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家乡的那个风俗——“请媳妇”。</p><p class="ql-block"> 那时村中若有喜事,全村都知道,都行动。娶媳妇,是村中最热闹的事情。无论谁家办喜事,娶媳妇那一天,几乎全村的人,都放下手中的活儿,早早地来到。新媳妇下了马(车),大家都往前挤,个子矮的,踮起脚尖往里看,为的是一睹新媳妇的芳容。看吧,娶媳妇的人家附近大街上、胡同里、院子里都是人。有看媳妇的,有“闹”媳妇的。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我呢,比较内向腼腆,主要是来看媳妇,看看新媳妇的美丑胖瘦高矮。其实,我觉得许多人也是这个心理。</p><p class="ql-block"> 我对“闹媳妇”的不太赞同,因为有的人太粗鲁,太过分。“闹媳妇”的大多是男青年,有的在地下“闹”,有的跳到炕上“闹”。有的人说俏皮话,有的动手动脚。这时,新媳妇成了他们的“羔羊”。他们的“闹”法五花八门,有的在地里采来苍耳子,一把撒过去,粘到新媳妇头发上。有的“闹”得没有分寸,有一次,竟然把人家新媳妇的手踩破了。当然这是少数。主家大多对此并不介意,热闹就好。看媳妇的、“闹”媳妇的人坐席喝酒吃饭后,渐渐散去。但人们还是意犹未尽,一边走,一边讨论着。</p><p class="ql-block"> 看媳妇后,我就盼望着“请媳妇”。“请媳妇”时,我们小孩能玩一玩,吃好吃的。一家娶媳妇,全村“请媳妇”,这是我的童年记忆。因为这样,所以“请媳妇”也要排队。有的中午请,有的晚上请。排到什么时间,什么时间请。“请媳妇”很庄重,首先,要准备饭菜。我家请时,父母先商量好,准备什么菜。那时人们比较贫穷,但是,也不能吝啬。准备好饭菜后,就去领新媳妇。起先,母亲去领,后来妹妹也去领。新媳妇来了,父母让新媳妇坐正位。大多时候,奶奶、母亲作陪。我的理解是,女人之间有话说。“请媳妇”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介绍家人称呼。我家辈分高,新媳妇大多称呼我家父母叔婶,也有一些称呼爷爷奶奶。</p><p class="ql-block"> 饭菜上来了,母亲就一边让菜,一边拉家常。我们呢,不能在跟前,只能在别处静静地看着,静静地听着。新媳妇因为还不太熟,大多话不多。“请媳妇”这个风俗,贯穿了我的童年时代。一般年前娶媳妇的多,所以新年前后“请媳妇”就成为村里一大风景。常看到大街上村里人领着新媳妇到自己家去的情景。好多小孩心想:“等我长大,娶了媳妇,我也想看到村民们排队请我的媳妇。那是多么让人高兴啊!”</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长大了工作了,那个“请媳妇”的风俗却消失了!多年来,每次回老家,再也看不到全村看新媳妇的热闹盛况了,再也看不到全村“请媳妇”的温馨场面了,再也听不到那样的欢声笑语了。 </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的日子里,买楼,住在豪华的城市,住进“鸽子楼”,是多数有本事人早年的“梦想”。如今,梦想实现了,可许多人却总觉得有些别扭。邻居很近,却也很远。一栋大楼有大半个村人多,可是感觉却很孤独。同坐一个电梯,视线不知该放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消失的仅仅是一个风俗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