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选出墨尔本最著名的景点,那一定是大洋路,没有之一。这条沿着澳洲大陆南岸修建的长度近300公里的沿海公路,集齐了最美的海岸风光,是全世界最美的沿海公路之一。 <div> 大洋路沿途风景变化万千,几乎不到一公里就会出现独特的景观,如矗立在海洋中的独立礁石 —— 十二使徒岩、洛克阿德大峡谷等。此外,还有冲浪海滩、苍翠的雨林区、沉船海岸险峻的岩岸区等不同风景的强烈对比,以及万籁俱寂的海湾、波涛汹涌的沙滩、宁静的森林、一望无际的沿海牧场等。<br></div><div> 体验大洋路最好的方式是自驾游,但因为这条路蜿蜒曲折,集中了各种地貌,要求较高的驾驶水平,我对自己的驾驶技术没有信心,还是决定给我和儿子报个团。各个平台上有关大洋路的跟团游项目很多,绝大部分是一日游的项目,但我又想深入体验大洋路,所以我在“飞猪”上报了个两日游的团。 </div><div> 2025年1月20日晚,我收到次日的司机兼导游发来的短信,通知我次日集合的时间和地方,短信中提到一日游,我想我报的两日游,怎么司导说一日游,是不是飞猪搞错了?还是车队搞错了?跟飞猪的客服和司导都沟通了以后,才知道他们都没有搞错,原来我们的两日游行程是第一天跟一个一日游的团,第二天再跟另外一个一日游的团。 </div><div> 我们跟的第一个团的行程是:从墨尔本市区出发,经小红帽灯塔 、 大洋路纪念拱门 、洛恩小镇 、肯尼特河 、阿波罗湾 、吉布森台阶 ,重点游玩十二使徒岩 ,最后到洛克阿德峡谷,然后返回市区。这个团里只有我和儿子两个人是两日游,于是,我们在跟其他客人游玩了十二使徒岩后,司导就把我和儿子送到坎贝尔港我们预订的酒店,再带其他客人玩吉布森台阶和洛克阿德峡谷,之后他们返回市区。我们自己在坎贝尔港游玩。第二天中午,第二个团的司导到坎贝尔港的酒店接我们,我们继续跟第二个一日游的团游玩,下午返回墨尔本。</div><div> 1月21日早上八点半,第一个团的华人司导Billy开着12座的奔驰商务车,到我们入住的墨尔本宜必思酒店接客人,还有好几位不在宜必思住,但在这个酒店周围住的客人也在这个点上车。客人都到齐后,我们的车就一路向西出发,开始了大洋路第一天的旅程。 </div><div> Billy大约三十多岁,有些不苟言笑,但做事认真负责,驾驶水平高超。汽车驶出墨尔本市区没多久,就开始沿着海岸线行驶了。 </div> 一路上我们的左侧都是蓝天白云,碧蓝的大海,耸立的礁石,白色的浪花,美丽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当天的第一个景点叫小红帽灯塔,灯塔的正式名称为斯普利特角灯塔,是大洋路上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位于 Aireys Inlet 小镇,因为它纯白色的塔身和顶部醒目的红色圆顶,酷似童话中的 “小红帽” 而得名。 灯塔本身高约 33 米,高耸入云,是大洋路最高的灯塔,可以购买门票登顶,俯瞰周边壮丽的海岸线和海洋景观,但我们时间紧张,没能登上塔顶。 从小红帽灯塔旁边可以走到海边,看辽阔的南大洋,这里的沙滩没有细腻的沙子,只有褐色的浅滩和礁石,碧蓝清澈的海水不断冲向岸边,激起一道道洁白的浪花。 岸边矗立着一块巨大的岩石,在之后的旅程中,我们看到了更多更大的岩石。 这座灯塔始建于 1891 年,早期主要为巴斯海峡和南大洋的船只提供导航,避免触礁风险,最初为木质结构,后来改建为混凝土塔,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灯塔旁看到了这种叫松红梅的花儿,娇艳美丽。 那天上午天气晴朗,风不太大,有勇敢的人在大洋路上空跳伞,从空中欣赏大洋路,一定非常绝美。 我们的第二个景点叫大洋路纪念拱门,拱门其实很简易,似乎就是在马路上空用几根柱子搭建而成,牌子上写着“Great Ocean Road(大洋路)”几个字。最初的拱门由木头制成,两侧用石头和水泥支撑,重达 50 吨。后因卡车撞击、丛林火灾等多次重建。 而在这个拱门的旁边,一组修筑公路的雕塑更有意义,这组雕塑是为纪念修筑这条道路的一战士兵以及在一战中牺牲的澳大利亚士兵而建。<br>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大量参与一战的士兵回到澳大利亚,而当时经济萧条,他们大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了给这些士兵们提供就业机会,也为了纪念在一战中牺牲的澳大利亚士兵,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在墨尔本和阿德莱德两座城市之间修建一条连接沿海各个定居点的道路。<br> 大约 3000 名一战归来的士兵从 1919 年开始建造,他们历经艰难险阻,在陡峭的海岸、莽莽的原始森林、广袤的牧场间,耗费了13年时间,终于建起了这条世界上最美的海岸公路。建成之初,公路主要用于定居点之间的运输,1939 年纪念拱门建成并揭幕。到了1962年,大洋路的旅游价值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于是,大洋路的旅游观光业逐步繁盛起来。如今的大洋路,几乎成了每个到墨尔本旅行的游客必须打卡的景点。 大洋路纪念拱门旁边的雕塑 雕塑旁边有一块巨大的褐色岩石,上面有关于纪念拱门的介绍。 这块展板介绍了大洋路的走向,距离,沿途重要景点等信息。 我和儿子在大洋路纪念拱门前合影。 过了大洋路纪念拱门,才算真正意义上开始了大洋路之旅,我们继续向西,到达洛恩小镇。这个小镇位于澳大利亚大陆最南端的沿岸地区,处于大洋路中段,是从墨尔本前往阿德莱德途中的重要一站。这里有细腻的沙滩,有许多特色小店,还有一条长长的栈桥深入海中。 人气很旺的洛恩小镇。 数百米的木栈桥深入海中,是个观景的好地方。 从栈桥向南,左侧这片礁石深入海中。 栈桥的右侧有一道像是人工修筑的堤坝。 不少人在栈桥上钓鱼,还有人在这里跳水。 看到了水中一条深色的动物在游,司导说这里经常有魔鬼鱼出没,可岸边的人说是海豚。 栈桥的尽头,有更多人在这里垂钓。 告别了洛恩小镇,我们继续前行,来到肯尼特河边步道,据说这里的桉树上有时候会看到可爱的考拉,于是Billy就带着大家在路边的桉树上仔细寻找,可惜那天运气不佳,找了十分钟,一只也没看到,我们只好放弃,继续西行。 步道旁又看到了美丽的松红梅。 每一条细细的花丝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途中看到了大片的牧场,夏日里,绿色的草被炽热的阳光逐渐晒成了黄色。 阿波罗湾是大洋路上又一个人气很旺的小镇,这里背靠奥特维山脉,前有宽阔的白沙滩,海湾呈半月型。海岸边有美丽的泻湖景观,是冲浪、游泳、潜水的好地方,非常适合休闲度假。 我们在小镇停留了一个小时,在一家意大利餐厅点了美味的披萨和炸鱼薯条,解决了午饭。 午饭后,我们继续向西,沿途丘陵起伏,山川壮美,犹如一幅幅优美的油画。 一望无际的牧场辽阔而静谧。 我们还经过了一大片桉树森林,在森林中驰骋了大约一个小时,Billy说桉树林中散发着桉树精油,这种油会让人昏昏欲睡,建议大家在车上小睡一会儿,养足了精神,然后去逛大洋路上最精华的景点——十二使徒岩。 我们驶出了原始森林,这里的桉树也逐渐变得低矮了。 又经过了一片低矮的灌木丛,前方就是令人期待的十二使徒岩了。 当十二使徒岩终于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不禁有些失望,那天下午天气从阳光灿烂转成阴云密布,没有了光的加持,这个大洋路上最出名的景点一下子黯然失色了。 十二使徒岩屹立在海岸旁已有二千万年历史,由几亿块小石头聚积形成,后经地壳运动埋藏海底,又因海潮和风力作用暴露水面。因数量及形态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而得名。名字是十二门徒,其实只有九块巨大的岩石,2005年和2009年又分别坍塌了两块岩石,现在就只剩下七块岩石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来自南大洋的风暴和大风不断腐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形成许多洞穴,洞穴不断变大发展成拱门,最终倒塌,使得这些形状各异的岩石从海岸分离,成了个一个个独立的岩石,最高达到 45 米。 站在十二使徒岩的观景台上,可以看到左侧两块巨大的岩石,右侧有五块岩石,七块岩石构成了今日的十二门徒岩景观。 观景台左侧的两块岩石。 在这个观景台的东面,从悬崖上一组高高的台阶可以下到海边,近距离观看这两块巨大的岩石,那组台阶就叫吉布森台阶,是我们第二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 观景台右边的五块岩石。 这块岩石目前还跟陆地连在一起,也许过若干年,它也变成一个远离海岸的独立岩石,变成另一个使徒了。 因为长期的风吹雨淋,海浪冲击,这陡峭的岩壁似乎随时有垮塌的危险。 这一片区域叫坎贝尔港国家公园,公园里还有多种动物经常出现,出现最多的是可爱的小蓝企鹅。 在南大洋狂野的海浪之下,还生活着巨型墨鱼,大腹海马等珍奇的海洋动物。 海边生长着大片的蓍草,也只有低矮的灌木才能在这里的潮湿的劲风中生存吧。 坎贝尔港国家公园的地图上标出了附近沿大洋路分布的几个景点,如殉难者海湾、岩穴、伦敦桥、洛克阿德大峡谷,这些景点都是我和儿子的大洋路两日游中第二天游览的项目。 结束了十二使徒岩景区的参观,Billy把其他游客先送到洛克阿德大峡谷,然后把我和儿子送到了我们预订的位于坎贝尔港附近的东礁别墅酒店,下一篇将分享我们在坎贝尔港看到的美景。<div> 谢谢赏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