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 黄山庐山五日游 上庐山(三)

双月湖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文/图/双月湖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篇号/40393348</span></p> <p class="ql-block">正是堤上柳、未藏鸦,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的季节,我们开启了这次黄山、庐山五日游。把庐山放到后边写,一是按出游顺序排,二是庐山这个即是历史名山是,又是政治名山应怎样写?一直不好把握。</p><p class="ql-block">我以上曾说过,很多名胜是因有名人光顾,而后逐渐传名、有名。庐山更是因近代国共二党的首领在此多次开会居住过而负盛名。更不用说还有历代以李白、苏轼、白居易为代表的3500多文人墨客留下的16000多首基本上是家喻户晓的诗词了。</p><p class="ql-block">但是今天我想侧重一下近代国共二党在庐山上的交织,及1959年庐山会议的介绍,毕竟唐诗宋词里的春花秋月写得人太多,扎堆凑热闹的事还是让给与时俱进的青年人吧。</p> <p class="ql-block">天刚亮,我们的大客从酒店开出,在庐山停车场每人又交了90元的景交费,換乘景区里的车后继续前往庐山。一路上云雾缭绕,时不时地挡住车前的视线,横看竖瞧,远近高低除了看见一边的山壁就是另一边白茫茫的云海,仿佛山神把他管辖范围内的云都调集到我们车的周围,不让你看庐山的真面目。这让人真正体会到了苏东坡老先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绝不是在书斋中凭空想出来的。亏了开车的师傅久经锻炼,几次化险为夷。想到这条上山之路从古至今不知走过多少改变世界、流传千古的风流人物时,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心中暗说:各位先贤、先生在上,我来朝拜您们了。</p> <p class="ql-block">庐山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著称,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庐山会议旧址”,是这次游览的重中之重。在这个大礼堂里,中共中央前后在这里召开了三次会议,其中59年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和八届八中全会前后一齐召开的。</p> <p class="ql-block">平时常说的庐山会议,主要是指1959年的庐山会议。本来计划会议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彭德怀针对当时存在的浮夸风,共产风的危害等问题,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史称万言书,陈述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7月23日,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认为彭德怀的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向党进攻,是右倾机会主义的纲领。因而在会议后期开展了对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斗争。结果会议形势急转直下,纠左变成了反右。</p><p class="ql-block">回到北京后,被撤去国防部长职务的彭德怀无法再继续在中南海居住,于是决定搬出中南海。有意思的是去的吴家花园偏偏是在海淀区一个叫掛甲屯的村子。卸甲归田,掛甲归隐。好象是冥冥之中老天专为我们这位解甲大将军,预备了一个名副其实符合身份的归处。从1959年9月底到1965年11月28日,彭德怀在海淀区挂甲屯的吴家花园居住了6年零1个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彭德怀的万言书原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刋登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公告。</span></p> <p class="ql-block">前排就坐的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们。这些伟大的人物,用自己的智慧和胆略书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周总理在庐山。</span></p> <p class="ql-block">1962年在中央七千人会议上,针对刘少奇:谁都可以平反,唯彭德怀同志不能平反的讲话。彭德怀又第二次写了一篇八万字的万言书,就自己的问题做了申诉和抗争。</p><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遭监禁,1974年因不堪长期折磨含冤病逝,临终前仍坚持“历史会公正评价我”。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其彻底恢复名誉,称其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忠臣标榜的是:文死谏,武死战。彭大将军在战场上不惧生死,被主席誉为: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在和平年代为天下苍生敢于直言犯上,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为追求真理,不计个人得失,实事求是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印证了主席:真理也可能在你那边这句话的伟大正确。这和那些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的奸佞小人形成一个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历史老人往往就是这样神奇,他老人家不经意间给后人又复制了一个20世纪版的海瑞。</p> <p class="ql-block">这座坐落在庐山会议旧址旁边的庐山大厦,原为国民党中央党校“传习学舍”,著名的军官训练团旧址,落成于1936年,由蒋介石亲笔提写“庐山传习学舍”,人多时曾有一千多人居住这里接受训练。1946年改为“庐山大厦”。</p><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后,在共产党“停止内战,逼蒋抗日”的方针促成下,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曾在此发表了著名的抗日宣言: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从此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战新的一页。</p><p class="ql-block">建国后中共中央曾三次在庐山召开会议,大多与会代表都下榻于此。1984年中外合资,改建为旅游饭店,是江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庐是唯一一幢国共二党最高领导人都居住过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走进美庐,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曾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居住过的地方,承载着太多的故事与回忆。</p><p class="ql-block">在这个离路边不远山坡二层小楼里,我看到了蒋介石宋美龄当时的照片,让人不禁驻足凝视。这里不仅记录了他们的生活点滴,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历史的片段。</p><p class="ql-block">而今亭台犹存,山河依旧,却人去楼空,唯有被江青砸的残缺不全的“美庐”二字依然倔强地留在岩石上,仿佛向游人幽幽诉说着这人间的冷暖,世事的沧桑。</p><p class="ql-block">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位文革中的旗手,爱憎分明、敢作敢为,充滿革命造反精神的鲜明个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庐二字上刀刻斧凿痕迹一目了然。</span></p> <p class="ql-block">因时间关系,其它象秀峰山、三叠泉等很多景点只有失之交臂,因行程并未明细到去哪个景点不去哪个景点。食品有假冒伪劣,产品有偷工减料,兵法上有增兵减灶,旅游上有减钱减景,这也是旅游行业多年方兴未艾并有燎原之势的主要原因。所以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惊心壮观也只好在视频里跟着导游去免费体验了。</p><p class="ql-block">在此也给没拜访到的先贤、先生们道一声对不起,有生之年我还会再来欣赏甲天下的匡庐美景,品读您们著作,领悟您们喜怒哀乐的!</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藤蔓交缠青石壁,风云际会旧阑干。</p><p class="ql-block">一庭花气萦棋局,半岭钟声送晓寒。</p><p class="ql-block">人去楼空苔篆暗,烟浮影碎竹光残。</p><p class="ql-block">凭栏欲问沧桑事,但见澄波漾碧峦。</p><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欣赏!</p><p class="ql-block">该篇图片、资料均来自“庐山会议旧址”及“美庐”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金利武,笔名金立武,网名:双月湖人。1956年,滿族。山东省散文学会,临沂市作协,摄协会员。曾发表作品于《北方文学》《文化研究》《黄埔》《山东商报》《沂蒙晚报》等杂志刊物及网络平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