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p class="ql-block"> 泉州古称泉南佛国,别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泉州,是千年“海上丝绸之路” 的起点、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大港”。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之城,儒释道的古迹殿堂巍然耸立,纷呈各异,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文化圈亦聚集在此。 </p><p class="ql-block"> 白岩松老师的那一句“泉州,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带火了小西埕,也带火了泉州。</p><p class="ql-block"> 早春三月,当我们踏上泉州这片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土地,“半城烟火半城仙”真的具象化了。</p><p class="ql-block"> </p> 世界宗教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宗教博物馆”,因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这里各种宗教教派云集,最神奇的是这些宗教在泉州已和谐走过千年,互不干扰,故有“五步一寺庙,十步一神佛”的喻称。朱熹说:“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从踏入泉州的那一刻起,便能真切地感受到这句话描绘的盛景。</p> 开元寺 <p class="ql-block"> 坐落于西街的开元寺是泉州最古老的一座寺庙,也是我国唯一一座有着印度教遗存的佛教寺庙。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传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地建寺,初名“莲花寺”。后唐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泉州莲花寺因此易名为“开元寺”,并沿用至今。历经千年风雨,它曾在五代十国的动荡中扩建,在宋元时期的海上贸易繁荣中鼎盛,又在明清的更迭与战火中顽强存续,犹如一部活着的史书,每一块砖石都铭刻着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泉州人对开元寺怀着深厚的敬畏与热爱之情,许多传统习俗和节日都与开元寺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 每逢重要节日, 这里香火旺盛,信众云集,人们在这里祈 福许愿,感恩生活,传承着干年的信仰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 寺内俗称东西塔的宋代双石塔可以说是泉州的城市名片,双塔分别名为镇国塔和仁寿塔,为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对宋代石塔,代表了13世纪中国石构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东塔镇国塔高48.24米,西塔仁寿塔高44.06米,它们相距约200米,相互对峙,巍峨壮观。历经八级地震及台风仍屹立不倒,千年对望,看尽世间芸芸众生之变化浮沉。</p> <p class="ql-block"> 双塔均为仿木石构八角五层楼阁式建筑,每层的门龛两旁都有精美的浮雕,这些浮雕涵盖了人物、花卉、鸟兽等各种题材,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与非凡的艺术创力,仿佛在诉说着干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纪念馆陈列了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生中最后14年在泉州生活的照片、史料、著作和墨宝。</p> 承天寺 <p class="ql-block"> 在泉州的闹市中心,有一方宁静幽谧之处——承天寺。</p> <p class="ql-block"> 一入寺门,仿若踏入了时光的结界,尘世的喧嚣戛然而止~~~</p> <p class="ql-block"> 承天寺始建于五代,岁月的风霜在它身上镌刻下深深浅浅的痕迹,却依旧难掩其古朴典雅的风姿。</p> <p class="ql-block"> 飞檐斗拱似飞鸟展翅,欲上青天揽明月;雕梁画栋如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千年故事。</p> <p class="ql-block"> 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心血与智慧,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沉淀与技艺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而弘一法师与承天寺的缘分,更是为这座古刹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圣洁的色彩。抗战时期,弘一法师李叔同曾驻锡这里,并写下了著名的“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这里也是弘一法师的火化之地。</p> 南少林寺 <p class="ql-block"> 少林分南北,北少林在河南登封嵩山,南少林在福建泉州。泉州南少林,被誉为中国南方武术之发源地,位于泉州清源山东麓。相传为曾救唐王的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历史上的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共有十三进落,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少林寺的一小部分。</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是泉州少林寺正殿,雄伟壮观,堪称建筑精品。正面四个金碧辉煌的大字“少林禅寺” 乃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p> <p class="ql-block"> 殿前的石埕上,两株300余年的古榕参天,犹如立定的罗汉巍然不动。</p> <p class="ql-block"> 这里经历了三兴三废,目前这是在遗址上重建的新建筑。既然都是一些新修建的庭院、别院,历史的痕迹会相对少些,但也毫不影响建筑的美,整体非常恢宏大气,每个区域都层次分明,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依山而建,被绿树环绕,蓝天白云加持下景色十分幽美静谧,别有一番感觉。</p> <p class="ql-block"> 未近其前,飞檐斗拱如振翅鲲鹏,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 庑殿顶庄重又灵动,琉璃瓦于日光下闪烁, 似在诉说往昔辉煌。南少林虽隐于山林,雄浑古朴之美却难掩。 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 南少林于山林间静静矗立,似古老书卷,待有缘人翻阅。</p> <p class="ql-block"> “少林武功,源远流长,传来南方,光大发扬。”——金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泉州是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武术活动历史悠久,以南少林武术为代表的武术文化是泉州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内这盆独特的植物,仿佛也在寓意着南少林武术随着泉州移民潮远播海外,枝繁叶茂。</p> 多元包容 <p class="ql-block"> 清净寺,初名圣友寺,又称艾苏哈卜大清真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客居泉州的阿拉伯人集资,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了清净寺。清净寺尽量外观异域风格明显,但内部却融合了丰富华夏文化底蕴,形成中、阿文化共生共存的海丝宗教文明特色。</p> <p class="ql-block"> 历经干年风雨,清净寺多次修缮,见证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多元文化交流,196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泉州天后宫,是我国东南沿海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庙。它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明清时期多次重修,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建筑。</p> <p class="ql-block"> 泉州天后宫不仅是一座宗教庙宇,更是一座文化的殿堂。它承载着妈祖文化的深厚内涵,传播着勇敢、善良、慈悲的精神。妈祖文化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纽带,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香火鼎盛的泉州通淮关岳庙,俗称关帝庙, 因主祀关圣帝君,附祀岳王,故名。始建于宋代,为福建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也是全国闻名的道教庙宇,信徒远及东南亚及台湾。关岳庙的殿宇,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屋脊剪瓷龙雕,造型各异,其间配有花鸟走兽,体现闽南古建筑风格,堪称闽南建筑艺术的巅峰。"</p> <p class="ql-block"> 泉州钟楼始建于1934年,融合了西洋风格与闽南特色,既现代又不失古朴。站在钟楼前,你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沉淀。无论是仰拍还是背拍,钟楼都能成为你照片中的点睛之笔。白色的欧式钟楼与红砖建筑相得益彰,这就是泉州的独特魅力。在这里,东西方文明自然交融。</p> 海内第一洛阳桥 <p class="ql-block"> 穿过这个写着“万古安斓”的牌坊,我们来到了洛阳桥。</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是一座被誉为“海内第一桥”的千年古桥。修建时北方战乱,大量中原人南迁,因思念故土,见此地山川形胜似洛阳,遂名“洛阳镇”“洛阳江”,北宋在此建桥,便取名“洛阳桥”。</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是中国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始建于北宋,已有近干年的历史,桥梁横跨两岸,桥下是滚滚东去的洛阳江入海口。</p> <p class="ql-block"> 站在桥头,看着古桥的身姿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了余光中先生那首《洛阳桥》的诗句“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的场景,想象着宋元时期,桥上人声鼎沸,叫卖的,装卸的,船只来来往往穿梭于其中.....</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之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洛阳桥全长834米,宽7米, 首创的“筏形基础”“养蛎固基”“浮运架梁”等先进建桥技术,代表中国当时最先进的造桥技术,即使今天还在应用此技术。</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历经六年艰辛,终于在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更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璀璨明珠。历经千年风雨,洛阳桥依然坚固如初,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连接,它是文化交融的大舞台!中原与闽南文化在此相 拥,中国与海外文化也热情“握手”,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出绚丽火花,成就了独特的泉州魅力。 </p><p class="ql-block"> 经济上,它是泉州的“致富桥”!改善交通,让货物畅行, 泉州此走向世界,成为商业明珠,富甲一方。 它还承载着伟大精神,古人建桥的坚韧、创新与团结,化作精神灯塔,照亮后人前行路!</p> <p class="ql-block"> 在明万历大地震中,泉州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安然无恙,就只有洛阳桥完好。因此泉州人都说:"站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坐着像老君岩、走像标准钟。”</p> <p class="ql-block"> 站在洛阳桥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这座桥见证了泉州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无数商贾的来来往往,也见证了泉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岁月如梭,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但洛阳桥却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地记录着这一切。</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不仅是一座桥,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勇气,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厚重。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珍惜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让它们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同时也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与启示。</p> 世界非遗之城 <p class="ql-block"> 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有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非遗资源也十分丰富,7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36项国家级非遗,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技艺等领域。它是全球唯一整座城市申遗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城,还被称作“非遗之城”。其中泉州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丝竹管弦、 婉转唱腔饱含干年岁月沉淀,记录着闽南风土人情。 提线木偶戏巧夺天工,艺人十指灵动操控木偶,演绎神话传说,创造奇妙世界。</p> <p class="ql-block"> 来泉州绝对不能错过正宗提线木偶戏和南音。我们来到了许多人安利的这家闽南戏窝子,古厝小戏苑:苏廷玉故居。</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开启了泉州“印记闽南非遗体验馆”的奇妙之旅。这里是小剧场,室内环境舒适,没有距离感。舞台近在咫尺,能清楚看到木偶戏老师灵动的操作,能与南音表演者近距离互动。</p> <p class="ql-block"> 泉州南音,作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干年雅乐的遗存,更是闽南人共同的文化基因。南音起源唐宋:两晋中原.移民将宫廷雅乐带入泉州,与闽南民间音乐融合,形成"御前清曲"。五代时期后蜀乐工南迁,将唐代宫廷音乐与闽南文化深度交融。宋元定型:南宋南外宗正司迁居泉州,推动南音与梨园戏等艺术繁荣,形成"泉腔"声腔体系。明清鼎盛:从《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可见,南音在明代已形成完整曲簿体系,成为婚丧礼俗中不可或缺的仪式音乐。 现代新生:古乐破圈的泉州实践传承之脉:全市400多个南音社团、70个传习所构建传承网络,6000多名从业人员延续千年文脉。泉州师范学院设立全国首个南音本科专业,实现从小学到硕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创新之韵:2023年《百鸟归巢》登上央视春晚。</p> <p class="ql-block"> 南音曲调婉转,歌词优美,这就是所谓的天籁,让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南音不仅有演员精彩表演,还有教学环节呢!</p> <p class="ql-block"> 泉州一个让非遗文化活灵活现的地方,让你在互动中体验南音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泉州提线木偶,又称“悬丝傀儡”,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 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提线木偶表演之前,木偶表演艺人先向我们介绍提线木偶艺术。</p> <p class="ql-block"> 随后经典木偶戏《钟馗醉酒》表演开始,木偶的每个关节都由细线操控,木偶艺人通过手指的微妙动作,让木偶“活”起来, 演绎出喜怒哀乐,甚至能完成翻跟头、舞剑等高难度动作!真的是“一线牵动千年魂” 。</p> <p class="ql-block"> 泉州非遗提线木偶,多达40根牵引线在守艺人手上缠绕,错综复杂而灵活多变。 他们可以操控木偶坐立行走、展现微表情、拿取物品。人偶合一,活灵活现,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木偶戏《小沙弥下山》</p> <p class="ql-block"> 木偶在艺人的操控下栩栩如生,动作细腻到让人惊叹,它们或灵动跳跃,或憨态可掬,演绎着精彩的故事, 仿佛被赋予了生命。</p> <p class="ql-block"> 台下观众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小朋友们更是激动得不停拍手。看着那一根根纤细的丝线,竟能操控木偶做出如此复杂的动作,不得不佩服表演者的精湛技艺。一个小时的互动+表演,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闽南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在泉州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深沉回响,每一眼都目睹着非遗艺术的非凡魅力。南音悠扬、木偶灵动……泉州的每一面都值得细细品味!</p> “华侨建筑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梧林传统村落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新塘街道,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当时,蔡氏族人迁居于此,因周边梧桐成林而得名“梧林”。 梧林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多样,融合了中西方多种元素,是海外华侨留下的宝贵遗产,同时这里也被誉为“华侨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梧林“蔡”氏为济阳蔡氏后裔,唐代蔡用元入闽,为福建济阳衍派始祖。后代人才辈出,如北宋名臣蔡襄,清康熙年间蔡旺生十世裔孙蔡以褚随施琅平台有功。随着海上贸易兴起,梧林人勇闯南洋,功成名就后回乡建起融合南洋特色与闽南传统的精美建筑,使其成为闽南侨乡的典型代表。梧林曾有大批下南洋的华侨,他们在战争时期毁家纾难投身抗日,在和平年代热心公益造福桑梓。 </p> <p class="ql-block"> 村口的番仔楼朝东楼,由旅菲华侨蔡朝东于20世纪30年代所建,有“最美烂尾楼”之称。抗战时期主体完工后因捐款支持抗战而暂停装修。主楼三层,外部为两层半罗马式洋楼,内部为闽南大厝构造。该楼为梧林最早的洋楼。</p> <p class="ql-block"> 坐东朝西的洋楼,楼顶“胸怀祖国”醒目,由旅菲侨胞蔡怀番和蔡怀紫合建。华侨虽在海外,却始终怀爱国之情。胸怀祖国,情系故乡。</p> <p class="ql-block"> 放眼世界楼,此楼意义特别,主人蔡氏家族海外打拼仍心系祖国,楼名体现其广阔视野与胸怀,展现华侨对世界的关注与探索精神。</p> <p class="ql-block"> 梧林“五层厝”为旅菲华侨蔡德鑵宅邸,1936年由英国设计师设计,主楼五层,曾是泉州南门外地标。抗战爆发时主体完工,装修款也被蔡氏家族捐给了政府买抗战飞机!洋楼虽未装修,依旧大气宏伟,值得后辈们深切为之惊叹和敬仰!</p> <p class="ql-block"> 踏入梧林,我们被那错落有致的番仔楼群所震撼。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瑰宝,是南洋华侨荣归故里的深情寄托。</p> <p class="ql-block"> 沿着悠悠的石板路往村里走,一栋接一栋的古厝竞相登场。</p> <p class="ql-block"> 徜徉其间,我们感受着绿意盎然,古韵悠长。</p> <p class="ql-block"> 这些南洋建筑在设计上通常采用欧洲古典主义或巴洛克风格的外观装饰,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如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等。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主人对西方文化的欣赏,又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 罗马柱与闽南红砖墙并肩而立,哥特式尖顶与燕尾脊遥相呼应,雕花铁艺诉说着异国情调,木雕石雕则演绎着本土传奇,每一寸砖石、每一道纹理,都镌刻着华人闯荡四海的坚毅与功成名就后回馈桑梓的赤诚。</p> <p class="ql-block">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燕尾脊高高扬起,为方方正正的古厝平添了几分灵动。</p> <p class="ql-block">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泉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闽南传统民居营建技艺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更被许多建筑家誉为“红砖建筑区”,无愧于“凝固的音乐”之誉。</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建筑特色,既有中国传统建筑对称、严整、封闭的性格,又有华丽活泼、夸张矫饰的特征,不经意抬头看,就会发现诸多精美绝伦的建筑技艺。</p> <p class="ql-block"> “一座古村落,半部南洋史”。红砖古厝错落有致,燕尾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诉说着悠悠往事。</p> <p class="ql-block"> 漫步其间,抚摸着斑驳的墙面,感受到了岁月的温柔笔触。</p> <p class="ql-block"> 行走其间如与历史对话,你能深深感受到华侨桑梓情与爱国心和梧林“爱拼敢赢”的侨乡精神!</p> 印象泉州 <p class="ql-block"> 泉州,以前对它了解不多,了解后发现真是个宝藏之地,历史见证了它的开放包容。干年以来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和谐共处,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能让你得到极大满足。它不需要太多的修饰,因为时光已经赋予它最动人的韵味。泉州就像一本厚重的书,你得一页页细细品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