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

大漠胡杨

<p class="ql-block">中卫,古称应理,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是目前全国唯一沿用古代军事建制“卫”字称谓的城市。中卫地处宁夏平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交界地带,辖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中卫得黄河灌溉之便利,是黄河中上游第一个自流灌溉市,哺育形成了悠久的黄河农耕文明,素有“塞上江南”和“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明代实行卫所制,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置宁夏中卫指挥使司,中卫之名始此。“中”表方位,“卫”指卫所制。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称中卫县。2004年,设立地级中卫市。</p> 鼓楼,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后失火焚毁,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重建。鼓楼底基呈长方形,南北长为22.4米,东西宽为16.65米。基座正中为“十”字形门洞,分别通四面街道。 门洞高3.75米,中心为穹窿顶,正中有八卦藻井,入卦图周围悬木雕八仙像,4 个角嵌有石雕龙首。基座四面门楼上有匾额,是按方位反映中卫地理形胜的,其东曰“锁扼青铜”,南曰“对峙香岩”,西曰“爽挹沙山”,北匾原为“控制边夷”,是一座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高庙,位于宁中卫市沙坡头区长城西路,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高庙共有三层,所有的建筑物左右对称,渐次伸进升高,形似凤凰,楼角高翘,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集中体现紧凑、曲回、高耸的特点,是中国古建筑艺术中的瑰宝,被全国建筑师学会誉为“中国古寺庙经典建筑”。 中卫高庙共有三层,所有的建筑物左右对称,渐次伸进升高,形似凤凰,楼角高翘,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集中体现紧凑、曲回、高耸的特点,是中国古建筑艺术中的瑰宝,被全国建筑师学会誉为“中国古寺庙经典建筑”。 沙坡头,位于中卫市区以西16千米,地处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紧邻黄河。 20世纪50年代,为了开发建设大西北,国家决定修建包兰铁路。为了确保包兰铁路畅通无阻,从1956年开始,勤劳智慧的中卫人民与治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一道艰苦探索,创造出了以麦草方格为主的五带一体综合治沙工程体系。用最经济、最简洁、最原始的方法,成功地制服了沙魔,在流动沙丘上营造出了绿洲,解决了无数科学家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也未能解决的世界难题。1982年,随着宁夏的对外开放,中卫作为对外开放县市之一,沙坡头成为了中卫对外开放的一个标志形象。 蒿子面,是中卫民间特色风味小吃,已经流传了360多年。蒿籽面主要原料是面粉、蒿面子、精盐和香油等,面粉里掺入少许当地野生植物蒿草籽研磨成的粉,和面的水中加一点当地发酵面粉时使用的碱精粉,将面和好后反复醒揉多次,擀成直径一米左右的极薄的面张,待煮面时按折扇式叠好,用刀切得细如粉丝一般后放入开水锅里煮熟捞出,将豆腐、黄花菜等多种蔬菜切丁制作出的汤菜调入面碗里即可食用,口感爽滑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