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忆念腮忽洞(四)

鸿雁

<p class="ql-block">寒来暑往,腮忽洞的日子就是这么过着,吃的是农民伯伯种下的粮食,喝的是校园地下的深井水,大自然赐予我们美好的人际饮食世界。</p> <p class="ql-block">走出学校的大门,一路向东,来到了腮忽洞公社卫生院,出示红色的公费医疗证,按照所需,每个星期都能开一次药。</p><p class="ql-block">那时是真正的公费医疗,医者仁心,挂号费只有五分钱。每位医生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每当我们去开药,马大夫都会热情地接待我们。我们年轻人吃药很少很少,一般来说都是给家里人开点药。</p><p class="ql-block">当年,我的二舅由于干活不惜力气,用本地人的说法就是焗着了,肺部有点不舒服,需要青霉素或链霉素治疗,我就寄药回老家。二舅为人热情,村里哪家人家起房盖屋,都离不开我的二舅。</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我们虽然挣的钱不多,但物价便宜,能做好多事情。我们这些吃皇粮的,看病不用自己掏腰包,结婚成家,房子由所属单位给分配。我们的父母亲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家中人口多,自然他们养育子女的负担就重了。</p><p class="ql-block">记得那年冬天过大年呀,学校给每个老师分一只羊,拿上票自己在腮忽洞公社范围内的村子寻找买羊杀羊的地方。正好,我枳几滩的学生贺俊杰的舅舅是村里放羊的羊倌。“范老师,我舅舅说没有大夹子绵羊了,给您弄一只大山羊吧,我舅舅说山羊肉是暖肚子的。”</p><p class="ql-block">我骑着自行车和我的学生到了枳几滩他舅舅家。舅舅给我宰杀了一只四十多斤重的大山羊。一斤羊肉二毛八分钱,一只羊才花了十几块钱。草原的羊肉没有膻味,我们享用着炖羊肉,手把肉,暖暖肚子,暖暖的胃,一家人的心里也是暖暖的。</p><p class="ql-block">“范老师,星期天来我家吃饭吧。”在公社工作的我的回民朋友小马邀请道。礼拜天,我和小马相跟着来到了他的家里。“小范,快上炕,吃饭吧。”我们围坐在炕桌前吃着香甜味美酥脆的回民炸油饼,炖菜,喝着饮料,聊着小马的小妹我的学生牡丹的学习情况。</p><p class="ql-block">回民炸油饼是回民的特色,回民的一绝。“小范,开水凉温,倒上底油,打上几个鸡蛋,加上几两白糖,发好面以后,碱面用开水化开,窖好面,撅匀称的剂子,擀的厚一点,用刀划两道口子,油锅烧到五六十度的时候,下入油饼,翻面,炸到两面金黄,就可以出锅了。”我回民大娘曾经教会我炸回民油饼的手艺,至今没有忘记。</p> <p class="ql-block">我作为一个外地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不会忘记腮忽洞那些钟情于我的事,那些心地善良有恩于我的人。</p><p class="ql-block">2025、3、28日于北京忆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