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光椋鸟 融进春光里

廖洪

<p class="ql-block">  木棉花边开边落,至3月下旬,盛开的木棉花花朵,与败落尚有一丝未断的垂吊花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晚春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在深圳益田村,有几株艳红及金黄的木棉花已开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剩下的花朵不多,但吃食花汁的鸟还是只多不少,乐此不疲,丝光椋鸟就是其中的一种。</p><p class="ql-block"> 丝光椋鸟一来就是一大群,叫声大,非常嘈杂。丝光椋鸟先飞落在较粗的枝头,逐渐移至花朵端吸食花汁,啄吃花朵,可以连吃几朵,吃过后过几个钟头,又会回头吃。可以和红耳鹎及亚洲辉椋鸟混群,飞进飞出时独立行事,不是很怕人。</p> <p class="ql-block">  丝光椋(liáng)鸟 (英文名:Red-billed Starling,学名:Spodiopsar sericeus),是雀形目椋鸟科丝光椋鸟属的鸟类。雄鸟具有独特的白头红嘴特征,雌鸟和亚成鸟头部呈灰色。丝光椋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常活动于田地、公园及农场,以昆虫、果实和种子为食。</p> <p class="ql-block">  丝光椋鸟体长21-24厘米,体重约65克。雄鸟的头部、前额、顶冠和颈背羽毛略长,呈披散矛状。头部纯白,颈部下方和上背暗灰,形成明显的对比项圈;背部略浅的石板灰,臀部更淡;翅膀黑色,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小覆羽石板灰带白边,形成白色翼斑;尾巴黑而泛绿;腹部和臀下覆羽白色;虹膜蓝,眼周白;喙红色,尖端有时黑色;腿色从铬黄至暗橙。雌鸟相似但较暗淡,头部、胸部和下体微带棕色,背部棕色,臀部淡黄褐色,翅膀和尾巴棕色带光泽;冠侧有灰色条纹,脸颊深色。</p> <p class="ql-block">  丝光椋鸟偏好低海拔开阔地带,如次生林、小片丛林、稀树草坡,常见于农田、道路旁、旷野和村落附近。它们以昆虫为主食,也食用果实和种子。冬季聚集大群,夏季数量较少,迁徙时形成大群。性情胆小,遇人即飞,鸣声清脆响亮。</p> <p class="ql-block">  丝光椋鸟繁殖期为5-7月,丝光椋鸟成对活动,巢建于树洞或屋顶洞穴中,由干草构成。卵呈长卵圆形,淡蓝色,大小约为28.5mm×20.4mm。</p> <p class="ql-block">  丝光椋鸟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和东南部,从四川东部南至长江以南,直至上海、海南和广东;在越南北部(东顿金)、台湾非繁殖季节可见,近年来在日本和韩国作为迁徙或越冬鸟种的记录增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