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词流百辈花间尽,此是宣南掌故花。——龚自珍。法源寺,这座承载着悠悠岁月的古老名刹,是京城一域独特的宣南文化圣地。每至春日,便令人满心期待那一场诗意的丁香之约。</p> <p class="ql-block"> 在庄严肃穆的法源寺广场前一座承载着岁月记忆的悯忠寺纪念塔巍然矗立,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回师途经幽州,诏于城内创建佛寺以哀悼东征阵亡将士,后唐高宗李治继续下诏建寺,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寺庙建成,赐名“悯忠寺”。</p> <p class="ql-block"> 中国佛学院坐落于法源寺内,这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古老寺庙也因此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魅力,声名远播。</p> <p class="ql-block"> 遥想往昔,这里曾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民国时,徐志摩、林徽因与泰戈尔在此留下岁寒三友的佳话;清朝时,林则徐、龚自珍亦在此留下身影与诗篇。法源寺的丁香在他们的笔下生香,于时光的长河中摇曳生姿。</p> <p class="ql-block"> 清朝时,林则徐参与过法源寺丁香诗会。当时法源寺丁香诗会极盛,每年春天丁香盛开之时,僧人备好素斋,邀集文人名士赏花对诗。林则徐与纪晓岚、洪亮吉、顾亭林、何绍基、龚自珍等人以及宣南诗社,都在法源寺留下过流连的足迹和诗篇。</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为迎接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到访,法源寺内曾有一场备受瞩目的雅集。彼时,林徽因与徐志摩携手相伴,一个才思敏捷、气质出众,一个风度翩翩、才华横溢,二人被赞誉为金童玉女,成为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p> <p class="ql-block"> 徐志摩为了表达对林徽因的倾慕之情,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中字句间流淌着细腻而动人的情感,成为了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 林徽因也以一首意境优美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为回应,诗中有“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句子。这首诗,似清风拂面,如繁花绽放,以灵动的笔触和深情的意象,展现出她内心的温柔与诗意,也让这段才子佳人之间的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 法源寺五观堂前有副对联“粥去饭来莫把光阴遮面目,钟鸣板响常将生死挂心头”,这副对联蕴含着佛教修行理念,提醒僧众用餐莫虚度光阴,听到钟鸣板响应常念生死无常,精进修行。</p> <p class="ql-block"> 五观堂前的铜磬(清顺治年间制),大木鱼一般是在开饭之前敲响 ,以召集僧众前来用餐,也让大家在听到木鱼声时,能引发关于修行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法源寺内的大石海位于毗卢殿前,仿制的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渎山大玉海”。大石海雕刻工艺精湛,外壁雕有海水江崖纹,其间还有山海龙马、鱼化龙、海兽、仙人等造型</p> <p class="ql-block"> 在庄严肃穆的毗卢殿前,柔和的光线透过窗棂倾洒而下,映衬出佛影的神圣。虔诚的信徒们缓缓屈膝,怀着一颗无比敬畏与尊崇之心,跪地虔诚跪拜佛祖,祈愿能在这宁静的佛堂之中,寻得内心的安宁与庇佑。</p> <p class="ql-block"> 白色丁香,素雅的花瓣,宛如雪花飘落枝头,散发着清幽的香气,令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红墙殿宇下的紫色丁香,似是历史与自然的交融,每一朵都散发着迷人的古韵与芬芳。</p> <p class="ql-block"> 在法源寺,海棠花总是早早地感知到春的气息,赶在丁香花之前,绽出满树云霞般的绚烂,以那娇柔而热烈的姿态,率先装点了古寺的春光。</p> <p class="ql-block"> 丁香诗会的到来,令人心生期待。在这古刹之中,将汇聚众多热爱诗词之人。当洁白如雪、淡紫如烟的丁香花盛开,人们一同步入花丛间,感受花香与诗意的交融,或许还能灵感迸发,在这花香弥漫的氛围中,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诗篇,让法源寺的丁香诗会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待四月诗会之日,愿众人能沉醉于这古刹丁香的诗意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续写这延续千年的文化雅事。</p> <p class="ql-block">本篇图片、部分文字来自法源寺展板介绍,在此一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