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吟东汉将领马援</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3-12</p><p class="ql-block">莫道请缨年事高,将军披甲伏波豪。</p><p class="ql-block">南征交趾安邦稳,北击乌桓守土牢。</p><p class="ql-block">仁爱经常匀雨露,清廉从未侈分毫。</p><p class="ql-block">至今椰岛矗雕像,立马和风拂战袍。</p><p class="ql-block">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东汉统一后,马援虽年事已高,但仍请缨出征。他南征交趾(今越南),平定叛乱;北击乌桓(“乌桓”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稳定边疆。因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世称“马伏波”。(“伏波”一词隐含着平息变乱、安定天下的意味)。马援不仅军事才能卓越,且清廉奉公。他将田牧所得财产分给兄弟朋友,自己过着清简的生活,他的军事成就、清廉品格和民族精神,至今仍为后人传颂。海南岛多地有伏波庙,三亚景区有伏波雕像。</p> <p class="ql-block">吟东汉定远侯班超</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3-13</p><p class="ql-block">男儿飞马出阳关,投笔从戎义着肩。</p><p class="ql-block">虎穴施谋斩胡首,龙潭设计免烽烟。</p><p class="ql-block">畅通万里丝绸路,清澈一方西域天。</p><p class="ql-block">千古留名班定远,丹心铁血铸华年。</p><p class="ql-block">注: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和史学家。其父班彪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长兄班固是《汉书》的作者,妹妹班昭也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班超年轻时曾以抄书为生,但他不甘于平庸,投笔从戎,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凭借智慧和勇气,在西域三十余年间,先后平定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的回归和丝绸之路的畅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封为西域都护,爵位定远侯。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两个成语就出自班超。</p> <p class="ql-block">吟曹操</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3-15</p><p class="ql-block">烟雨风云乱八荒,中原逐鹿握长枪。</p><p class="ql-block">诸侯得令真兼假,官渡施谋弱胜强。</p><p class="ql-block">薄赋屯田惩污吏,重才倡学叠华章。</p><p class="ql-block">大大功绩微微过,我为英雄喊一腔。</p><p class="ql-block">注: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了中国北方。他实行屯田制,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他重视人才,惩办污吏。他善诗歌,多才艺,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真实的曹操应该是个了不起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吟诸葛亮</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3-15</p><p class="ql-block">卧龙三请出林陬,从此江山百二筹。</p><p class="ql-block">巧借草船赢箭矢,轻摇羽扇坐城头。</p><p class="ql-block">出师表里忠诚在,诫子书中德性留。</p><p class="ql-block">壮志未酬遗憾事,一腔智慧益千秋。</p><p class="ql-block">注: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被三请出山后,凭自己的精明智慧谋略了数不清的精彩战役,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他在文学方面也属大家,诗中的《出师表》、《戒子书》均是他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吟关羽</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3-18</p><p class="ql-block">人在曹营心早归,桃园一拜不能违。</p><p class="ql-block">青龙刀斩五关过,赤兔马驮千里飞。</p><p class="ql-block">义胆感天休苦雨,忠肝映日出重围。</p><p class="ql-block">至今武圣民间供,彤面美髯神自威。</p><p class="ql-block">注:关羽(约160年-220年),字云长,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以其忠义双全、性格刚毅、勇猛无比而著称。他在历史上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p> <p class="ql-block">吟东晋谢玄</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3-21</p><p class="ql-block">口出金言宰相惊,守疆大器一朝成。</p><p class="ql-block">纵逢浩荡前秦虎,敢借精良北府兵。</p><p class="ql-block">妙计施时若诸葛,敌军溃后似山倾。</p><p class="ql-block">至今淝水波涛涌,以少胜多传颂声。</p><p class="ql-block">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他是宰相谢安的侄子,自幼聪慧过人,谢安曾经考问他的子侄们,只有谢玄口出金言,令谢安惊讶。成年后,谢玄被推荐为建武将军等要职。他招募北方流民中的骁勇之士,组建并训练了一支精锐部队,称为“北府兵”。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战爆发,谢玄出任前锋都督,他以八万晋军对抗前秦苻坚的数十万大军,通过计谋诱使前秦军后撤,随后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p> <p class="ql-block">吟岳飞</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3-22</p><p class="ql-block">刺字精忠横沥泉,国家危难自争先。</p><p class="ql-block">山河收拾八千里,风雪驱驰十九年。</p><p class="ql-block">纵马何知莫须有,凭栏长啸泪空悬。</p><p class="ql-block">且看今日栖霞岭,济济焚香袅袅烟。</p><p class="ql-block">注:沥泉,是岳飞最著名的兵器之一,全名,沥泉神矛,长一丈八,重55斤。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朝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他是南宋最杰出抗金统帅、民族英雄 。从二十岁起,他曾先后四次从军,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屡建奇功。他还是个诗人,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可惜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p> <p class="ql-block">吟南宋文天祥(新韵)</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3-25</p><p class="ql-block">自幼聪灵貌可人,曾经御试帝惊文。</p><p class="ql-block">痛观国似飘摇絮,尽散财筹义勇军。</p><p class="ql-block">扬子江中书大志,零丁洋里赋丹心。</p><p class="ql-block">舍生赴死应无憾,青史留名晔晔君。</p><p class="ql-block">注:文天祥(1236—1283),是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自幼聪明好学,立志报国,曾是钦点状元。南宋末年,元军南下,文天祥散尽家财,组织义军抗元,1278年被俘,元朝多次劝降,均遭其严词拒绝。1283年,英勇就义。文天祥的诗作以其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著称,代表作有《正气歌》、《过零丁洋》、《扬子江》等。</p> <p class="ql-block">吟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3-27</p><p class="ql-block">习武闻鸡舞月明,封侯非意愿波平。</p><p class="ql-block">挥刀倭寇抱头遁,立马天狼瞠目惊。</p><p class="ql-block">史上戚军尤作鉴,台州战鼓自留声。</p><p class="ql-block">朝臣斗角牵连后,不碍英雄万古名。</p><p class="ql-block">注:戚继光(1528-1588),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守疆名将,祖籍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出身将门,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曾表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入伍后,他组建了赫赫有名的"戚家军",创下著名的"台州大捷"。倭患平息后,又被调往北方,负责防御鞑靼入侵。因受政治斗争的牵连,晚年贫病交迫,于1588年病逝。</p> <p class="ql-block">吟郑和下西洋</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3-28</p><p class="ql-block">一自鲲鹏跃出滇,苍瀛万里几周旋。</p><p class="ql-block">征帆浩荡拓航路,列国殷勤结市缘。</p><p class="ql-block">纵是鲸涛吞没月,难移使命负于肩。</p><p class="ql-block">中华探险横洋事,早了西方四百年。</p><p class="ql-block">注:郑和(1371年 - 1433年),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曾经七次受皇命下西洋,在航程中,剿灭海盗陈祖义、建立多国外交关系、促进贸易往来。这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