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午觉醒来,骑上曾经陪我闲逛淮安城区大街小巷的那辆爱车,独自一人乘着三月的和熙春风、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去离家不远的古淮河生态公园逛逛,以度午后半日时光。</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任凭车辆从我身旁急驰而过,我不紧不慢,悠闲的欣赏着沿途的优美风光。途经淮河老街,心中不免感叹起岁月的无情,曾经盛世繁华的老街容颜,如今也仅存见证历史的仿古建筑。到了清江浦区图书馆前,看到一群青年小伙正在蓝球场上尽情的挥洒自如,盘带、奔跑、投篮一气呵成,不由得让我仿佛也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身影。淮安国际摄影艺术馆前的一对对伴侣,在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带领下,正忙着乘车去生态公园拍摄她们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美丽婚纱照吧?像我这般年纪的人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也只有羡慕的份儿了。从桥下穿过宁连公路的高架到了长荣大剧院,又让我想起了扮演红娘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嫡系传人宋长荣老先生来。此刻,我一边骑行一边哼着跑腔的京剧小调,不经意的就从中国西游记博物馆门前划过,然后左拐就到了生态园的西入口。</p> <p class="ql-block">在保安的指引下,我将爱车停在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东侧的车棚内,再步行绕过门前偌大的停车场回到公园的入口处。驻足仰望,只见高高的入口牌坊门楼上刻有“清河坊”三个清秀的鎏金大字。进入门内转身回望,牌坊背面的"禹迹胜境"四个大字更是苍劲有力、飘逸雅致。沿着两旁樱花盛开的主干道向前行走,一座飞檐翘角、气势恢宏的古楼映入眼帘。踏着脚下的石阶拾级而上,上书“古淮楼”三字的匾额豁然醒目。据说楼内三层陈设的都是关于江淮一带的传统婚俗文化。对此,我缺乏兴致便也无需登楼观赏。相反,我倒是喜欢一个人在园内沿着弯弯的柏油小径,倒剪双手,迈着小方步子旁若无人的行走其间,静心的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最拙朴的天人合一的平和氛围。当然,那种悠闲自得的满足心情,是聚众游玩到处叽叽喳喳的人所无法感知的。</p> <p class="ql-block">我沿着古楼西侧的灵鹊湖的湖堤漫步。眼前这汪湖塘就像是一块无瑕的碧玉,小巧的很,玲珑的很。湖水清澈明朗,在微风轻拂下,激起一层层涟漪。倒垂于湖面的细长柳丝,挂满了嫩绿的叶芽,它就像春天的使者,告诉人们春已降临。而立于水边的如剑的菖蒲、湖堤上那些盛开的迎春花、还有不知名的野花野草都可作证春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绕过灵鹊湖,再沿双雁湖前行。之所以叫双雁湖这个名字,大概是因为中间有条宽阔的人行步道,步道两侧分布着恰似一只大雁的两个羽翼的湖塘,故而取之“双雁湖”。我没有看到湖名的简介牌,只是根据两个湖的整体形状在作胡乱的猜想,也许它的寓意比我猜想的更为深刻,这不由得让我暗自佩服,佩服能给这湖起了这么好听的名字。此时的双雁湖,里面只留下歪歪倒倒于水面的残荷枯茎,不时的还有几只野鸭在水面浮游,显得有些冷清孤寂。想必到了夏日,满湖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随风摇曳,将会是另一番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可是眼前的这一清瘦枯寂的场景,却又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诗句来。只不过鹤影没有,倒有几只孤飞的野鸭在湖面扑腾。</p> <p class="ql-block">跨过灵犀桥,临近莲子亭,本想到亭内稍坐小憩,不曾想到亭内已有情侣二人坐定,并在此作亲昵的低头私语。知趣的我也只好匆匆而过继续前行。越过湖边的仿木栈道,再沿河堆下的人行步道一路慢慢悠悠,不急不躁,边走边看。那一条条土沟浅溪,凹凸有致,一座座亭栏浮桥,相映成趣。有人戏湖水,有人倚栏望,有人扶桥走,有人栖草屋,一幅幅怡然自得、各享其乐的画面呈现在眼前,别有一番风味。也许不是周末节假日,或是人们不太喜爱这么一个清静的场所,游玩的人并不多见,但它正合我意,自己乐意就好。</p> <p class="ql-block">我慵懒的漫步其间,目之所及,河堆上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多年生的参天树木,蔚然壮观,令人敬畏,即使挟夹其间的野花杂草也会让人心生怜爱。它们浑然古朴,不与桃李争春,也不和家花比俏,时至今日还没有发芽吐绿。看着这些从容淡定的粗壮树杆、灰褐遒劲的枯败枝条,就知道它们在此已有了些年头。</p><p class="ql-block">眼前有条乱石堆砌的通向堆顶的步道。我踏上石阶,一步步登上高高隆起的堆顶,极目远眺,天空澄澈清明,令人心旷神怡。再低头俯望着从脚下由西向东蜿蜒流淌的连绵而又温顺的这条古淮河,我不禁对其历史的沿革变迁又开始了寻思追溯……</p><p class="ql-block">文字丨松风悟月</p><p class="ql-block">2025-3-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