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第二部分 风光幻影</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7px;"> 罗红的这一组照片拍摄的其实都是大地风光,或者准确地说是大江、大海以及大地风光。</span><br></h1> 但他以高饱和度和戏剧性的构图,从高空记录了我们很难见到,或者说我们根本无法见到的大河流淌,波浪微澜等景观,乃至我们第一眼很难说出这是什么? 因而,我给他的这一类照片起了个“风光幻影”的名字,声明与罗红先生本人无关。因为他或许都没有单独分类过这样的照片。 换言之,或许罗平先生他自己都没有这些照片,因为他有的是在直升机上俯瞰着这样的江河湖海拍摄的纪录片一一那是更蜿蜒绵长,更辽阔宏大、从不同角度留下的连续画面,而我只是从中截取了这一帧的一个局部一一形成了“这一张”而不是“那一张”的照片。 仔细欣赏吧,具有如此奇特形状、如此色彩饱满,且有着无与伦比视觉冲击力的照片是不是难得一见?或是第一次见到? 它们的线条是何等的流畅、丝滑、无序;它们的色彩又是多么的和谐、委婉、柔和,即便是罗红先生本人,或是其他摄影师再到一次诞生这个照片的地方,也未必还能拍摄出这样的美景,因为季节、光线、水流大小缓急都在变化,已很难复制,因而它是独一无二的画面。 所以,我在整理这些照片时不只有一次情不自禁地说:无与伦比,天下无双。 这是天下无双的大地之美,因为它的拍摄者罗红执着地追求着大众审美意义上的“唯美”,总是不懈地追求视觉愉悦。 这些照片本身是自然的真实写照,没有特殊的社会意义,更没有什么教育意义,就如同凡是爱好摄影的人都喜欢拍日出日落,只是追求那一刻的光线映照着大地的美。 这些照片很难定义它们像什么?因为它们什么都不像,在大自然的万千世界里你找不到它们的相似物,或相似造型。 正因为它们什么都不像,但若仔细看,却能从中看到流水之美,水浪之美,水流的蜿蜒之美,乃至沙滩色彩的斑斓之美。 还能看到你根本无法想象的线条之美,线条的色彩之美。 这种感觉,就像罗平本人在纪录片里的感慨:“每一个此刻,都震撼心灵”。 这是一处海岸线,那些静静地冲击到沙滩上小小的海浪,卷出了一朵朵不大不小,带着螺旋的浪花,就仿佛在海边开出的鲜艳花朵。(这个画面在他的展览馆里有一个非常大的照片) 这几张照片罗平先生不仅在那难得的瞬间抓住了江河的流水之美,而且不失时机地捕捉到了成群结队在高空飞翔的鸟(或许是天鹅),构成了一种叫人拍案叫绝的天籁之美。 就连罗平本人都忍不住赞扬道:这是“世界上震撼人心的美”。 欣赏这样的美景,或许有人可能会说,我到那里也能拍到,其实非也。这绝不是只要到了那个地方就有的。 从纪录片解说词中可以听到他说,那是“只能凭执着的信念去探索和守候”才可以寻找到的美,他用了“十三年的守候”才拍摄到了这样的瞬间。 每每这一刻,罗平都会流下激动的泪水,也感觉“在创作上又一次实现了自我超越”。 所以,作为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在有机会欣赏到这些顶级艺术佳作时,千万不要自然而然地想着,那些“大地之美”是一直静静地待在那里,那可是千错万错的想法。 自然界是神奇的,甚至可能有时有些魔幻,魔幻到你无法辨别和想象。 这个局部来自于上一个画面,如此密集的花朵盛开在河叉之中的小岛上,真可谓非高空不可见也。 这是我们还比较熟悉的黄龙五彩池。 中国人喜欢说“上善若水”。水真是了不起的资源,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绘画高手,唯有它能在大地上会出美丽。 当我们在无法形容描绘一些自然之美、大地之美时,常常用“天斧神功”、“天造地设”“上帝打翻了调色盘”之类的词汇来比喻,但我透过这些照片仿佛真的看到了世界上确实“上帝之手”,看到了大自然真的是“神奇无比”是一种“造化”,只是我们平时根本没有这样的眼界而已。 我把此次从罗平摄影艺术馆纪录片中“截获”的这些相类似的25张照片全部分享出来了,因为我没有能力准确定义它们的类型,把这一部分叫“风光幻影”,希望能够赞同。我希望不久再去观看他的纪录片,再“截获”更多不同的画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