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五湖四海文化社”举办了同读《敦煌大历史》活动,这本书讲述了与敦煌有关的许多历史事件,比如月氏西迁、汉匈之战、石窟开凿、玄奘取经、归义沙洲、敦煌失宝、凉州会盟、义道守窟等等,但此书只对这些事件进行了粗线条的描绘,读着不过瘾,所以我就又网购了几本相关的书籍,像《敦煌学十八讲》《敦煌失宝记》《西域考古记》《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等,重点是想弄清楚敦煌遗书的来龙去脉,其中的《西域考古记》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p> <p class="ql-block">作者斯坦因是英籍匈牙利人,1862年其出生于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他从小就对东方文明怀有浓厚兴趣,在大学期间专攻东方学,《马可波罗游记》和《大唐西域记》是他的最爱,其21岁时获得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赴英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攻东方语言学和考古学。1887年斯坦因到英属印度出任拉合尔东方学院院长,两年后任加尔各答马德拉萨学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斯坦因的走红源于其四次探险活动。1900年他率队进入新疆,先后挖掘了丹丹乌里克遗址、尼雅遗址、阿克斯比尔遗址和热瓦工克佛寺,盗得1500多件珍贵文物,并撰写了多篇考古报告与《古代和田》一书,在西方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随之,英国政府批准斯坦因加入英国国籍,英女皇还授予其爵士爵位。而斯坦因的第二次考察活动更是令他火出了圈,1907年其在敦煌莫高窟,通过诱骗的手段从道士王圆箓手中“购得”上万件藏经洞里的瑰宝,震惊整个西方世界,他一跃成为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的探险家和考古学家,被誉为国际敦煌学开山鼻祖之一。</p><p class="ql-block"> 斯坦因在1913年的第三次考察同样斩获颇丰,攫取到众多汉、怯卢、粟特、婆罗迷文书,而其第四次的探险活动却折戟沉沙。1930年斯坦因进入新疆后,众多国内学者早已对其大肆掠夺我国文物之事极为愤慨,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予以驱逐,最终其只得灰溜溜地去中亚地区挖宝,斯坦因对此愤恨不已,但也无计可施。</p> <p class="ql-block">《西域考古记》一书即是斯坦因对四次探险活动的总结,记述了他每到一地是如何开展发掘工作,以及获得了哪些宝物,不得不说斯坦因是位非常敬业的考古学者。由于沙漠缺水,他带领的挖宝队只能在冬季进入荒漠腹地,因为此时可以携带冰块作为补给,严寒冻掉了他的几根脚趾,但其仍坚持不懈地挖呀挖,而且直至1943年病逝也终身未娶。</p><p class="ql-block"> 东西方对斯坦因的评价迥异,他在西方人眼中是位大英雄,而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其就是个十恶不赦的窃贼。可国内也有一些人为其翻案,认为斯坦因拯救了大批文物,值得肯定。我读过《西域考古记》后,对斯坦因的行径有了深入的了解,不可否认的是,其盗得的文物都得到妥善保管,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强盗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斯坦因不仅以欺诈手段骗取文物,还大肆挖掘地下遗珍,并残忍地用胶水揭取壁画,也正是由于其示范作用,引来更多的外来探险队到西北地区肆意盗挖,使得无数古迹沦为千疮百孔的废墟。一些人标榜西方拯救了中国古迹,如果说在积贫积弱的清王朝时,他们对保护文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可现在我们完全有能力妥善处置文物,为何西方国家至今仍不肯归还我们的国宝呢?天花乱坠的谎言永远遮不住盗寇贪婪嘴脸的真面目。</p><p class="ql-block"> 《西域考古记》带给我的收获颇丰,不仅令自己看清了斯坦因所谓考古活动的全过程,而且还能从一个外国专家的视角审视我们的历史事件,可谓师夷之言以正观己,后面我将一一述说这方面的心得,以致敬我们的英雄,以痛思曲折来路。</p><p class="ql-block"> 2025.3.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