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下的谿卡孜

行 者(郑东海)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阿妈啦说牛羊满山坡,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河水泛青波……”听着这首“哦嘛咪嘛咪呗美哞”的歌,带着几分向往与好奇,去向那一座惦念已久的城市。旅行车经过一天不停地奔跑,终于在下午5点多到达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日喀则古称年曲麦,很早就是藏族聚居地,建城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十四世纪初,大司徒绛曲坚赞建立帕竹王朝,得到了元、明中央政府的支持,当时日喀则为所设十三个大宗谿(行政机构)之一,称谿卡桑珠孜,简称谿卡孜,藏译汉便是日喀则。噶玛王朝时期,西藏首府曾设于此。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6月撤地设市,原县级日喀则市现为桑珠孜区。</p> <p class="ql-block">  日喀则,因扎什伦布寺而闻名。寺院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东南面山坡上,依山而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驻锡之地,与青海塔尔寺同为格鲁派寺院,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1961年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虽然已经是下午5点多,但与内地东部有两个时差的日喀则,在初夏里仍然是太阳高悬,于是把原定第二日参观扎什伦布寺的行程提前了。旅行车径直开进寺院山门,开始了扎什伦布寺的游览。</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尼色日山坡上金顶红墙、重楼叠宇的扎什伦布寺呈现在眼前,金碧辉煌,十分壮美。该寺是由格鲁派的祖师宗喀巴的弟子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于1447年主持兴建,1600年四世班禅罗桑确结坚赞对扎什伦布寺进行扩建,后又经历代班禅的修扩,逐步成为如今这宏伟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寺院中心的殿堂区,建有措钦大殿、强巴佛殿、班禅灵塔祀殿等著名的殿堂。跟着导游边走边歇,边听边看。寺院实在是太大,故事实在是太多,佛学实在是高深,导游讲得很辛苦,我们也听得很吃力!许多景点只是匆匆点到为止。免不了俗套,更多时候忙着拍照,带些影像留作记忆,不枉此行。</p> <p class="ql-block">  日喀则城市建成区不大,出了位于城西的扎什伦布寺,旅行车沿珠峰路横穿市区,不一会便走到了城区东头。在车上实拍了几张市区街景,感觉就是内地普通县城的模样。见有“山东路”“黑龙江路”的路牌,山东和黑龙江应该是与日喀则对口的支援省份。</p> <p class="ql-block">  离开日喀则回拉萨走的是北线,要跨过城市东郊的年楚河,再沿雅鲁藏布江南岸的 318国道走。歌曲《家乡》中的那条“美丽的河”是指年楚河?还是雅鲁藏布江?年楚河从隶属于日喀则的江孜流过来,在日喀则汇入雅鲁藏布江,所以这条“美丽的河”可能是指年楚河。</p> <p class="ql-block">  这次从拉萨到日喀则走的是南线,经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孜,去参观了位于西郊的帕拉领主庄园遗址。这里保存了旧西藏农奴们的劳作与生活的悲惨场景,与极度奢靡豪华的贵族生活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旧西藏农奴社会制度的罪恶与残暴,映衬出新社会西藏人民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因急着赶路,没能去参观宗山古城堡和白居寺,着实可惜,只能远远地在车上抓拍,算是见过。江孜宗堡是一集军政职能于一体的宫堡式建筑,高过城区100多米,是江孜宗政府旧址。1904年,当地军民在此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用献血和生命为中国近代史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动人篇章。白居寺集萨迦、格鲁、布敦等各教派于一寺,在西藏佛教史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寺内的十万佛塔非常出名。以后若有机会,定当前来补课。</p> <p class="ql-block">☞江孜宗堡(抗英遗址)</p> <p class="ql-block">☞白居寺</p> <p class="ql-block">☞藏王宫遗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