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绵山·清明节的由来

大海之苏

<p class="ql-block">在山西中部,即晋中,有个以春秋人名命名的城市,它叫介休市。</p><p class="ql-block">介休是介子推隐(居)休(息)并辞世的意思,介子推是春秋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晋文公重耳流亡时的随从,2019年的热播电视剧《重耳传奇》,说的就是晋文公重耳的故事。介子推和重耳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故事的主题。</span></p> <p class="ql-block">介子推的名声是他在重耳流亡途中的”割股奉君”忠君举动,被历代君王所津津乐道。而今天的重点是他在重耳复位后”不愿为官,携母隐居”的士人风格,为历代文人所推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介子推不愿为官携母进绵山过隐居生活,而重耳为了让介子推出来为臣,竟然导演了”火烧绵山”一剧,也导出了"寒食节"和"清明节"缘由。</p> <p class="ql-block">重耳只是想逼迫介子推母子现身,没想到这对母子宁死不出,竟然在绵山抱柳树被焚而亡。</p> <p class="ql-block">庄子在《盗跖》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个写“火烧绵山”</span>: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p> <p class="ql-block">宋朝的真宗皇帝,追封介子推为“洁惠侯”,树为忠君孝亲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在明代有小说家余邵鱼、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添油加醋、煞有介事地演绎开去,让人们不得不信以为真,于是介子推就成了忠孝之士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在介子推死后,重耳把绵山叫为介子山,以名字命名的大山并不多。</p> <p class="ql-block">在介子推母子被焚后的纪念日,重耳下令当日不能生火做饭,即禁止动火,既表达对介子推的怀念之情,也是对焚山的一种后悔之意,由此引出了"寒食节",所以寒食节的大白话就是只能吃冷饭冷菜。</p> <p class="ql-block">重耳在寒食节后还亲自跑去绵山,在介子推母子抱树而焚的树底下进行祭奠,结果发现该柳树虽被焚烧而不死,竟然又长出了新枝新芽,重耳大感意外,如同感受介子推的重生一般,遂把该树叫做"清明树"。<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明二字,既是柳树春风拂面的清爽明亮之感,也是介子推忠君、坦荡的精神写照。这样的人,又有哪个皇帝不喜欢?</span></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就这样出现了!后来成为祭拜先人最重要的民族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和寒食节的日子很相近,后来两者就合二为一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学术界有绵山位于何处的争议,因为史书上说介子推死于绵山,而山西有翼城绵山、介休绵山、沁源绵山三个地方,而目前以介休绵山宣传最盛和规模最大。介休绵山西晋杜预在注解的《左传》来支撑:“西河介休县南有地名绵山”。而后代学者却认为晋文公时,介休一带还不是晋国国土,而且距晋都甚远,介子推根本不可能跑到那里去隐居,认为翼城绵山的可能性为大。</p> <p class="ql-block">我认为仅凭距离远近和非晋国一说依据不是很大,一是当时的国与国和我们现在的国与国的意义还不一样,百姓好像可以到处走,串串门没什么关系;二是介子推本来就是想离开晋都去隐居,离得远更是稳妥。</p> <p class="ql-block">绵山除了清明文化外,其大罗宫有小布达拉宫之称。据传和唐太宗有关,史书上也都有记载。</p> <p class="ql-block">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曾患重病,在绵山大罗宫出家修行,并在此接受治疗。这里也是后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世民大败宋金刚、收降尉迟恭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大罗宫高110米,13层,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道观之誉。</p> <p class="ql-block">绵山的门票是110元,是和大罗宫的高度相对应的。</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唐代的云峰寺也是很壮观,它建于百米悬崖上,寺内抱腹岩洞内的殿宇依崖壁延伸,部分栈道悬空,形成“空中楼阁”景观,其建造难度和壮观程度更胜于衡山的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从抱腹崖洞眺望绵山。</p> <p class="ql-block">抱腹岩洞旁的崖壁是一个挂风铃(铜铃)祈福的地方,它源于唐太宗李世民祈雨还愿的记载,后来演变为大众的祈福活动。</p> <p class="ql-block">绵山的正果寺内还有绵山有十尊肉身佛,十分的稀罕。应该是中国肉身佛最多的地方,时间最久的已有千年,据说有尊肉身佛在供奉几年后还能长出指甲。</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左丘明、屈原、庄周、司马迁,到杜甫、贺知章、白居易、李商隐、苏轼、李清照、顾炎武等许多文人名士都跋涉千里,来到绵山,并把绵山融化在他们的的诗文里。</p> <p class="ql-block">晋中大地的绵山,属于太岳山脉,而太岳山脉是太行山脉的支脉。</p> <p class="ql-block">在落日的晚霞中,绵山延续的历史又走过了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