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市秀峰景区(2025.3.26)

竹林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村饶家塄石碑,饶家塄位于秀峰景区登山入口处。2007年村民饶应忠、饶青云开办了第一﹣批农家乐,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村庄现有农家乐6家,带动辐射周边村庄开办农家乐10余家,是庐山市小有名气的农家乐特色村。2018年,依托旅游资源及特色产业优势,全方面方面打造了"美丽乡村"示范点。</p> <p class="ql-block">九江桃景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白鹿镇秀峰村饶家塄秀峰景区入口,种植了一片黄桃林,每年仲春时分桃花盛开,成了一片春色的花海,桃子成熟季节游客可入园采摘,但入园内需要购票。</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九江桃景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桃林景观。2025.3.26我们同学一行25人,上午九点从九江出发,约不到一个小时行程,来到了庐山市秀峰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大家游览在九江桃景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桃林中视频。</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入口门洞景观。江西省庐山市庐山秀峰风景区,位于庐山南麓,因诗仙李白题诗《望庐山瀑布》而著称——并非指三叠泉瀑布,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秀峰游览导航图。</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入口内小广场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入口内小广场竖起的“秀峰参天”石碑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进入龙潭景观门洞。</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村景区龙潭石刻,龙潭石刻集中了秀峰三分之二以上的摩崖石刻,主要分布于龙潭的东、南、西三壁,宋、元、明、清及近现代都有,且保护完好。龙潭左侧石壁上所刻的一个3米多高、2米多宽的篆书“龙”字,这是秀峰石刻中最大的一个字,为宋代南康太守李亦所书。石壁上悬一”龙”;元代丞相刺不花手书一八思巴文“虎”字,刻于“龙”字对面的石壁上,形成“龙”“虎”交相辉映的景观。两字一左一右。北宋书法家米芾亲自题写“青玉峡”三个各一米见方的大字,悬于上下龙潭间的石山上,正书。北宋末年,自称“星渚使者”的李元应,在此写下“濯缨洗耳,喷雪奔雷”八个大字,正书。另外,米芾勒于潭旁巨石上的“第一山”摩崖大字。宋代南康太守朱端章在此题写的“庐山”两字,字径2米×1.50米,“山“字每竖均可容一人卧睡。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韩国爱国人士李宁斋先生手书“笑啼岩”石刻,石刻一侧有阆中何万信的附记,云:“宁斋先生,韩遗民也。国亡来华。睹吾国现状颇与韩同,乃亲书笑啼岩三字于此,复嘱余增书一韩字,以明其国籍所在焉。”1995年8月,韩国民间文化交流访华团前往秀峰,将此石刻拓片,带回韩国。龙潭著名石刻还有: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源头活水”、宋代南康太守周尧的“风泉云壑”。明代理学家王守仁的“拾枯松煮瀑布”、南康太守李梦阳的“李梦阳再游记”等。此外,还有南宋奸相贾似道的石刻:“淳佑第一(1241年)春社三日,贾似道被旨南昌,核实军饷,舟泊星渚,风作乃游。幕属王松客、张辑、虞伯祚、刘木、弟明道侍”,记载了贾似道带领亲信公差私游的一段史实。</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记功碑景观。由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王守仁于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在平定朱宸濠叛乱后,在此勒石记功写的碑文,人称记功碑。碑文共136个字,字体庄重遒劲,入石三分。</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龙潭石刻“雪片”。</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龙潭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龙潭景观。秀峰龙潭位于庐山的秀峰景区内,因其风光奇秀、地势险峻、潭水清澈而得名。秀峰龙潭的名称来源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潭水碧绿不见底,深不可测,传说中潭水通向东海,因此被称为“龙潭”。</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龙潭景观。又传说一条孽龙经常来此栖居,祸害地方百姓。而在庐山修炼的吕洞宾用自己的双剑镇住并收服了孽龙,双剑留在秀峰化作双剑峰,龙潭由此得名。在龙潭边岩石上留下了历代文人骚客的墨宝,“龙”、“庐山”、“虎”及“第一山”等144帧摩岩石刻世所罕见。潭边有被宋代大文豪苏轼赞为庐山“二绝”之一的漱玉亭,为北宋僧人若愚所建。因该处岩石被溪流冲刷后晶莹如玉,故名“漱玉亭”。</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米芾书刻景观。米芾(世称米襄阳)宋代著名书法大家,在龙潭南侧巨大石壁上,书写有“第一山”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的秀峰寺古山门门头上悬挂着米䒥书法“第一山”,秀峰并不是指某一座山峰,而是由姊妹峰、香炉峰、文殊峰、双剑峰、龟背峰、鹤鸣峰等的总称,是群峰竞秀的意思。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游开先寺时被这里的风光吸引陶醉,认为这里才是庐山的“第一山”,并亲笔书写了“第一山”三个大字。第一山让许多历史名人销魂于她的碧罗裙下,或吟山唱水、对景抒情;或临风寄意、感时叹世,留下了满山的诗文与瑰宝。</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李璟读台。秀峰为庐山五大丛林之首,南唐中主李璟曾在此筑台读书,保大九年(公元951年),李璟敕令在旧读书处建寺庙,赐名“开先寺”,意思是“开国先兆”。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帝第二次南巡松江府,手书“秀峰寺”匾额赐予秀峰方丈超渊,开先寺遂更名为秀峰寺。</p> <p class="ql-block">李璟读书台下有一泓清泠甘冽的聪明泉。相传当年李璟常饮此泉,诗书满腹,如愿以偿登上了帝位。当年寺内500僧众皆饮用此泉水。《庐山志》记载,此泉“旱则流,潦则竭。”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来游此地,饮过此泉并题写了“聪明泉”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石碑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普同塔景观。普同塔,是秀峰寺仅存的三座古塔之一(另两座为文殊塔和曹源禅师塔)。清代《秀峰寺志》记载:"普同塔,在寺西北隅",乃禅门丛林众僧纳骨之处,为"众生平等,无有差别"之意。此石塔五层,宝瓶状塔顶,从下至上,逐层变小,每层塔身方三形,四面皆内刻佛像、莲花座等,每层塔身各设飞檐,檐下配斗拱 P 铺座,雕刻严谨,不失木制结构建筑特点,浑厚古朴,给人一种庄严肃敬之感。</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漱玉亭景观。潭边有被宋代大文豪苏轼赞为庐山“二绝”之一的漱玉亭,为北宋僧人若愚所建。因该处岩石被溪流冲刷后晶莹如玉,故名“漱玉亭”。</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中正行营景观。20世纪30年代初,蒋介石来庐山选择国民党军官训练团的集训地,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等陪同前往。蒋介石在饱览秀峰美景后留下"这里风水不错"的话语,熊式辉心领神会,立即大兴土木,在此建造行营和侍卫室等。</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中正行营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览车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景观。此瀑布向北仰望,双瀑高挂。一称“开光瀑布”,如匹练悬空,倾泻于鹤鸣、行龟峰之间,素有上庐山不游秀峰,登上峰顶也枉然。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的就是此瀑,一称“马尾水”,悬于双剑、文殊二峰之间,瀑水被二崖紧束喷洒,如骥尾摇风,故名。</p> <p class="ql-block">秀峰景区视频</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庐山市金辣利土鸡庄,中午我们在此店用餐,优点位置在秀峰景区入口边上。</p> <p class="ql-block">用餐前小憩</p><p class="ql-block">2025.3.28编辑于九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