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第21集)一不能省略的入团宣誓仪式

风向标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每年,我校都会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没有落过一次。我们之所以举行入团宣誓仪式,就是想通过这种仪式,让学生“感受到加入团组织的光荣感,增强对团组织的归属感,激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使命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学生入团,其实很不容易,一是要年满14周岁,没有到达14周岁的不能入团,即使差几个月也不行,现在的团籍系统把学生的年龄固定死了,谁也动不了;二是学生入团还要有“指标”,并不是所有年满14周岁的学生都能入团,要进行评选和筛查的。团县委会根据每个学校的学生人数等情况综合考虑下达“入团指标”。至于谁符合要求、谁能入团,那就要基层学校团支部来把关定夺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我校在评选推荐学生入团时,都是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的。首先要年满14周岁,没有到规定年龄的,即使再优秀也不行;其次是要品学兼优的,既要学习成绩好,又要思想品德好,这类学生可以优先推荐入团。这个标准很好把握,大多数学习成绩好的,他们的思想品德也很不错,在校表现也很优秀,很多学校都是按照这条标准来评选的。再次就是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平时表现却很优秀,这类学生每个班级都有几个,比如劳动积极的、乐于助人的、老师的好帮手、为学校争得荣誉的,等等,这类学生也可以优先入团。最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学生年龄也符合要求,“入团指标”也有富足,但就是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在校表现更不行,还经常打架、相骂,极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这类学生我校一般是不推荐入团的,否则就会造成一个错误的导向。如果这个学生在下一个学年能做出改变,思想品质和平时表现都有所进步,那么在下一年还是可以考虑其入团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确定了拟推荐入团人员的名单后,接下来就是按照流程走,最后上报到团县委,等团县委批准了之后,就要进入最后一个流程,那就是“新团员入团宣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之前,学校团支部要制定好详细的活动方案,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该布置的要布置,该整理的要整理,该写的标语要写,该挂的横幅要挂,要有氛围,要有仪式感。举行仪式的当天,新老团员齐聚一堂,喜气洋洋,热热闹闹。我们的仪式比较简单,但该有的环节还是要有的,主要有老团员为新团员佩戴团徽,团支部书记为新团员颁发团员证,新团员集体宣誓,新团员代表发言、支部书记上团课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仪式的重点就是“集体宣誓”,在宣誓仪式上,这些新团员都非常认真,非常严肃,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内心一定受到了洗礼。根据我多年的观察,我发现,很多学生在举行仪式后好像突然长大了,一下子懂事了,这也许就是“宣誓仪式”的强大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我之所以重视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是因为在我读初二的时候,我的学校为我那批新团员举办了一场宣誓仪式,虽然过去了三十多年,但我记忆犹新,一刻不曾忘记。我也是从那次入团宣誓之后,一种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似乎一夜之间顿悟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每当看到我的学生举起右手,面对团旗、团徽,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当年宣誓的场景,我想:“一定会有学生会像我当年一样,会在宣誓之后有所改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