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春韵】N01 我家的财务事

庐州老金

<p class="ql-block">昵称:庐州老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5496714</p> <p class="ql-block">  欣闻【财会工作者之家】栏目举办以“财会春韵”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我兴趣很大,虽然我没有从事过财会工作,但我深知,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每年要进行财务预决算;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个人,必须要量体裁衣、精打细算地安排好日常开支,所谓:“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辈子穷。”可以说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财会”二字。有的是直接、有的是间接而已。</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安徽省的一个小县城,从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参加工作后自己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但我从不舍得乱花钱,能省的尽量省。一开始收入低没条件花钱享受,即使收入逐步提高了,家里的大事情也都办过了,退休后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但我仍舍不得大手大脚地高消费。</p> <p class="ql-block">  记得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第一次拿到手的工资加补助只有50元左右,但我当即通过邮局给父母汇了30元,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让他们高兴高兴,儿子终于可以自食其力了,剩下的留着自己保证吃饭够用即可。当然父母亲也不会用我给的钱,他们将我平时给的钱都积攒了起来,为我日后结婚之所用。</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末结婚成家后,按惯例我将每月发的工资以及偶尔发的奖金、福利,悉数交给妻子,由她来负责家庭开支。我不抽烟,在家一人不喝酒,平日里基本上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日常生活需要购买物品,起初都是妻子或我俩一道去实体店,后来大多数是妻子网购。我不知道也从不过问家里还有多少钱,收支情况如何等。</p> <p class="ql-block">  最困难的时候是在孩子出生以后,那时我俩收入都不高,结婚时花光了父母及自己的积蓄,孩子降生后开支陡然增加了不少,让我们捉襟见肘,经济上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我们节衣缩食过着窘迫的日子,不敢乱花一分钱,到了月底就想着快点发下个月工资吧,否则真有点撑不住了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随着我工作岗位的调整变动,人到中年家庭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不会再为钱而发愁了。这时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孩子的教育,以及我们夫妻双方的衣着上,因为毕竟在职工作,不能穿得太寒酸了。来省城工作后,大的开支便是买房,必须要安居才能乐业啊。</p> <p class="ql-block">  现代家庭拥有私家车已经很普遍了,有的甚至不只一台车,在极大方便工作生活的同时,每年各种费用也有不少。而我家一直没买车,主要还是考虑节约,一台车一年的燃油费、保险费、停车费、维修费等几万的开支,不是付不起,总觉得没必要,现在城市之间高铁、城市内地铁、网约车非常方便,能省则省吧。</p> <p class="ql-block">  两年前我光荣退休,用句玩笑话说:“每月的退休金保证正常生活根本用不掉。”但勤俭节约的思想在脑海里根深蒂固,平日里仍舍不得乱花钱。退休了基本上与外界不交往了,高档服装不会再买了。除了自己和带孙子日常生活开支外,每年春节及孙子生日,我都要给个拿得出手的红包,以示爷爷奶奶对唯一嫡孙的关爱。</p> <p class="ql-block">  还有就是老两口毕竟是过了花甲之年的人了,虽无大病但偶尔有个头疼脑热却是难免的。虽有医保可用,但在药店用医保卡购药,比在网上购药要贵很多,所以日常不间断地要花钱购买药品。我的宗旨,只要有益于身体健康,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该花的钱一点也不能吝啬,多活一年要多拿好多钱,这个道理很简单。</p> <p class="ql-block">  家和万事兴。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不管是谁掌握财政大权,在较大开支上要多商量、多交流沟通。要以家庭长远发展为重,注意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过日子。切不可贪图享乐,盲目攀比,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适当留有积蓄以备不时之需。这是家庭理财的核心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