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日本政府近年来的政策调整确实显示出对民生领域的倾斜,但关于“逐年削减军费”的表述需要结合具体背景进一步分析。根据2025财年预算案,日本防卫费实际达到8.7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日本政府决定从2026年起逐年减少军费预算,为中小学生免费提供营养午餐。同时也通过调整其他支出优先级来扩大社会福利,例如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减少普通家庭育儿教育成本。</p><p class="ql-block">一、免费午餐政策的背景与内容</p><p class="ql-block">日本的学校午餐制度已有近百年历史,其核心在于通过营养均衡的餐食保障学生健康。根据《学校营养午餐法》,日本政府要求全国94%的中小学提供由营养师设计的午餐,涵盖蛋白质、膳食纤维和钙质等关键营养素。此次政策调整的重点在于扩大免费覆盖范围,尤其是针对低收入家庭。例如,东京等地已试点为所有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而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可能涉及中央与地方财政的进一步补贴。</p><p class="ql-block">政策背后的驱动因素包括:</p><p class="ql-block">1. 儿童健康问题:尽管日本儿童肥胖率(14.42%)低于多数发达国家,但部分地区(如福岛)因核事故后户外活动减少,肥胖率显著上升。政府希望通过统一配餐减少家庭饮食差异带来的健康风险。</p><p class="ql-block">2. 经济压力:日本家庭育儿成本高昂,免费午餐可减轻约30%的教育支出,尤其惠及单亲家庭和低收入群体。</p><p class="ql-block">3. 社会公平:民间“小饭桌”项目已覆盖1.08万家机构,但主要依赖志愿者和地方补助,政府介入旨在填补覆盖空白。</p><p class="ql-block">二、军费与民生的平衡逻辑</p><p class="ql-block">日本军费连续13年增长,2025年预算较2024年增加9.4%,重点用于远程导弹、无人机和航母改造。表面上看,军费与民生支出同步扩张,但背后存在结构性调整:</p><p class="ql-block">1. 财政增量分配:2025年税收预计达78.4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政府得以在不削减国防开支的情况下增加教育投入。</p><p class="ql-block">2. 政策优先级调整:岸田内阁支持率低迷(约16.6%),为争取选民支持,将部分原本用于基建或政党运营的资金转向民生项目。</p><p class="ql-block">3. 长期战略考量:通过改善儿童健康提升人力资本,间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这与日本“超智能社会5.0”战略相契合。</p><p class="ql-block">三、政策实施的挑战与争议</p><p class="ql-block">1. 财政可持续性:免费午餐每年需额外投入约5000亿日元,而政府计划通过企业税和烟草税增税弥补缺口,可能引发企业界不满。</p><p class="ql-block">2. 地方执行差异:冲绳等地“小饭桌”覆盖率达90%,但九州部分地区因居民反对“标签化贫困”而推广困难。</p><p class="ql-block">3. 营养标准争议:尽管政府强调科学配餐,但部分家长质疑菜单缺乏多样性,例如素食选项不足。</p><p class="ql-block">四、国际经验与日本模式的特殊性</p><p class="ql-block">日本的学校午餐制度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列为全球典范,其成功经验包括:</p><p class="ql-block">- 立法保障:从1932年《学校给食临时施设方法》到1954年《学校营养午餐法》,形成完整的法律框架。</p><p class="ql-block">- 教育融合:将午餐作为“食育”环节,通过广播讲解营养知识,培养学生健康饮食习惯。</p><p class="ql-block">- 社会参与:家长参与食谱设计和试食会,企业承担部分食材供应,形成政府-社会协作机制。</p><p class="ql-block">相比之下,美国等国家的学校午餐依赖联邦补贴和市场化运营,易受政治波动影响,而日本通过立法和长期财政承诺确保了政策连续性。</p><p class="ql-block">五、对中国的启示</p><p class="ql-block">日本的经验表明,通过系统性政策设计可兼顾国防与民生。对于中国而言,可借鉴以下方面:</p><p class="ql-block">1. 立法先行:推动《学生营养午餐条例》立法,明确政府责任和财政分担机制。</p><p class="ql-block">2. 科技赋能: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营养需求,动态调整菜单,减少食物浪费。</p><p class="ql-block">3. 社会协同:鼓励企业参与食材供应链,探索“政府补贴+家长分担”的多元筹资模式。</p><p class="ql-block">然而,需注意中日在人口结构、财政状况和饮食文化上的差异。例如,日本的“食育”传统与小班制教学更易推行午餐教育,而中国需结合本土实际探索创新路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