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春,虽然古人有云: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但万物复苏,姹紫嫣红正在酝酿着全新登场。于是,披着初春的阳光,来到桐庐县的“江南古村落”,寻春,问春,赏春,咏春,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江南古村落,并不是指长江以南地区的古村落,而是指桐庐县江南镇的荻蒲、深澳、环溪、青源和徐畈这五个古村组成的古村落群。</p> <p class="ql-block"> 首先来到了荻蒲古村,村名很有点野趣和诗意。这个千年古村是第三批国家历史名村,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 荻蒲的清晨很美。油菜花已在盛花期,高铁穿村而过,踏入荻浦古村,便被浓厚的孝义文化氛围所包围。村口的孝子牌坊静静伫立,诉说着往昔的动人孝行,令人心生敬意。它是乾隆皇帝为表彰荻蒲村孝子申屠开基而建,是荻蒲孝义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孝子牌坊后面,便是荻蒲村古树文化的载体:松垅里古树群。八百多年的古樟树巍然耸立,十几棵二百多年树龄的古树郁郁葱葱,仿佛一个天然大氧吧,在里面散散步,吸吸氧,满怀风尘都被净化。</p> <p class="ql-block"> 穿过松垅里,就是荻蒲花海,这是一个集观光旅游、种植研发、灯光电音于一体的花海游乐景区,是大妈们的心头好,穿梭于春光烂漫的花海之中,拗造型、拍美照,那是妥妥的把早已逝去的青春硬生生的拉回到了无限好的夕阳之下。</p><p class="ql-block"> 但是,现在的荻蒲花海,大门锈蚀紧闭,里面空无一人。在大门外一声叹息,走人。</p> <p class="ql-block"> 公路把村子一分为二,古建筑基本上都在路西;东面只有一个孝义文化的代表性人物申屠开基的故居兰桂堂和造纸文化遗址“荻蒲纸槽”,很多人都会错过“荻蒲纸槽”这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 阳光下的申屠开基塑像震撼心灵。他的故居兰桂堂大门紧闭,等我拍了几张外景,正想离开,里面走出了一位大妈,知道我远道而来,很热情地把我迎了进去。申屠开基为救父亲不惧污秽,舔吮疮毒。乾隆皇帝御赐“孝子”匾,立牌坊,荻浦村孝义文化自此代代相传,成为荻蒲古村最为靓丽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 兰桂堂不远处就是荻蒲纸槽,造纸的流程一般是斩竹漂塘、煮徨足火、舂臼、荡料入帘、覆帘压纸和透火焙干。从洗草开始到纸张裁切加印整个造纸工序都可以从眼前的这些遗迹中去寻找、想象。</p> <p class="ql-block"> 拜谒过孝子故居,穿过马路来到村西。荻蒲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申屠氏宗祠就出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申屠氏宗祠是荻蒲村三个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后毁于兵火,清康熙、乾隆、同治年间都曾重修。解放初至六十年代中期,祠堂做过小学。正厅“家正堂”,上面高挂着钦赐“钦褒乐善”匾。左侧悬挂着申屠家族的八字家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p><p class="ql-block"> 祠堂里除了我,别无游客。</p> <p class="ql-block"> 作为荻蒲古戏曲文化的主要载体,宝庆堂是非常有特色的古戏台。始建于南宋,坐北朝南,前后三厅,整个建筑宏伟壮观,也是省文保单位。据说著名越剧名角徐玉兰等曾在上面演出过。</p> <p class="ql-block"> 这个宝庆堂古戏台是明代名臣——吏部尚书、太子少保姚夔为其舅舅祝寿而出资重修的。整个建筑的雕刻异常精美,正中牌匾上的“孝义第一村”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在宝庆堂后面不远处,有姚母故居,故居不开放,门前有姚母塑像,还有一池塘,名曰凤冠塘。墙上绘画,再现了姚夔在荻蒲村外婆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透过门缝,可见里面古朴的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 咸和堂,省级文保单位,建于明弘治年间,是桐庐保存年代较早的古建筑之一,原为申屠氏八房族厅,现在无门无窗,只剩下裸露的外厅。风雨侵袭下,室内地面已经有了杂草和青苔。堂匾下,特殊时代的“作品”仍清晰可辨。</p> <p class="ql-block"> 荻蒲的古建筑较为有名的还有佑承堂、仓园厅、绳武堂和江氏宗祠等。路边不时可见富有徽派建筑特色的民居,尽管它们大多进入衰败期,但通过屋里的雕梁画栋,还是依稀可见其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这是建于清代的绳武堂,门关着,恰好有一位老人开门进去,于是打个招呼跟在了他后面。整个建筑恢宏大气,雕刻精美,却是日趋衰败。里面不住人,老人在里面养了几只鸡,他是来给鸡喂食的。他对我说,因为不住人,所以大堂上的一些木雕件被偷了。</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清末的佑承堂,里面的雕刻以十二孝、二十四节气为题,真所谓是一幅一故事。</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我寻找佑承堂费了很长时间仍未找到,问了不少老人,包括这个在门前水渠中洗鞋的老人,都说不知道。我壮胆走进这幢宅子,赫然发现这里就是佑承堂!但是门外挂的铭牌却是“申屠满堂民居”,而这位洗鞋子的老人居然就是里面的主人。主人好像并不欢迎我这个不速之客,所以里面的木雕也就没有仔细拍摄。也是,毕竟这是她的家,如果陌生人都登堂入室,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吧。</p> <p class="ql-block"> 在寻找佑承堂时,偶然发现了这口范家井。回家查资料,才知道它大有来历。荻浦范氏一族系春秋时越国范蠡后裔,范家井为荻浦开村之源。桐南申屠始祖申屠理入赘范家后,申屠氏于南宋入荻浦发族,便将此井认作发族之生命泉。“认识”这口井,也算是对我孜孜不倦寻找古建筑之路的另一种报偿吧,哈哈。</p> <p class="ql-block"> 清代建筑仓园厅,是村内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白墙黑瓦马头墙的典型徽派建筑特征,建筑风格简洁古朴。只是它和咸和堂一样,都好像成了没门没窗而裸露在外的“孤儿”。</p> <p class="ql-block"> 荻蒲古村最北面的江氏宗祠,外表看有三进,有点规模,但也是门关不得入。</p> <p class="ql-block"> 走在斑驳的荻蒲石板路上,轻抚斑驳古老的墙面,每一处都似乎藏着岁月的故事。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宁静与古朴。整个村子没见过除我以外的其他游客。游览于此,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礼,让我在古韵中寻得了内心的安宁,沉醉而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 施施然,披一身春光;欣欣然,揣一怀春色——</p><p class="ql-block"> 江南古村落的初春,就这样翩然飘入我的心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