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和硕恪靖公主府

堂塘

和硕恪靖公主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城区通道北路62号。公主府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至四十五年间(1697~1706年),是清康熙帝第六女和硕恪靖公主(雍正元年晋封固伦恪靖公主)下嫁喀尔喀蒙古土谢图亲王敦多布多尔济后居住过的府邸。<br> 和硕恪靖公主府以传统礼制文化为建筑理念,在皇家园林造景风格中,融入北方草原民族崇尚自然的生活习俗,建置了府邸、马场、花园(马场、花园已被改建)。其建筑均为汉白玉高台基座,工艺精湛高超,风格古朴典雅,营造出皇族府邸的尊贵与威仪。 主要建筑为硬山式顶,门廊、石作、砖雕、彩画工艺精湛,既展示了传统建筑的形制与规范,又彰显了公主府的等级与规制。<br> <div>和硕恪靖公主府正门入口</div>和硕恪靖公主府采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传统的中轴对称格局,古建正殿、厢房、配房及其他附属房共十九间。公主府分四进五重院落,前有照壁御道,后有花园马场,府门、仪门、静宜堂、寝宫、配殿、朵殿、厢房、后罩房依例分布。 每一院落以正殿为主,左右各有配殿、厢房、耳房,对称布局。中轴线主体建筑有影壁、府门、轿厅(仪门)、正殿(静宜堂)、垂花门、寝殿、禁卫房。其建筑均为汉白玉高台基座,硬山式大木架结构,垂花门为一殿一卷一悬山式结构,墙体砌筑磨砖丝缝,汉白玉石条压角挑檐,戗檐砖雕精巧别致,寓意吉祥。 和硕恪靖公主府是官修建筑,由内务府派员督造,建筑精美,用料考究,工艺精湛,等级也严格按照清代王府的建筑规制,大面积夯筑地基,主要为硬山式建筑。建筑信息保留完整,院中规格最高的建筑为二进院的正殿静宜堂,在清朝(1636年~1912年)是公主处理政治事务、接见官员下属、会见来宾贵客的场所。 恪靖公主,一个庶出的公主,却得到嫡公主的封号和亲王的权利 1724年,雍正把一个母妃没有任何名分的公主,封为固伦公主。要知道,在清朝,只有皇后生的女儿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br>这位公主就是固伦恪靖公主,是雍正小一岁的妹妹,她何德何能可以拥有这样的殊荣?<br>恪靖公主的母妃是郭络罗氏,也就是宜妃的姐姐,因为是以寡妇的身份入宫的,在整个康熙朝,康熙都没有给予她任何名分。<br> 在清朝,公主都是用来联姻的,所以一般都还比较受宠,但是恪靖公主又比其他公主更受宠些。<br>只因她曾经跟康熙得过一样的病。<br>恪靖公主6岁的时候,染上了天花,但奇迹似的,她跟父皇康熙一样,没几天就好了。<div>在天花疫苗还没有出来之前,染上天花的人,想要活下来,那都是要靠上天保佑的。<br>而正是这次生病,让康熙认定恪靖公主是同自己一样,是被上天庇佑的人。</div> 1697年,19岁的恪靖公主被封为和硕公主,嫁给喀尔喀蒙古部的敦多布多尔济。<br>碦尓碦部属于外蒙古,条件险恶,为了让恪靖公主住得舒心,康熙命人在漠南的归化城建了一座公主府,恪靖公主常年住在公主府里,驸马敦多布多尔济大半的时间住在外蒙古,小半年的时间跟公主住在一起。<br> 如今,这座公主府依旧保存完好,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是现在仅存的一座保存完好的清朝公主府邸。<br>原本康熙只是希望靠着联姻,碦尓碦部能保持中立就不错了,没成想,恪靖公主却给了他更大的惊喜。 恪靖公主是个手腕了得的女子,蒙古人都称她为“海蚌公主”,海蚌在蒙语的意思就是参谋、议政的意思。她所在的归化城,不受当地衙门管辖,反而当地的政事恪靖公主事事都要过问。<br>将军和统领还要向她跪安问好,后来几乎整个漠北和漠南在受她管辖,成为蒙古最有权势的女人。 恪靖公主不仅在政事上很有才能,她也很关心农事。<br>当时因为和准葛尔的战争,很多人流离失所,恪靖公主就向康熙请求,把清水河边的四万多亩耕地划给她。<br>而康熙也二话不说就同意了,恪靖公主带领当地的人们学习耕种,从原来的放牧变成了耕种,生活习惯都改变了,不得不说恪靖公主的号召力很大。<br> 在清水河边还有一块赞美恪靖公主的功德碑,上面刻着:“自开垦以来,凡我农人踊跃争趋者,纷纷然不可胜数,实公主之盛德所感也” <div>公主与额驸一同进餐场景</div>恪靖公主没有嫁过去之前,碦尓碦部一直在依附准葛尔还是大清摇摆不停,但是恪靖公主嫁过去之后,碦尓碦部全体归附大清,跟着大清一致对付准葛尔。 公主额驸:敦多布多尔济<br>固伦恪靖公主的夫君,是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第三代土谢图汗。敦多布多尔济,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多罗郡王噶勒丹多尔济之长子。<br>康熙三十一年(1692)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康熙三十九年(1700)晋袭和硕亲王袭土谢图汗。四十一年(1702)降郡王,雍正元年(1723)复封亲王。乾隆八年(1743)闰四月去世。 1709年,在康熙的默许下,恪靖公主制定了《碦尔碦三旗大法规》,自此,碦尓碦部真正的受大清的管辖。 雍正继位后,又把恪靖公主封为固伦公主,提到和亲王同等的待遇。而恪靖公主的母妃,雍正也把他的位份提升为皇考秀贵人。 和硕恪靖公主府为亲王级建筑品级,是塞外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清代四合院群体建筑。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皇宫婚嫁场景 和亲历史背景<br>十六世纪末,蒙古尚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当时蒙古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三大部分。<br>漠南蒙古就是内蒙古,也是最早与清政府建立亲密关系的部分;<br>漠西蒙古就是额鲁特蒙古,是噶尔丹所在的蒙古;<br>漠北蒙古是今天的外蒙古,也是恪靖公主下嫁的喀尔喀蒙古。<br><br> 自恪靖公主后,从康熙三十六年至咸丰朝,额驸敦多布多尔济家族共七代人与皇家通婚,联姻十二次。 固伦恪靖公主功绩<br>当年的固伦恪靖公主权倾漠南、漠北。有政治的决策权和皇帝监国的义务,她的府第就是归化城中的独立王国,不受归化将军、督统衙门的管辖。<br>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在土谢图汗多尔济厄尔德尼阿海时,经公主允准制定了《喀尔喀三旗大法规》。 在清朝统一大业中,巩固北江是一项重要内容。与历朝历代不同的是,清代在对待蒙古的问题上,采取了的恩威并施的抚绥政策:<br>1、在蒙古地区扶持喇嘛教<br>2、设立专门管理蒙古事务的蒙古衙门<br>3、对蒙古王公给以优宠地位<br>4、实施满蒙联姻政策等等<br>在清朝北部边疆建立起大漠屏藩(疆土与防御),固伦恪靖公主府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公主府志》对恪靖公主有很高的评价:“外蒙古二百余年,潜心内附者,亦此公主。”<br>在康熙皇帝嫁到蒙古的女儿中,固伦恪靖公主的婚姻意义是最为重大的,她是喀尔喀蒙古(外蒙古)内附之后第一位下嫁的公主。 满蒙通婚制度<br>清朝的满蒙通婚,是制度性的"指婚之制",皇家成员的婚嫁由皇帝指定。<br>300年间清皇家宗室迎娶蒙古王公之女163人次,出嫁蒙古的公主、格格432人次,其中很多人的子女又相互结姻,形成大规模的亲上加亲。<br>因而,维系了满蒙双方长期稳定的亲戚友好关系,这些皇家世代与蒙古的姻亲,成为清朝巩固中央政权,进行边疆统制的重要力量。 和硕恪靖公主生平<br>康熙皇帝的九个女儿中(长大成人者),先后有七人嫁去了蒙古。<br>她们分别是:固伦纯禧公主、固伦荣宪公主、和硕端静公主、固伦恪靖公主、固伦纯悫公主、和硕温恪公主、和硕敦恪公主。<br>和硕恪靖公主是康熙帝第六女,序齿为四公主。生于康熙十八年五月,卒于雍正十三年三月,终年57岁。母亲是贵人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乃佐领三官保的女儿。 和硕恪靖公主深受康熙喜爱,曾三次受封。<br>第一次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公主19岁,因“既娴内治,宜被殊荣”,即被封为“和硕公主”。<br>第二次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公主28岁,这时公主下嫁敦多布多尔济已9年,因她“居心柔嘉,妇德无违”,故封“恪靖公主”。<br>第三次是雍正二年(1724),公主46岁,雍正皇帝特赐她金册,并晋封为“固伦恪靖公主”。<br>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公主去世,时年57岁。 “和硕”和“固伦”反映了公主的级别。<br>皇后所出封“固伦公主”,是最高级别的公主;嫔妃和贵人所出封“和硕公主”。<br>和硕公主因自身出色、政绩斐然虽被晋升为固伦公主。 位于呼和浩特市内的固伦恪靖公主府,虽经近代利用改造,但原来布局基本未变,现已成为和硕恪靖公主府博物馆,共游人免费参观游览。 感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