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反向感召下的教育创伤救赎之旅——读《我的教师梦》

林伟娟

<p class="ql-block">  在"榜样—追随"的传统教育叙事之外,箫声如水老师的《我的教师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向范式。</p><p class="ql-block"> 这部跨越四十年的精神自传,以"反向感召"为核,在权力阴影与理想之光的碰撞中,完成了从"被规训者"到"觉醒者"再到"救赎者"的三重蜕变,为当代教育困境提供了极具启示性的精神样本。</p> <p class="ql-block"> 一、反向感召的教育觉醒</p><p class="ql-block"> 1980年,那个被狗尾巴草撩动的午后,黑板前的粉笔灰与少年心中的怒火共同悬浮在教室上空。班主任对供销社主任之子的偏袒,在少年眼中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是非颠倒,更是权力逻辑对教育公平的公然践踏。</p><p class="ql-block"> 当"打热水事件"成为青春期的第一次消极反抗,那个在开水房将冷水注入暖瓶的动作,实则是教育信仰的最初觉醒——冷水与热水的混合,就如同理想与现实的初次碰撞,在少年心中酿成了对教育本真的最初追问。</p><p class="ql-block"> 困境中的少年没有沉溺于受害者的悲情叙事,而是将创伤转化为精神火种。当不公的利剑刺中灵魂,迸发的不是仇恨的火焰,而是照亮教育荒原的火炬。</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到了童话作家郑渊洁,他小学四年级时因一篇作文与老师争执,最后被学校开除。 他自学成才,又通过皮皮鲁讲堂反哺教育。</p><p class="ql-block"> 是的,创伤的价值不在于沉溺,而在于将个人苦难升华为普遍的精神救赎。</p> <p class="ql-block"> 二、十字路口的价值抉择</p><p class="ql-block"> 1983年,站在工厂与大学之间的少年,其人生岔路的选择极具象征意味。</p><p class="ql-block"> 父亲代表的军工企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质图腾,更是世俗意义上的避风港,而师范院校则是理想主义的精神彼岸。当他在两个不眠之夜后选择后者,这个决定已超越了个人职业选择的范畴,它恰似当年在开水房拧开冷水龙头的决绝——要让那些被权力灼伤的疼痛,都化作讲台上平等的星光。</p><p class="ql-block"> 1984年高考志愿表上的墨迹未干,命运又在毕业季安排了一次戏剧性转折。当组织部选调的从政机会擦肩而过,"回原籍从教"的安排看似是命运的捉弄,实则是精神宿命的必然。</p><p class="ql-block"> 主人公在讲台上的坚守,不是重复无意义的劳作,而是当年那个15岁的少年捧着的暖水瓶在时光中摇晃碰撞,冷水的凛冽与开水的滚烫渐渐交融,酿成了讲台上那杯专治所有被权力冻伤孩子的永远的热茶。</p> <p class="ql-block"> 三、教育信仰的终极超越</p><p class="ql-block"> 退休时与儿子的对话构成了整个叙事的精神升华。</p><p class="ql-block"> 将"学生的尊重"凌驾于"最年轻校长"之上,这是对"世俗成功学"的超越;四十年教龄不是"春蚕到死"的消耗,而是"桃李生长"的永恒现在时,这是对"时间线性观"的超越;当年站在藤椅前的受罚者,最终让自己的灵魂坐上了精神的藤椅, 对"教师权威"的超越——不是以权威的姿态俯视学生,而是以平等的视角倾听成长。</p><p class="ql-block"> 此时,那些"最年轻"的头衔、"第一次"的荣誉,在"桃李不言"的教育真谛面前,都化作了天边的浮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的教师梦》揭示了教育救赎的三重悖论。</p><p class="ql-block"> 创伤的悖论:最深的伤害往往孕育最亮的光源;权力的悖论:反抗权力的最佳方式不是摧毁权力,而是建立"去权力化"的教育关系;时间的悖论:四十年的漫长坚守,最终凝结为每个教育瞬间的永恒 </p><p class="ql-block"> 当"反向感召"从个人叙事升华为集体经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教师的精神史诗,更是整个教育行业在困境中突围的隐喻——真正的救赎,永远发生在"以伤口为眼睛"的凝视之中。</p><p class="ql-block"> 谢谢箫声如水老师的分享!</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w41yfg?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8149402" target="_blank">箫声如水《我的教师梦》</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