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游记(五)—— 沉睡几千年 一醒惊天下

冬天里的火

<p class="ql-block">  巴蜀游记(五)</p><p class="ql-block">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博物馆游览记</p><p class="ql-block"> 文/冬天里的火</p><p class="ql-block">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三星堆的发现,惊艳中国、惊艳世界。它与黄河流域文明遥相呼应、相宜得彰,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 2月11日下午,我们去三星堆博物馆游览,在从成都熊猫基地到三星堆博物馆50公里的路上,导游给我们简要介绍“三星堆”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遗址在四川成都广汉市鸭子河南岸,核心区域为一座古城,曾经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蜀国的都城。这座古城,一面鸭子河绕城而过,成为古城的护城河,三面由古城墙护卫。三星堆在南面的城墙上,两条壕沟把城墙分成三段,因岁月流逝、风雨冲毁,三段城墙变成三个大土堆,成为三堆黄土,形状如天上三颗星辰点缀 。所以,称之为“三星堆”。</p><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三星堆区域内,有大量的文物出现,随着有关部门不断发掘,逐渐揭开了三星堆的神秘面纱:所发现的城墙、街巷、建筑、道路等,全面展示了蜀国都城的城市风貌、人间烟火。特别是1至8号祭祀坑的发现,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丰富和充实了三星堆灿烂文化的内容,使它成为长江流域文明的实证。因此,三星堆遗址是目前延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之一。</p><p class="ql-block"> 1997年10月,在三星堆遗址北边,三星堆博物馆建成开馆,全面展示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成为一座现代化的专题遗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从远处看,三星堆博物馆似一片巨石阵在绿色中脱颖而出,清灰色的石材,表面泛出淡淡的光泽,融入周围自然环境之中;到近处看,屋顶采用流线型的波浪状设计,仿佛是蜿蜒起伏的山川。整个外形,三星连缀,浑然一体,给人的感觉是高大雄伟、圆润和谐,透出一股古朴而庄重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步入博物馆,空间布局开阔而富有层次,光线巧妙调控,三层展区融为一体。人们盘旋而上,一路近距离观察和欣赏三星堆文明的瑰宝。在这样的氛围里,人们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走进那个私密莫测的古蜀王国。</p><p class="ql-block"> 整个博物馆,有三大展区:世纪逐梦,魏然王都,天地人神。区别于国内同类的展馆,文字在古蜀地原本就没有或没有流传下来,只有一个大大的图案,酷似一个大大的“蜀”字,感觉是象形文字,其余就一个没有。这给人们鉴赏和识别文物造成很大困难,只能靠文物来说话,通过各个时期的代表文物,去推断它的发生发展时期,以及发展脉络、发展进程。通过与其它文化遗址的比照,看其文明史的异同,理解其文化和文明内涵。对照实物,倾听着讲解员讲解,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古老的世界。我在对古文物好奇的同时,通过观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初识三星堆文物的端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三星堆文物中,最古老的文物类型有三类,陶器、石器与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与夏朝时期 ,距今天大约有4500——3600年时间。</p><p class="ql-block"> 陶器有陶碗、陶罐、陶瓶。装饰有的简单质朴,有的精美华丽,可能含有文化和宗教意义。</p><p class="ql-block"> 最引人注目的是——陶三足饮器。高44cm,三足成鼎立之势,足下可以生火加温。其袋状足中空,容量大,盘面也大,类似于现代川人泡菜坛的边沿。这种可以蒸煮实物的容器,可能是川人今天火锅的雏形。</p><p class="ql-block"> 在石器中 ,有石斧、石凿、石锛等生产工具,还有石壁、石琮等祭祀工具。</p><p class="ql-block"> 玉器是三星堆文明的一大亮点。有玉璋、玉壁、玉佩、玉琮等,是先秦之物,大多是祭祀工具。</p><p class="ql-block"> 玉璋是玉器中的精品。现在,它正静静地挺立在展览柜里,仿佛一切都归于平淡无奇。只见它呈扁平长方形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大约有一尺以上长度,正反两面刻有许多图案。据讲解员说,图案上正举行着一场人与山川神灵沟通的神圣仪式,是庄严隆重的祭祀场面。表现了蜀人对山的崇拜和信仰,对神灵的顶礼膜拜,是古蜀地文明的重要见证。</p><p class="ql-block"> 玉璋,作为一种祭山的礼器,是三星堆玉器中的楚翘。​</p> <p class="ql-block">  青铜器大约发生在我国4000至3000年前。在蜀地,这个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准。在博物馆里 ,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青铜太阳轮、青铜面具等青铜制品,令人目不暇接,纷纷惊叹其精湛的工艺和造型,还有领略其所蕴含的深邃的人文情怀。</p><p class="ql-block"> 最有代表性的是青铜器通天神树。修复的青铜神树通高有3.96米,是迄今为止世界发现的体形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p><p class="ql-block"> 神树由底座、树干、树枝、果实、神鸟和神龙组成。底座为三山相连的“神山”意象;树干分三层,每层有三枝,共九枝,枝头立有神鸟,共有九只神鸟和二十七枚果实;树侧,有一条缘树而下的铜龙,造型奇特。</p><p class="ql-block"> 青铜神树,被认为是古蜀人沟通天地的“天梯”,象征连接天地的神秘通道,作为祭祀活动中重要的象征物,反映了古蜀文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p><p class="ql-block"> 青铜神树的象征意义和用途展示了它在古蜀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所以,它成为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它佐证的还有青铜摇钱树,象征财富和福瑞,反映出汉人对财富的渴望的心态,与神树所体现的“天地不灭,人神相通”的意旨相通,揭示着蜀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有许许多多青铜面具。它们造型奇特,五官特征奇异,尤其是眼睛由柱状突出,在夸张的同时,具有一种威严之气。体现着古蜀先人对人神世界与自然万物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琳琅满目,制作精湛,数量繁多的青铜器,反映出古蜀地一个时代的繁荣与繁华,述说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与文明。</p> <p class="ql-block">  金面具、金饰片、金杖等金制品,更让人惊叹。它们虽然经过几千年沉土的的埋没,也经过地下水的浸染,现在还依旧光彩夺目,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这些物品,从材质的选择、工艺的打磨、设计的奥秘、寓意的深刻都堪称一流。进一步坐实了当年四川盆地的富庶程度,“天府之国”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整个博物馆,文物很多,这些文物虽然不会说话,可它用自身的存在和价值,演绎着一段历史、一个时代,同时,这一系列文物的演变,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三星堆文物,真的是“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啊!</p><p class="ql-block"> 它用自己的存在,以及和良渚文化的联系,共同刷新了人们的认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源流,三星堆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星堆文明比起其他文明来,追溯的时间更远,最远的大约4500年以上,延伸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容;三星堆文明更具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玉器,青铜器,更是别具一格,青铜人像、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更是超越了时代,显示其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在展览大厅里,游人流连忘返,欣赏一件件文物,虽然有隔世之感。可它铭刻着历史,传承着薪火,复苏着人们的记忆,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里,必将熠熠生辉……我坐在大厅的休息区,不禁思绪万千,于是,有诗流诸笔端:</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p><p class="ql-block">蜀地五千秋,三星金石留。</p><p class="ql-block">辉煌展风采,造化知原由。</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天府之国二月春,三星馆里访奇珍。</p><p class="ql-block">一株神树通天地,两颗慧眼睹鬼神。</p><p class="ql-block">陶石揭开怀古梦,金铜见证纪元真。</p><p class="ql-block">茫茫亿劫凭谁问,华夏文明弥久新。</p><p class="ql-block"> 回望博物馆,一堆立三星,古蜀之眼,在一片葱郁苍翠中挺立……</p><p class="ql-block"> 2025.3.25于并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