岳麓山,结束此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风泉是长沙地区现存最重要的名泉古井之一,与白鹤泉齐名。清代学者魏源在岳麓书院读书时曾题联赞曰:“峡里青枫,云中白鹤;山间明月,岭上清风。”泉水自地下岩层溢出,水质甘美清冽,澄澈清亮,也是长沙至今仍在使用的古泉之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