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悄然,步履匆匆间,四季更迭,繁华与落寞交替,一个转身,过往已是故事,一个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些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着我们的记忆,所有的知青旧照片,如同一封泛黄的书信,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激情岁月里的感人故事,让人怀念起我们海南兵团的知青生活!偶尔也有消息传来,旅居在广州的知青某某在去年底也已经辞世了,在整理知青的花名册里又多了一位先行者。想想从1969年11月开始起程去海南兵团农垦,从芳华正茂到年已古稀的老人,在这人生五十多年生命历程,多少往事如烟随风飘散,在悠扬的旋律中,岁月的城堡却悄然开启,知青的咏叹调,如同穿越时空的纽带,引领着听众步入那段蹉跎岁月的深邃长廊。一次深刻而聚焦的叙述,便足以引领人们穿越历史之门,沉浸于那既往时代的风云变幻。在这片由史歌编织的天地间,知青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创造者,以青春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在时代的画卷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这不仅是故事的叙述,更是对那段历史深情的致敬与缅怀。</p> <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变化,不少人对知青这个群体已经很陌生,甚至于自己子女对你下乡的历史都不感兴趣,认为是你们老了唠唠叨叨。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知青们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投身海南兵团农垦的大开荒,种下橡胶树,为国家的橡胶事业贡献了青春与热血。如今五十年过去,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年轻人对知青的故事似乎不再感兴趣,这不禁让人思考,知青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其实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知青的选择有着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橡胶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极度匮乏。为了打破这种困境,国家决定在海南岛等适合橡胶生长的地区进行大规模种植。知青们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奔赴海南,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垦荒生活,他们在荒山野岭中挥洒汗水,用双手开辟出一片片橡胶林,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如今的年轻人生活在物质丰富、信息多元的时代,他们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于那段艰苦的知青岁月,他们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共鸣。此外知青故事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可能也未能与时俱进,难以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这是知青们应该自我检讨并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写作能力与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真实与生动来吸引年轻人吧。尽管如此,知青们的选择和奉献不应被遗忘。他们的经历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或许我们需要以更加生动与多元的方式去讲述知青的故事,让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感受知青们的家国情怀和青春热血,从而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