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套--宜君特色面食

MANJIN.郭

耳朵套--宜君特色面食<div><br></div> 耳朵套是流行于陕西宜君、黄陵一带的特色面食。其单体形状像北方人冬天戴在耳朵上的护套,耳朵套因此得名。<div><br></div> 耳朵套面食在陕西的流行区域(红色三角标记) 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耳朵套<div><br></div> 耳朵套的制作方法简单。用2份荞麦面粉和1份小麦面粉混合后揉成面团,醒面约20-30分钟。将醒好的面揪成一个个的小剂子,然后用大拇指轻轻向上推,形成类似耳朵的形状,然后下锅煮熟。<div><br><div> 煮熟后的耳朵套可凉拌、可浇汁、可油泼也可炒食。<br></div></div><div><br></div> 耳朵套面食荞麦面粉与小麦面粉的比例 2份荞麦面粉和1份小麦面粉混合后和面 揪面剂 醒好的面团揪成一个个的小剂子 大拇指轻轻上推 成品耳朵套 成品耳朵套(未煮熟前) 成品耳朵套(未煮熟前) 煮熟后的半成品耳朵套<div><br></div> 耳朵套的发明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杂粮较多而小麦稀缺的地区,家庭主妇为了让小孩子更容易接受杂粮,便用善意“欺骗”孩子,说吃了这种食物冬天不会冻坏耳朵。于是这种面食便成了家常。<div><br></div> 凉拌耳朵套 油泼耳朵套 炒耳朵套<div><br></div> 实际上,“耳朵套”美食的出现更诠释了宜君、黄陵一带对食物营养与口感的追求。荞麦面营养丰富,但口感粗糙,不筋道,加工难度较大。小麦面口感好但营养欠缺。二者合理搭配,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合理。“耳朵套”里既有保留了荞麦的清香,又不失小麦的细腻。<div><br></div> 耳朵套<div><br></div> 耳朵套在宜君、黄陵一带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据说在秦汉时期就已流传。特别在冬至这天,其他地区多吃饺子,而宜君、黄陵一带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吃耳朵套。它独特的外形体现了家庭主妇的灵巧,美味和营养价值又使其成为宜君、黄陵一带款待亲朋、招待客人的首选佳品。每当有客人来访,主人家都会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耳朵套”,以表达对客人的热情款待和尊重。<div><br></div> 耳朵套与麻食的比较<div><br></div> “耳朵套”作为一道传统美食小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宜君、黄陵地域文化的独特展示。它代表着当地人民对于冬季生活的智慧和独特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美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br><br> 庙会上的耳朵套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