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27日,笔者有幸观摩了二实小王加婧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课《摆一摆 想一想》,收获与思考颇多。</p> <p class="ql-block"> 一、以摆一摆为主线,数学探究贯穿始终</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属于数学活动课,整节课,王老师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摆圆片的过程。课伊始,王老师借助数位表,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圆片可以摆出的数字有哪些?继而,讨论、探究用3个、4个、5个圆片可以摆出的数字。随着摆圆片活动的逐层深入,学生的关联性探究越来越顺畅。立足数学操作层面,这与王老师由扶到放的智慧引导策略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 二、以想一想为主体,数学思考迭代升级</p><p class="ql-block"> 伴随数学活动的步步推动,学生的数学思考同步跟进。如,在体会用两个圆片摆数的时候,他们感悟到了有序思考是避免重复和遗漏的正确思维方式。在用三个圆片摆数时,交换位置法和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方法通过师生的多重直观演示而变得动态灵动。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背后,更多涌动的是主动进行数学思考的积极力量。</p><p class="ql-block"> 当几组数据在学生的多样自主探究中新鲜出炉后,王老师则把观察与发现的机会完全交由学生。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之光处处闪耀。有的学生发现圆片数与所组成数的个数关系,有的学生发现了每行数的最后一个都是整十数,也有的发现个位与十位数字的递增或递减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更发现了每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与圆片个数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即便学生对用10个圆片组数的反常规浅尝以及利用百数表观察数字之间规律的拓展拔高数学活动时,他们也均呈现着良好的思考在线状态。</p><p class="ql-block"> 三、以思维发展为核心,富足数学趣味性</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以数学活动为载体,立足数学的学科味和学生的数学探究趣丰富积淀活动经验、积累数学思想成果。</p><p class="ql-block"> 课上,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思维之美。比如,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触发的数学思考灵感;基于细致观察所萌动的各种数学新发现;由于旧知、新知反复叠加生成的未知探究价值期待等。同时,也在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同伴合作中多重体验数学探究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由此,应引起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觉醒与反思。不禁自问:我们重视数学活动课吗?我们会上数学活动课吗?我们该怎样上好数学活动课?无疑,王老师的这节课,做了很好的范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