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术课的铃声尚在耳畔回荡,我已抱着尚未干透的水彩画冲出教室。今日,我们将在班会课上与家长一同制作清明节的传统美食——青团。还未踏入教室,那浓郁的艾草香气便已扑面而来。程老师站在门口迎接我们,笑容满面。主持人杨舜景同学首先为我们讲述了寒食节的由来,随后一位阿姨走上讲台示范制作青团。只见她双手轻巧地一捏一裹,动作娴熟流畅,仿佛制作青团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p> <p class="ql-block">轮到自己动手时,我满怀期待地拿起青团外皮,将馅料置于其上。然而,这看似简单的步骤却让我手忙脚乱。那馅料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我刚捏住左边,它便从右边溜出;我去堵右边,它又从左边逃窜。这可如何是好?我左右开弓,却始终无法将这调皮的馅料完全包裹。一旁的同学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她无论如何都难以将馅料裹进那滑溜溜的外皮中。最终,在妈妈的耐心帮助下,我们才成功将这些“小家伙”哄进了它们的绿屋子里。做好的青团静静地躺在盒子里,宛如一颗颗刚出生的墨绿色宝石,让人不忍心下口。</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期待的品尝环节终于到来,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轻轻用手指捏起一颗青团送到嘴边,那浓郁的香味瞬间扑鼻而来。我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口,牙齿与青团皮稍作较量后,肉松和蛋黄的咸香便迅速抵达舌尖。这墨绿色的小宝石,甜咸交织,仿佛将春天的新鲜与清香尽数融入其中。</p> <p class="ql-block">夕阳的余晖洒在教室的玻璃窗上,为整个教室镀上一层温暖的金红色。我捧着尚有余温的餐盒,走在放学的路上。推开家门的瞬间,六个墨绿色的“宝石”在餐盒里微微晃动,仿佛在向我诉说着指尖上的诗意清明。这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场关于传统与亲情的深刻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