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p><p class="ql-block">理平 </p><p class="ql-block">《道德经》“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p><p class="ql-block">柔慈所以能够勇敢;俭啬所以能够宽广;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够成为天下万物的首长。</p><p class="ql-block">“慈故能勇”,爱是人类永恒的需求和追求,我们每个人穷其一生的追求不是因为要获得爱,就是因为缺乏爱而希望得到爱的补偿,也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接纳、欣赏和肯定。要想当一个遵循道之人(圣人),其内心就应充满柔慈谦让,行为就应勇于退让,勇于割舍,勇于居下,勇于放下,自觉自愿地做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不与民争利,不把持和垄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真正做到“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无私才能真正无畏,柔慈才能显示勇敢。</p><p class="ql-block">“俭故能广”,俭啬的作用是老子一直倡导的不走极端,不过度,正所谓“去甚、去奢、去泰”,“物壮则老”。待人处事要遵循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没有比节俭守朴更重要的了。只有节俭守朴积蓄能量才叫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叫厚积其“德”;厚积其“德”就能攻无不克;攻无不克就能力大无边,力大无边,才可以治理国家。国家有了厚积薄发的根基,才可以长治久安。这就叫根深蒂固,“俭故能广”的道理。</p><p class="ql-block">“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不敢为天下先”,好像和我们现今社会的“敢为天下先”相悖。其实并非相悖。老子说的不敢为天下先,是说不要跟公民大众争名夺利,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意识)为“第一性”,并以自己的自以为是的主观意志(思想)去统一公民大众的意志(思想),这就会犯主观主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更要“大者宜为下”,更要谦让、谦下,以大海一样的胸怀包容海纳百川成为真正的“百谷王”(公民的领袖)。“敢为天下先”,是说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要勇于改革,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担当,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遵循客观规律。在个人的名利、地位、钱财方面要“不敢为天下先”,在尊道贵德方面要“敢为天下先”,身先士卒,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公民大众真正拥戴、敬仰的好领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