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山上赶仙牛

楚冠天下(媒叔)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挂纸岭古道属省一级古道,它东至永康石湖坑村,南抵永康峡源坑村,西通义乌鱼曹头村,北达义乌蒋坑村。古道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南宋,是那个时期的主要通商之道,永康和义乌两地的县志均有记载,也是一条红色古道,是义南红军与敌周旋斗争的重要通道。义乌蒋坑到永康金坑段被当地人称为岭口古道,永康下位回义乌蒋坑段经过荷叶岭,就叫荷叶岭古道,今天就带上千山之巅和祥生走一走这两段古道,去永康下位村的石牛山追赶那只逃上山的仙牛。</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蒋坑村属赤岸镇,是义乌最南端的一个小山村,一条整修一新的盘山公路直通村口,与上次来时的坑坑洼洼有着天壤之别,村里也完全变样,看不到以前那种破败景象,依山傍水,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弃车村口,三个人直奔岭口古道。进入山中,植被以毛竹为主,沿着山涧往山上走,一条铺着卵石的小径从足下向山顶蜿蜒延伸,路旁的山石树桩全都被绿色的地衣覆盖,越往上走,古道被雨水冲毁的情况越严重,路上到处都是冬天被大雪压垮而倒伏的毛竹枯枝,行走非常困难,不知何故,山上的毛竹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还泛着片片黄叶,毫无生机可言,一切显得格外荒凉,唯一给我们仨带来活力的是山涧的那股清泉,它们在石缝间不知疲倦的流淌,虽然看不见,却唱着欢快的天籁之音直奔山下而去。</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翻过山就到了永康金坑村,祥生不想到下位村走台阶登石牛山,那好吧,今天就从金坑村继续往山上走,在陡峭的野山脊上寻找出路,可千山之巅却一直拖在后面跟不上来,他走不动了,终于登上石牛山,大家在牛屎坨下小憩后,攀爬至牛屎坨顶,踩在牛屎上,好大的风啊!勉强站起来拍了几张照片,就慌忙撤下牛屎坨,开始路餐。石牛山上的那头仙牛,是偷吃人间庄稼被赶上山的,仙人点化后成为一头石牛,永远守护在石牛山上,据传牛头是块风动石,上次来我曾经攀爬到牛头,没感觉到石头晃动,今天也不例外,准备攀爬石牛,刺激一下这头仙牛,可两个同伴都极力劝阻,理由是岩壁太陡,我没有理会,很快的爬到牛背上,不知是否冒犯了仙牛,山风阵阵怒吼着,颤颤巍巍的站起来,还是被大风吹的有些踉跄,心里总觉得随时会被风刮走,我退缩了,不敢继续爬向牛头,就骑在牛背上俯瞰着环抱的群山,一条公路在大山深处蜿蜒绵亘着,把一个个小山村串连在一起,好美的景致!从牛背上下来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垂直的山崖上几乎没有落脚点和抓点,靠臂力支撑在粗糙的岩壁上,两只脚轮番试探着寻找落脚点,缓慢下撤,一点一点的重心下移,终于下撤成功,回到游步道上,往下位村前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下位村,有条石溪穿村而过,村中有个深潭,潭边有两颗古树,这两棵树就是传说中的植物大熊猫——公婆红豆杉,再往里走就是石牛山的最佳望牛点了,溪边原来还有一个望牛牌坊,现在不见了,问了村中一老妪,被告知是2020年黑格比台风造的孽,牌坊已被洪水卷走,我们离开下位村沿溪畔村路去了三界石,在石溪边看到一块隆起的山岩,石面如削,岩顶立着一块三角石碑,碑面上刻“永康、东阳、义乌”,这就是三界石了。千山之巅和祥生坐在溪上廊桥不肯走了,我独自去了东阳林村,那里有土屋古民居,到了村里看到的基本都是现代建筑,问了当地人说原先的泥墙土屋基本被洪水冲走,只剩山上地势高的还留着。走马观花,看了土屋民居后回到永康下位,和他们俩汇合,三人走上荷叶岭古道,翻山越岭回到义乌蒋坑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石牛山不仅是永康的地理标志,更是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精神图腾。驴友们在此可触摸神话的余温,感受红色历史的温度,亦能在古道上聆听时光的低语。若想“赶仙牛”,不妨循着传说与古道,去追寻那份跨越千年的诗意与野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