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河南省(Henan Province180),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8月,河南省辖17个地级市,21个县级市,1个省辖县级行政单位,河南省的省会为郑州市,省政府驻金水东路22号,截至2023年末,河南省常住人口9815万人。方言分为中原官话和晋语两种,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满族等。</p><p class="ql-block">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西高东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通江达海水面构成;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河南省境内5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存。秦朝时期,在今河南境内设置三川郡,下置“河南县”,是“河南”作为正式政区名称的开始。北宋时期,是中世纪河南历史的黄金时代。南宋以后,河南省走向中衰时期。1954年10月,省会驻地从开封迁驻郑州。</p><p class="ql-block">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2023年,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59132.39亿元。河南省是中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区。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兴业。截至2024年8月,河南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724家,其中5A级景区16家、4A级景区233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7个。2024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89.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描述为人牵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来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于九州的中间。而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所以也有“中原”“中州”之称。</p> <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河南革命党人也在省城开封策动新军反正,继而又分头在外府县组织武装起义,但都没成功。1911年12月下旬,张仲端等组织第二次开封起义,因力量悬殊而失败。河南成为当时少数未曾宣告“独立”的省份之一。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县地方官厅组织令》等,地方政区建置实行省、道、县3级制。河南也被确定为河南省,河南共设4道,即豫东道、豫西道、豫北道、豫南道。民国三年(1914年),河南省所属各道名称进行改革:豫东道改为开封道、豫西道改为河洛道、豫北道改为河北道、豫南道改为汝阳道。河南省计有开封、商丘、淮阳、确山、商水、洛阳、安阳、信阳、南阳等39个县设置县佐。</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年(1921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南的第一个组织——洛阳组成立,游天祥任组长,白眉珊、王福桢等为成员。民国十五年(1926年)4月召开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河南成为北方农民运动最发达的省份之一。7月,全省已有27个县建立了中共组织,党员发展到3000余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除县佐建制。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各省行政督察专员督行条例》,规定在省县之间分区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作为省政府的辅助和派出机关。河南省划分为11个行政督察区,分辖全省111个县。</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豫东人民建立水东抗日根据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根据中央开辟河南经略中原的指示,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据地,发展了豫南抗日根据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2月,豫皖苏区党委、豫皖苏军区正式成立。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内务部方域司对各地行政督察区进行调整,河南省所辖112个县划分为12个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中原军区成立。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河南全境解放。1949年3月6日,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在河南开封成立。同年3月1日,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成立,7日成立河南军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设在开封市。同年8月,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设在新乡市,原河南省黄河以北各市县划归平原省领导。同时,河南省共设10个专区,2个省辖市,8个专辖市,86个县。郑州市、开封市为省辖市。</p> <p class="ql-block">1952年11月,撤销平原省,平原省划分给了河南和山东两省。1954年10月,河南省会驻地从开封市迁驻郑州市。1987年底,河南省共有省辖市12个,地区5个,地辖市6个,县111个,市辖区40个。1951年,毛主席为何支持河南省会迁到郑州?如今看来尽显高瞻远瞩。</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华北平原南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介于北纬31°23′—36°22′和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连山东、安徽,西邻陕西,北与河北、山西相接,南临湖北。河南省南北纵跨530千米,东西横越580千米,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居中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73%。</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p><p class="ql-block">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p><p class="ql-block">河南省基本地形可分为豫东平原、南阳盆地、豫北山地、豫西山地和豫南山地五大区。西部的伏牛山地、西北部的太行山地主要山峰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东部平原大都在海拔100米以下,最低处在固始县境内,海拔仅20余米。境内南北向的京广铁路和东西向的信(阳)—合(肥)公路为河南省内山丘区与平原区的分界线。河南山地大体由三大块、四个山系组成,即豫北太行山地、豫西伏牛山地和豫南桐柏—大别山地。豫北太行山地因断层作用在境内形成1500米左右的单面山体,险峻的东南坡陡落于华北大平原,呈现弧形带状山体。其最高峰为济源的斗顶,海拔1995米;而山前的丘陵平原海拔仅300米~400米,丘陵间多小盆地分布,较大的有林县盆地、临淇盆地、沁阳盆地等。豫西山地为秦岭山脉的余脉,在境内呈扇形向东南展开,绵延数百千米,众多的高峰都在海拔2000米以上。它由5条支脉组成:最北的一支为灵宝境内的小秦岭,主峰为海拔2413.8米的老鸦岔垴,是省内第一高峰;第二支为崤山,主峰海拔1902.6米;第三支为熊耳山,主峰海拔2094.2米,界于伊河、洛河之间直至洛阳龙门;第四支为外方山,主峰海拔2153.1米,其东北端有著名的嵩山;最南的一支、也是最大的一支为伏牛山,最高峰海拔2219.6米,东部有著名的风景山地嵖岈山。豫南山地指鄂豫皖三省交界的桐柏—大别山,两个山系以武胜关为界。东是大别山地,境内最高峰金刚台海拔1584米;西为桐柏山系,境内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为淮河干流发源地。河南境内除上述山地外,在东部平原还有一些著名的小山丘,如安阳市北的七里岗、汤阴和浚县间的火龙岗、浚县城东的大伾山、永城的芒砀山、固始的白大山等。南阳盆地位于境内西南部,是全省最大的山间盆地,属南襄盆地的一部分;豫东平原为华北平原的组成部分,也称为黄淮海平原。</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3年末,河南已建立5类351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174.7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107处。宝天曼、鸡公山、小秦岭、连康山、三门峡黄河湿地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嵩山、云台山等4处地质公园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其中包括自然保护区30处(国家级13处,省级17处);森林公园132处(国家级33处,省级99处);湿地公园116处(国家级35处,省级81处);地质公园32处(国家级15处,省级17处);风景名胜区35处(国家级11处,省级2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等。</p> <p class="ql-block">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的内乡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3′-112°00′,北纬33°25′-33°32′之间,面积5413公顷,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带。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8%,生长着维管植物3231种,占河南省植物总种数的一半以上,包括河南省唯一的一株大果青杄。除此之外,保护区还有359种脊椎动物,2257种昆虫,占河南省总种数的三分之一,国家重点保护动物86种。其中,金钱豹、金雕、黑鹳等14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大鲵、中华虎凤蝶等72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部信阳市境内的豫鄂两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1°46′-31°52′,东径114°01′-114°06′,面积3000公顷,森林覆盖率98%。保护区属于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其中有高等植物259科728属2061种及变种,占河南植物总科数的89%。高等植物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7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6种,省级保护植物30种。除此之外,还有陆生脊椎动物343种,其中鸟类17目44科259种;兽类6目15科35种;两栖动物2目5科15种;爬行动物3目7科34种。区内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53种,如白鹳、白冠长尾雉、班羚、大鲵、小灵猫、黑鹳等。</p> <p class="ql-block">郑州市位居河南省中部偏北,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1928年3月建市,1954年10月成为河南省会,是国家明确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核心增长极。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1300.8万人,总面积7567.22平方千米,市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774.32平方千米,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384.51平方千米,城镇化率80%。郑州市下辖6区5市1县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均为国家级)和郑东新区4个功能区。除此之外,郑州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中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也是长江以北唯一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省会以上城市。</p> <p class="ql-block">开封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地处河南省中东部,西与省会郑州市毗邻,东与商丘市相连,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黄河,与新乡市隔河相望。开封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八朝古都”之称,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拥有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12家,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27项。</p> <p class="ql-block">洛阳市,简称“洛”,古称成周、神都、洛邑、洛京,是河南省辖地级市、世界文化名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三线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著名旅游城市。</p><p class="ql-block">地处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北与济源市、焦作市接壤,总面积1523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洛阳市共辖7个市辖区、7个县,另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2023年末,洛阳市常住人口为707.9万人。洛阳居天下之中,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西周“何尊”的青铜器上。其铭文将洛阳平原称为“中国”,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世界四大圣城之一,道学发源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龙门石窟、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截至2023年末,洛阳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67处。其中,5A级景区5处,4A级景区30处,3A级景区27处,2A级景区5处。洛阳市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2024年,洛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18.6亿元,比上年增长4.9%1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