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科学课堂展风采</p><p class="ql-block">深耕细研踏歌行</p>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7日上午,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小教育集团科学、综合实践学科全体教师集中在福州市屏西小学开展了科学、综合实践工作坊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由屏西小学余丽丽老师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课《找空气》。余丽丽老师引导学生感知我们的周围有空气,并用感官观察发现空气特征,并将其与水进行比较。第一个活动,是把我们周围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装进袋子里。通过亲自动手,学生发现无论是在操场上还是在教室内或者树林里,都能将袋子装得鼓鼓的。第二个活动,将捕捉到的空气放出来,在此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感官感受空气的存在。其中包含三个小活动:当学生在袋子上戳个洞,将洞口对着自己的脸挤压时,可以感觉到有东西拂过面颊;当学生将扎了孔的塑料袋压入水中时,可以看见气泡冒出。第三个活动,是观察发现空气的特征,可以通过多种感官观察,也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来发现空气的特点,并通过空气和水的比较,对空气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一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有明显的随意性和情绪性,缺乏目的性,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他们对事物的思考和想象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直观、形象的实物来实现。他们虽然也知道空气的存在,但是对于空气这种物质,他们脑海中概念还是模糊的,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周围存在着空气这种现象缺乏认识,</p> <p class="ql-block">《找空气》这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其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让学生感知空气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有很多的办法把它找出来,并用多种方法观察发现它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课后,教师们进行了互动交流活动。先由余丽丽老师从课堂设计与课后反思两方面进行了交流,接着大家对本节公开课进行了评价,为优化教学设计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指出了教学设计、教材处理和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切实的改进意见和建议。</p> <p class="ql-block">鼓楼区小学科学教研员任徐静老师在总结时指出: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显得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等,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p> <p class="ql-block">评课活动后,科学、综合实践工作坊成员们针对四月份学区科学教研展开了讨论,并对具体内容开展集备。两位授课老师表达了自己的设想,其他老师也提出了诚恳的建议,让我们共同期待更优质的学习成果展示吧!</p> <p class="ql-block">本次教研活动,既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又创设了观摩学习、钻研探讨的互动机会,教师们将积极实践,扎实推进基于新课标的活动设计,继续深耕课堂,做孩子探索科学世界的引路人,引领学生在科学世界不断探究,让科学点亮孩子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文字:陈克春 </p><p class="ql-block"> 图片:廖金莲 </p><p class="ql-block">编辑:陈克春 </p><p class="ql-block">一审: </p><p class="ql-block"> 终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