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免受突而其来的病痛的惊扰,不让病休的日子枯燥无味,我网络线上线下学习机会,潜心修道,收获知识,培养兴趣爱好。</p><p class="ql-block">线上跟着张曼老师学唱歌,</p><p class="ql-block">跟着李扬老师学拍短视频,</p><p class="ql-block">跟着顾礼老师学朗诵,</p><p class="ql-block">跟着徐云老师学当心理健康讲师,</p><p class="ql-block">一直跟随青苹果教育学习,护航青春成长.........</p><p class="ql-block">线下参与多个公益组织活动,宣传正能量。</p><p class="ql-block">继续社区阳光行动,关爱留守活动,抓少年儿童养成教育;</p><p class="ql-block">发挥心理咨询师和家庭心理教练作用,配合县“精委”和县“心协”开展65岁以上的老年人心理问卷调查,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参加县小红帽公益红娘帮帮团活动,宣传婚恋观念,移风易俗抵制陋习,倡导新风尚;</p><p class="ql-block">助力推垅社区便民服务工作,促进社区和谐发展......</p><p class="ql-block">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半年闭关修炼,我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3日接触及象书院,跟着陈墨院长认真上了3堂楷书入门课和3堂行书入门课, 激发了学书法的兴趣爱好,并于3月2日正式进入及象院长班学习。历时53天,我不仅找到了兴趣爱好,还收获了才艺,更丰富了精神生活。</p><p class="ql-block">自从进入及象院长班学习后,我仿佛回到了激情燃烧的读书时代。每天听课、练字、交作业、听老师讲评作业,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及象书院的年青教师们,个个学识渊博,才艺超群,每位老师的课堂真的是“美好触手可及,小课包罗万象”,我听每一堂课都如享盛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班主任波波老师耐心、细心、独具匠心的带班方法,不仅使我由衷佩服,还</span>给了我坚持学书法的恒心和毅力。</p><p class="ql-block">我宣誓:既然吾已踏上学书法这条道路,那么,任何实物都不能阻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待矫若惊龙,飘若浮云之时,总会发现,梦想并不遥远!</p><p class="ql-block">古语云: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岁月静好,愿不忘初心,在书法之路上坚持不懈,永不放弃!</p><p class="ql-block">打油诗</p><p class="ql-block">少时不懂事,</p><p class="ql-block">老了来练功。</p><p class="ql-block">不怕众人笑,</p><p class="ql-block">只管向前冲。</p> <p class="ql-block">学友余梁高论:[看清书法的本质]</p><p class="ql-block">“普遍从唐楷入手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就正统而论,学中国书法先是从唐楷人手,再去临摹其他的书体。这是宋代以后大多数书家的必经之路,因为他们普遍要接受类似的基础教育,这点会决定他们人门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想想康有为、沈曾植这些人,在他们二十岁之前都是写唐楷,凡是写碑的书家,早年的教育决定了他们受到了共同的限制,因为自从宋以后的入门范本就是唐人的字帖。像康有为这些人觉醒以后选择了魏碑,如果没有早期的基础,他就写不好。但现在搞反了,学魏碑最后变成了画字,不是写字。</p><p class="ql-block">“二王是祖宗,先入一家门”</p><p class="ql-block"> 在唐代,书体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是楷书达到高度的成熟,一种“法”的体系就此建立。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给后来书法史当中关于审美的类型定下了各种各样的基本框架。如果说隋代之前他们也有风格,那也只是尚未成熟且模糊的风格。那王羲之有没有风格呢?可以说是若有若无的,因为他无所不包。</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隋代之前展现的不仅仅是风格,是一种更具流动性和包容性的生长状态。比如说王羲之把规则定下来,后来的书法家进一步完善中国书法的内核,到了唐代不得不分家了,分成了很多个风格流派,这时候出现了面貌。这个面貌是什么呢?这是学习每一个流派种类书法的人都会碰到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书法有时候没有那么高深,书法就像人,外表不过高矮胖瘦的区别。虞世南是不胖不瘦,怀抱一种君子之风,代表平淡中性的哲学。欧阳询则显得男性化,骨骼耸立,姿态险劲。褚遂良趋于女性化,婀娜多姿,属于苗条柔弱之类。徐浩和李邕以肥为美,端庄持重。颜真卿是忠臣义士,胖墩墩的,他的胖跟其他人还不一样,重心下沉像只矮脚虎,很笨很拙。柳公权长身玉立,骨骼硬朗,又风流倜傥。他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有的骨头多一点,有的筋肉多一点,诸如此类而已。</p><p class="ql-block"> 中国书法本来是一个共生的大集体,唐代时逐渐分家了。你变成柳体,我变成颜体,那片混沌的状态在此终结,各种门派鲜明的江湖呼之欲出。这些门派建立以后继续发展,又衍生出一些新门派,从中还可以再挖掘出宝藏来。这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现象,实际上决定了中国书法此后的命运。中国书法因为唐代一分家,从宋代迄今,每个初学者一脚踏进去,不管东南西北,总要先踏进一个门来,踏进一家。当然在此之上,就是“二王”这个祖宗。</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学书法就先学古人。中国书法是高度依赖于传统的,也是依赖于模仿的一门艺术,中国画有点类似,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艺术门类是这样的。西方人完全不这样来,这是中国特色。也有人因为书法这点原因诟病,为什么书法没有那么多创造力,不能自成一套。然而很多艺术都有一个特点,极度依赖程式。我们看看京剧就更明显了,你唱梅派,他唱程派。中国书法学什么体,柳体还是欧体,无不是深入人心的。当然到后来,比如说明代,有些人不满足于唐代,像黄道周这类人,他觉得要学魏晋,再到往后,康有为之流把旧系统一概推翻,另起炉灶。至于当代力图创新的一些人,看似风格很明显,创意十足,实际上他们也在学,也在模仿某一家。</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有时候学帖的人风格往往不突出呢?学帖的人很难出风格,因为学的人太多了。想在颜体上有所树立太难了,学“二王”、米芾,也是如此,因为司空见惯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书法学到一定的程度,要敢于发现,去发掘冷门一点的资源,更要敢于去学别人不学的东西。但前提是打好稳固的基础,找到自己的地盘,开辟出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明清以后,那些风格很强烈的书法家都会找到一个帖然后开发出来,如齐白石开发汉碑。他们在常人认知的盲区里找到一个点作为自己的根据地。这是什么窍门呢?我想告诉大家,一定要多读作品,多留心,切莫抱牢几本字帖就了结了,那会限制想象。只有见多才能识广。</p><p class="ql-block">“寻找陌生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唐代为何如此重要?因为唐代树立了众多名家系统,所以从宋代直到明代的书家递相祖述,无不在这个圈子里面打转。其中涵泳最自如、尝试最多样的就是董其昌。他无所不学,但也有的放矢,从宋代溯回到晋唐,凡他过目的帖都会染指,从小楷、大楷、行书、草书、狂草,只要能举出来的,照单全收。而王铎兼学颜真卿和“二王”两家,一天临摹,一天创作。由此可见,古代人学书法就这么一回事学一家立住脚跟,同时旁及各体,大字小字,行书草书打成一片,然后再去融合,寻找新鲜而陌生的力量,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唐代风格类型的分野意义重大,它包罗了书法的高矮胖瘦、刚柔中庸等类型,一个人在初学的时候,这几门几派起着调和的作用,有的人最初喜欢阳刚,后来偏爱阴柔,有的人天生阴柔,不得不用阳刚来调剂。颜体不行用欧体,爬罗剔抉,总有一款适合自己,然后进行调剂融合。</p><p class="ql-block">学友洁白的云感悟:</p><p class="ql-block">练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书法是一门艺术,包含了笔法、结构、章法等诸多方面的技巧和知识,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练习书法时,书写者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笔画的书写方法,还要通过不断临帖等方式,领悟字体结构和风格,逐渐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和艺术表现力。这一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持续地进行练习、反思和改进。而且,书法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没有终点,需要长期坚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所以说“练习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也是琐事缠身,但我们有这么好的院长老师学友们陪伴着,我们定能战胜困难,一往无前的,我们一起加油吧!</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作业</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作业</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作业</p> <p class="ql-block">第四次作业</p> <p class="ql-block">第五次作业</p> <p class="ql-block">第六次作业</p> <p class="ql-block">第七次作业</p> <p class="ql-block">第八次作业</p> <p class="ql-block">第九次作业</p> <p class="ql-block">3月17日打卡</p> <p class="ql-block">3月18日打卡</p> <p class="ql-block">3月20日打卡</p> <p class="ql-block">3月21日练字打卡</p> <p class="ql-block">3月22日打卡</p> <p class="ql-block">3月23日打卡</p> <p class="ql-block">3月24日打卡</p> <p class="ql-block">3月25日打卡</p> <p class="ql-block">班主任波波老师的每一次鼓励,都是学生前进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我不仅感叹波波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言传身教的治教精神,更感恩波波老师对每个学生用心用情的关爱和鼓励,在书法这条路上,有波波老师和及象书院老师们的陪伴,我会坚持不懈地走下去!</p> <p class="ql-block">3月26日打卡</p> <p class="ql-block">3月27日打卡</p> <p class="ql-block">3月28日学习打卡</p><p class="ql-block">上午9点~12点,参加祭英烈活动; 下午2点~4点,听及象书院玄墨院长讲课,作业难度升级,练了四遍,第五遍才免强应付。</p><p class="ql-block">晚上,博览信息,欣赏名家书法作品。临睡前,再将作业练习三遍。</p><p class="ql-block">根深才能叶茂,</p><p class="ql-block">本固方可枝荣。</p> <p class="ql-block">3月29日临帖书写岳飞词《满江红》,第一遍,疏通繁体字,揣摩字体结构,临帖书写。第二遍,脱帖书写。</p><p class="ql-block">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p><p class="ql-block">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月30日上午再练习岳飞词《满江红》,简化部分繁体字,力求笔画利索,字体匀称,板面整洁。</p><p class="ql-block">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p><p class="ql-block">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p> <p class="ql-block">3月31日下午,听玄墨院长讲两个半小时课,学习柳体技巧和斗方创作+对联创作; 晚上,反复演练近三个小时,完成作业。</p><p class="ql-block">自信,能让坚硬的岩石变成浮雕;</p><p class="ql-block">勇气,能使傲菊面对严霜绽出一片金黄;</p><p class="ql-block">执着,能使巨大的冰山化为大海。</p> <p class="ql-block">坚持今日事今日毕!</p><p class="ql-block">昨晚参加县心协活动后,22点32分,开始补未听完的课并完成作业,转钟几分钟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行书比楷书有趣味,我有兴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