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经验】 散步养生的诗意和智慧

杨生养生

<p class="ql-block">作者:杨生养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2924454</p><p class="ql-block">摄影:杨生养生</p><p class="ql-block">配曲:健康动起来(酷狗音乐)</p><p class="ql-block">演唱:井柏然 张艺兴</p> <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散步作为一种简单却深含智慧的运动方式,既是文人墨客对山川草木的诗意画意,也是济世医家推崇的养生良方,现代医学研究更印证了散步对健康的裨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一、古人散步的诗情画意</b></p> <p class="ql-block">  古人常以步履丈量山水,散步不仅是身体的活动,更是心灵与自然的对话。东晋陶渊明散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成为后世向往的世外桃源生活。南北朝谢灵运散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是诗人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p> <p class="ql-block">  唐代李白散步,“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送友人入蜀》),是泼墨山水般的豪情。王维散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将散步升华为一种禅意修行。杜甫散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心中涂抹了一层对国家命运的悲忧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白居易散步,“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观鱼游》),将日常散步融入悠然自得的诗意生活。</p> <p class="ql-block">  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尽显雨中的超凡脱俗。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寒蝉凄切》),让酒后的江畔散步变成了穿越时空的凄美之旅。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展现出一种闲适愉悦的心情。明代王阳明《春晴散步》:“对眼春光唯自领,如谁歌咏月中归。”那是他在困境中的精神超越。</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白驹过隙。这些诗情画意的散步隐含着生命的智慧,“行路即修行”,寄情山水,放松心情,不就是更好的养生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二、医家散步的养生智慧</b></p> <p class="ql-block">  古代医家深谙散步对身心的调养作用,将其视为“百炼之祖”,为修身养性、调和气血的重要方式,是一种动静相宜的养生哲学。</p> <p class="ql-block">  《黄帝内经》认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素问·宣明五气》),强调久坐不动有害健康,散步正是“形劳而不倦”的养生方式。而“广步于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倡在庭院中悠然散步,顺应四时之气,舒展筋骨,调和阴阳。华佗提倡“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认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散步等轻缓运动能疏通经络,延年益寿。</p> <p class="ql-block">  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强调:“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主张根据季节调整散步时长和强度,以顺应自然规律。明代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食后徐徐行百步,消食导滞”,将散步与饮食调养结合。清代曹庭栋《老老恒言》认为“散步者,散而不拘之谓,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须得闲暇自如之态”,强调散步不同于急行、疾走,从容随意方能达到养神与养形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  道家视散步为“导引术”之基,通过步履节奏调和呼吸;儒家将其纳入“礼”的范畴,如《论语》中“摄齐升堂,鞠躬如也”,行走时端正仪态亦养正气。而“徐行静心”“寓养于步”的理念,更与当代“正念行走”的心理学实践高度契合。</p> <p class="ql-block">  古人多喜欢散步养生实践。宋代陆游是散步的推崇者,常“杖藜扶我过桥东”(《春日杂兴》),认为“饭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腹脘食消磨”(《自咏》),将散步与摩腹结合,助消化、健脾胃,高寿85岁。朱熹注重“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麋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朱子语类》),以散步疏通气血,平衡静坐之郁滞,其寿命古稀七十。</p><p class="ql-block"> 可见,古人散步养生,既是“以动助静”的修身法,也是“天人合一”的生命观,蕴藏着养生长寿的密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三、今人散步的健康指导</b></p> <p class="ql-block">  从古到今,散步是一项最常见的适合各年龄人群的运动锻炼方式,有诸多健康价值,在此不加赘述。但是,有朋友问我,说是看了一些关于科学散步的文章,发现自己连散步都不会了。其实不然,那是因为很多人把“散步”与“健走”混为一谈了。</p><p class="ql-block"> 何谓“散步”?“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说的就是散步。散步就是随便走走,漫步徘徊,并不需要那么多讲究,是一种轻松、自由、灵活的休闲运动方式。为此,本人概括为“散步三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随时:时间不限,化零为整。</b>散步无需刻意规划大段时间,晨起散步提神醒脑,午后散步助消化,傍晚散步缓解压力。通勤时提前下车散步而行,午休时绕行办公楼宇一圈,晚饭后在家门口闲逛。《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每天累计步行30分钟就可改善心肺功能,调节血糖,有益健康;每小时起身散步2分钟,就可减少血栓风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随地:空间自由,因地制宜。</b>散步不需要专门的运动场所,环境可多样化。社区广场、城市绿道、小区走道、公园步道、商场室内、办公室走廊,甚至家中客厅、阳台绕行,无一不是散步之地。当然,散步要注意安全,选择道路平坦、人车分流的区域;注意防滑摔倒;防虫蛇野兽伤害。日本“森林浴”研究证实,自然环境中的散步能降低皮质醇水平,提升免疫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随意:心态松弛,享受过程。</b>散步可以随意而为,不需要专业的器械、服装。散步不要强制计步、配速或距离,以身体舒适为度。散步可独处静心,亦可结伴闲逛,可根据心情自由选择。散步可走走停停,欣赏风景,聆听鸟鸣,享受花香,甚至驻足拍照,甚至思考问题。散步要摒弃目标焦虑,不必为“完成任务”而增加压力,提升散步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  从古人的诗行到医家的箴言,从自然的哲思到科学的验证,散步始终是贯穿人类文明的养生之道。它无需繁复的器械,亦不拘于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随意”进行,正如苏轼所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或许我们更需要这种散步运动,在步履轻盈中发现生活的诗意与活力,重拾身心的从容与健康。 </p><p class="ql-block"> 走吧,我们散步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