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浙行之五 黄山的奇松怪石

东南风

<p class="ql-block">  黄山为天下第一名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自古以来,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赞美黄山的诗句,明代旅游家徐霞客写下了千古绝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的奇松,外形奇特,株形挺拔,高耸入云。黄山的怪石犹如自然界中的精灵,千姿百态,变化无常。它们或翩翩起舞,或聚精会神,或威武不凡,或媚态百生,让人赞叹不已,流年忘返。</p><p class="ql-block"> 3月23日,我们一行骑侠,放慢了前进的步伐,开启登名山赏美景活动。我们中间的大部分骑侠都登过黄山,我四十年前曾用青春和汗水,去丈量过黄山的险峻和高度,登上了最险的天都峰,爬过了的最陡的鲫鱼背,对黄山的奇松怪石更是是恋恋不忘。没想到,四十年来,国家高速发展,黄山旅游集团也与时俱进,“一切向钱看”。如今的黄山旅游集团不许游客徒步登山,我们只能乘坐大巴车到黄山南门,再排队一小时摆渡车到黄山景区北门,再乘坐索道上山。今天前来黄山的游客多达二万余人,难怪我们在索道处又排队二小时等待索道上山。当我们乘坐揽车到达丹霞站时,已是中午11点多。</p><p class="ql-block"> 排了三个小时的队,我们的胃也发出了抗议。我们在这里吃过路餐,便向北海方向走去,一路上的美景弥补了因排队过长而引起的不快。</p><p class="ql-block"> 我队骑侠魏哥,真情呵护病妻三十多年,他带着病妻几乎走遍了中国。这次他又带着病妻游皖南,这是他第一次上黄山。</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北海狮子峰的观景台,从这里远眺对面的山峰,只见一只石猴独踞峰顶,仿佛极目远望,又似纵身跳跃静观云海。这是著名的怪石—猴子观海。</p><p class="ql-block"> 弹指挥间四十载,黄山奇松颜不改。 万古石猴依旧在,花样少女变老太。</p><p class="ql-block"> 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从石猴观景台下来往右前行不远处远眺,这里奇松林立,三面临空,悬崖千丈,云蒸霞蔚,风姿独秀。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并题名“始信”。</p><p class="ql-block"> 在始信峰旁边,一株奇巧古松,盘旋曲折,绿荫一团,宛如盛开的鲜花。峰下有一巧石,形如人卧睡,此为“梦笔生花”。相传李白游黄山时,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李白趁着酒兴,奋笔疾书。长老及小和尚们分站两旁,目睹那遒劲的大字,赞叹不已。李白写毕,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这才告辞长老而去。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的“梦笔生花。”</p><p class="ql-block"> 在去始信峰道中,有黄山十大名松之一龙爪松,其跟须粗大,扇形伸张,似苍龙之爪,苍劲有力,深扎岩中,树龄达400年的松树。</p><p class="ql-block"> 离开始信峰,我们向光明顶走去。光明顶是黄山的主峰之一。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黄山一步一景,每一次的转角,都是新的惊喜。每一次的回牟,都是新的画卷。我们先后见到了“龟兔赛跑”、“象鼻石”、“喜鹊登梅”、“孔雀开屏”、飞来石”等黄山著名奇石。掠过黄山三大名峰之首—莲花峰,海拔1864.8米,是36大峰之首。莲花峰因其主峰突兀,小峰簇拥,形似新莲初开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在通往玉屏楼迎客松方向的游客成千上万,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漫长的等待,比蜗牛都慢。经过慢长的蜗行,我们终于到了玉屏楼。</p><p class="ql-block"> 玉屏楼集黄山奇景之大成,黄山著名的迎客松、送客达均在此处。这里还有游客下山乘坐索道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 在玉屏楼前,我再次看到了迎客松。迎客松,作为黄山奇松之首,以其独特的姿态屹立在玉屏峰前。它破石而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苍劲挺拔,枝叶平展如巨伞,横空斜出的侧枝宛如热情的臂膀,迎接着四方游客。</p><p class="ql-block">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名木,迎客松不仅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更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友好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慕名来迎客松前打卡的游客太多了…我们只好远远地凝视着它。翠绿的松针轻轻地摇曳,仿佛在向登山的骑侠致意。苍劲挺拔的枝干承载着千年的风雨,它的精神激励着骑侠们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 一缕晚霞照亮了群山,此时已是晚上18点,玉屏楼前排队下山的游客成群结队地涌来。为避免排队等候的拥挤,我们几个悄然徒步下山(下山的路口用一根粗线拦着)。我们下了几段台阶后,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印入眼帘,这就是著名的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险峭峻奇,是黄山群峰之中最为雄伟壮观、最为奇险的山峰,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景区目前没有开放天都峰(我从前爬过座险峰)。 </p><p class="ql-block"> 谢天谢地,我们终于摸黑从玉屏楼下山至此,天已经黑了,我们几个用了70分钟。期间偶遇几拨徒步下山的年青人打着手电下山。这里曾经是上山的必经之路,墙上刻满了名人题字,门楼几乎荒废,令人遗憾。</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黄山。</p> <p class="ql-block">  3月23日,我们一行骑侠,放慢了前进的脚步,开启登名山赏美景活动。我们中间的大部分骑侠都游玩过黄山,我四十年前来黄山,全程用双腿去体验黄山的山峰美景,上过了最险的天都峰,爬过了的最陡的鲫鱼背,对黄山的奇松更是是恋恋不忘。没想到,四十年来,国家高速发展,黄山旅游集团也与时俱进,“一切向钱”。旅游集团不让游客步行登山,没办法我们只能乘坐大巴车来到了黄山南门,排队一个小时候摆渡车到黄山景区北门。</p> <p class="ql-block">  天的游客多达二万多人,我们在这里又排队二小时等待索道上山。</p><p class="ql-block"> 这是萍萍她们排队半小时后到达的地方,墙上贴了提醒标语“在此乘索道约需等候90分钟”。黄山景区明名知道游客多,也不实行分流,开放步行上山通道,实在可恶。</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揽车到达丹霞站时,已是中午11点多。</p> <p class="ql-block">  排了几个小时的队,我们的胃提出了抗议。我们在这里吃过路餐,便向北海方向走去。</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的美景弥补了排队过长的不快。</p> <p class="ql-block">  我队骑侠魏哥,真情呵护病妻三十多年,他带着病妻几乎走遍了中国。这次他又带着病妻游皖南,这是他第一次上黄山。</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北海黄山狮子峰的观景台,从这里远眺对面的山峰,只见一只石猴独踞峰顶,仿佛极目远望,又似纵身跳跃静观云海。这是著名的怪石:猴子观海。</p> <p class="ql-block">  弹指挥间四十载,黄山奇松颜不改。 万古玩石猴依旧在,花样少女变老太。</p> <p class="ql-block">  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从石猴观景台下来往右前行不远处远眺,这里奇松林立,三面临空,悬崖千丈,云蒸霞蔚,风姿独秀。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并题名“始信”。</p> <p class="ql-block">  它是黄山十大名松之一龙爪松。位于去始信峰道中。其常绿或落叶乔木,稀为灌木状。位于始信峰上,5根主侧根裸露土表,粗大,扇形伸张,似苍龙之爪,苍劲有力,深扎岩中,树龄达400年的松树。</p> <p class="ql-block">  在始信峰旁边,一株奇巧古松,盘旋曲折,绿荫一团,宛如盛开的鲜花。峰下有一巧石,形如人卧睡,此为“梦笔生花”。相传李白游黄山时,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李白趁着酒兴,奋笔疾书。长老及小和尚们分站两旁,目睹那遒劲的大字,赞叹不已。李白写毕,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这才告辞长老而去。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的“梦笔生花。”</p> <p class="ql-block">  73岁的骑侠段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积极参与各种长短途骑行、爬山活动。</p> <p class="ql-block">  在北海散花坞左侧,有一块巧石形成的自然景观‌。在这块石头上,有一块石头形状像一只正在奔跑的兔子,而下方则有一块形状像乌龟的石头,仿佛在进行一场赛跑,因此得名“龟兔赛跑”‌。</p> <p class="ql-block">  光明顶是黄山的主峰之一。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队平均年龄七十岁的四位老骑侠。</p> <p class="ql-block">  黄山一步一景,每一次的转角,都是新的惊喜。每一次的回牟,都是一则新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向飞来石方向走去,这里被围起来了,我们走到下面的亭子里可远眺飞来石的雄姿。这是立于一块平坦岩石上的一块巨石,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p> <p class="ql-block">  莲花峰‌,位于黄山风景区,是黄山的第一高峰,海拔1864.8米,是36大峰之首。莲花峰因其主峰突兀,小峰簇拥,形似新莲初开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象鼻石位于玉屏峰,因其形状酷似一头蹲伏的大象,头部有石柱翘起,形似象鼻,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关于象鼻石的传说有多种版本。一种说法认为它是普贤菩萨的坐骑,象征着神圣和庄严;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其形状与男根形象惟妙惟肖,因此也被称为“黄山阳石”‌。</p> <p class="ql-block">  对面山上的大石头上突出一个拇指大的小石头,人称“点赞石”。</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孔雀开屏石”,它如一只开屏的孔雀,向世人展示它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  在通往玉屏楼迎客松方向的游客成千上万,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漫长的等待,比蜗牛都慢。</p> <p class="ql-block">  经过慢长的蜗行,我们终于到了玉屏楼。</p><p class="ql-block"> 玉屏楼集黄山奇景之大成,黄山著名的迎客松、送客达均在此处。这里还有游客下山乘坐索道的必经之处。</p> <p class="ql-block">  迎客松,作为黄山奇松之首,以其独特的姿态屹立在玉屏峰前。它破石而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苍劲挺拔,枝叶平展如巨伞,横空斜出的侧枝宛如热情的臂膀,迎接着四方游客。</p><p class="ql-block">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名木,迎客松不仅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更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友好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慕名来迎客松前打卡的游客太多了…我们只好远远地凝视着它。翠绿的松针轻轻地摇曳,仿佛在向登山的骑侠致意。苍劲挺拔的枝干承载着千年的风雨,它的坚韧与顽强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  一缕晚霞照亮了群山,此时已是晚上18点,玉屏楼前排队下山的游客成群结队地涌来。为避免排队等候的拥挤,我们几个悄然徒步下山(八公里),下山的路口用一根粗线拦着。</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了几段台阶后,一座险峻高耸入云的山峰印入眼帘,这就是著名的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险峭峻奇,是黄山群峰之中最为雄伟壮观,最为奇险的山峰,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景区目前没有开放天都峰(我从前爬过座险峰)。</p> <p class="ql-block">  谢天谢地,我们终于摸黑从玉屏楼下山至此,天已经黑了,我们几个用了70分钟。期间偶遇几拨徒步下山的年青人打着手电下山。这里曾经是上山的必经之路,墙上刻满了名人题字,门楼几乎荒废,令人遗憾。</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黄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