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兵英雄韩联生

周家文

<p class="ql-block">  1948年12月11日,原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正军级)韩联生,在山东省太宁县楼德镇“飞行爆破”试验中,因意外爆炸牺牲,时年41岁。</p> <p class="ql-block">  韩联生(1907年一1948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郭家桥。10岁时随父亲到江西安源萍乡煤矿做工。</p><p class="ql-block"> 1930年10月7日,毛泽东、朱德亲手组建工农红军工兵连,韩联生任工兵红一连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 1930年9月,毛泽东、朱德到安源煤矿扩红,招收1000多名安源工人参加红军。</p><p class="ql-block"> 9月27日红军离开安源,组织韩联生等148名矿工,帮助挑运红军从矿上缴获的炸药、雷管等物资。10月4日红军攻打吉安,韩联生等140多名矿工帮助红军架云梯,运炸药,挖坑道爆破,为红军顺利攻克吉安作出特殊贡献。</p><p class="ql-block"> 1930年10月7日毛泽东、朱德将148名矿工组建成工农红军第一个工兵连。韩联生入伍两个月,被选为工兵红一连党支部书记。</p> <p class="ql-block">  在工农红军工兵连成立那一天,毛泽东、朱德出席吉安后街工兵连成立大会。毛泽东发表讲话:“你们从今天起,就要跟着共产党走,你们是工人出身,我相信你们,我们将来要为老百姓翻身去打仗,工兵的任务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担子不小啊“!</p><p class="ql-block"> 韩联生牢记毛主席教诲。红军长征时韩联生任中央军委直属工兵营长。红军强渡乌江时,毛主席问韩联生“能不能架浮桥?红军的命就在你手里了”。韩联生坚定回答:“浮桥架不好,我提头来见“。他带领全营工兵冒枪林弹雨,连续奋战13个小时,终于在敌军赶到之前架好浮桥,保障红军主力顺利渡江。</p><p class="ql-block"> 渡乌江后,赤水河边架设绳舟浮桥,使红军主力部队渡过赤水,当敌军逼近赤水时,韩联生带领爆破组炸毁浮桥。</p><p class="ql-block"> 红军主力部队过金沙江、大渡河,都是韩联生组织工兵用木船昼夜抢渡,摆脱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从胜利走向胜利。</p> <p class="ql-block">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面临被敌阻击危险,毛主席下达死命令:“韩联生再想想办法,没有桥也要过河”!韩联生用三只小船将红一师送达对岸。周恩来对韩联生强渡大渡河壮举给予高度评价:“没有红一师过河,哪有飞夺泸定桥的胜利?韩联生的功劳大”。</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韩联生担任129师某团政委、师直属工兵科长、工兵主任等职。1938年11月韩联生部跟随129师主力部队进入平汉路东,在冀南、鲁西北开展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华东野战军组建特种兵纵队,韩联生任特种工兵团长,创办教导队,轮训全团班以上干部,亲自组织坑道爆破、架桥施工。</p><p class="ql-block"> 1948年4月韩联生担任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正军级)。</p> <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6日,华北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11月11日韩联生指挥特种兵纵队炮兵联合四、六、八、九、十三纵队,将国民党第七兵团合围于江苏碾庄地区。11月12日我军对敌第七兵团展开猛攻,11日22日全歼国民党第七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黄伯韬。</p> <p class="ql-block">  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包围于安徽宿县西南双堆集。12月初淮海战役总前委,命令韩联生指挥特种兵纵队炮兵和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与中原野战军六个纵队围歼敌十二兵团。</p> <p class="ql-block">  淮海战役初期我军面临严峻挑战,弹药不足,重武器匮乏,攻坚战异常艰难,传统爆破,尖刀班接敌工事伤亡惨重。 为弥补弹药不足,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韩联生和司令员陈锐霆,决定用迫击炮发射炸药包精准轰炸敌目标,以减少部队伤亡。经反复试验和改进,韩联生带领工兵取得重大突破,“飞行爆破”技术逐渐成熟并投入实战。为完善技术细节,解决超重炸药包的飞行稳定性,韩联生又一次来到实验埸。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发明的迫击炮发射炸药包,20公斤炸药可摧毁土木工事,100公斤炸药可摧毁碉堡、坦克。</p><p class="ql-block"> 1948年12月11日,在山东省太宁县楼德镇,进行“飞行爆破”试验时,100公斤炸药包在发射过程中出现故障,导火索开始燃烧,韩联生和七名战友壮烈牺牲。韩联生左腿被炸断,咽喉被炸穿,时年41岁。</p><p class="ql-block"> 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听到韩联生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万分,亲笔写下挽联:“胜利之师开道先锋,断敌追路勇士”,短短14个字,饱含对工兵英雄的敬意和哀思。也暗示韩联生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p><p class="ql-block"> 韩联生是淮海战役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新中国成立后,韩联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遗物被珍藏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供后人瞻养。他的战友陈锐霆少将,在参观纪念馆时,特地为韩联生写下一首诗:“出身安源老矿工,长征队里老工兵。政治开朗性刚直,业务熟练志忠诚”。</p><p class="ql-block"> 撰稿:周家文</p><p class="ql-block"> 图片:致谢网络</p><p class="ql-block"> 编辑制作 :周家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