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一故事(六)

岁月如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美篇摄影美文精华群第86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文故事类特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期所展示作品均获作者授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提供:军歌(美篇号:3630970;美篇用户名:军歌)</p><p class="ql-block">提起这辆陪伴我多年的自行车,还有一段故事呢。</p><p class="ql-block">70年代,能拥有一辆自行车,可以说是一种奢望。买自行车除了要“工业券”,而且还比较贵,一月工资才26元,还要生话,怎么买得起?</p><p class="ql-block">于是先生在旧货市场花20元买了一辆旧自行车,经过修整后基本上可以代步了。</p><p class="ql-block">有了这个交通工具,比天天走路上班强多了,心里可高兴了!</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在下班的路上,突然龙头向下跨,我还没反应过来,车便停下,骑不了了,经检查才发现杆子断了,链子也脱了。实在没办法,只好推着车回家。先生问为什么回来这么晚,我说,你看看这车嘛!</p><p class="ql-block">哎呀!他说幸好没有岀事,弄不好是会伤到人的,你的反应还快!好危险啊!</p><p class="ql-block">有位好朋友打趣说,这车除了铃铛不响,周身都响,不安全,还是别骑了。</p><p class="ql-block">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出行的交通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如地铁、高铁、私家车、摩托车等等,与过去相比,不知方便了多少!</p><p class="ql-block">多年过去了,那辆周身响,铃铛不响的自行车,仍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提供:玉树临风(西安)(美篇号:3723485;美篇用户名:玉树临风(西安))</p><p class="ql-block">这些摄影胶片,都是我在80年代用135mm相机拍摄的乐凯彩色胶片和用海鸥相机拍摄的120mm黑白胶片。</p><p class="ql-block">我所拍摄的黑白照片,都是自己先用暗袋将胶片倒入暗盒,然后在暗室将暗盒内胶片倒出,再将胶片在显影液浸泡一定时间后,转入定影液中浸泡后形成底片影像,然后凉干。</p><p class="ql-block">在印、放像时,把底片放入曝光箱,通过曝光箱,对相纸进行感光,或用放大机放大对相纸感光,然后,再经过显影液、定影液浸泡一定时间和漂洗后,最终形成照片。为了使照片有纪念性,可在底片上写上表述活动名称的简短文字(如:友谊长存等)。</p><p class="ql-block">彩色胶片则都是送到照相馆进行冲印和放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提供:无㾗(湖南.长沙)(美篇号:3659049;美篇用户名:无痕)</p><p class="ql-block">话说长沙太平街</p><p class="ql-block">记得我来长沙定居不久,就拎着一台相机,特意赶太平街一玩。这太平街紧邻坡子街,要说坡子街是现代与历史的融合,那么太平街就是纯粹的原汁原味的一条老街了。</p><p class="ql-block">这太平老街上,有不少的国家级保护建筑,在长沙的几条老街中算是改造的非常成功的一条街了,也是长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条街了。小青瓦、坡屋顶、白瓦脊、封火墙等建筑风格依旧可见,似乎同千百年前,浓厚古朴风韵的清末民初传统建筑一个样。</p><p class="ql-block">太平街又临近于湘江码头,是老长沙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清代地方政府,为满足货物和居民出入城需要,在小西门和大西门之间新开一门,命名为太平门,这也就是如今长沙太平门及老街的由来。</p><p class="ql-block">如今,在这短短的375米街道上,就有贾谊故居、长怀井,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古迹。还有前行美术馆,以及吸引了各种大师的工作室等入驻了这些青瓦白墙的老民居宅中。</p><p class="ql-block">虽说,这一栋栋民居隐约可见昔日风貌,却还是挡不住岁月的风霜。瞧,这张黑白照片就足以表达了旧时光、老物件和那斑驳古老的痕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提供:蓝色梦幻(美篇号:12125936;美篇用户名:蓝色梦幻)</p><p class="ql-block">有史可查的华夏文明,超过了三千年,而农耕文明则是华夏文明的重中之重,从刀耕火种到畜力代人 ,再到使用机械,传统的农民在赖以生存的土地上艰难前行了两千多年,饶邑古城的泥塑民俗展,仅仅截取了农耕演变的最后一个段落,因为这些生产生活的用具上,还保留着父辈的体温,嬉戏玩耍的场景,分明是我辈珍藏的泛黄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提供:静若幽兰(美篇号:3149386;美篇用户名:静若幽兰)</p><p class="ql-block">青岛古称胶澳,位于山东半岛的南部,濒临黄海,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而著称。长达八百多公里的海岸线,不但有着迷人的风景,而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产。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提供:喻天(日照)(美篇号:76470592;美篇用户名:喻天(日照))</p><p class="ql-block">《滑梯童趣》 一群小朋友玩滑梯,其中有一男孩,每次滑下后都不急于离开,故意坐着不动,等后面滑下来的小朋友挤在一起引发尖叫。看,最前面的男孩目的已达到,露出了满脸的憨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提供:一棵小草(美篇号:5126189;美篇用户名:一棵小草)</p><p class="ql-block">几年前就想着到坝上去看看那辽阔的大草原,无奈,种种原因均未能成行。后来,终于有了一次机会来到了令人向往的坝上草原。</p><p class="ql-block">我静静地看着眼前的美景,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到处翠绿欲滴,夕阳西下,美丽的晚霞布满了天空,悠闲自在的大白马,大红马低着头,在大草原上饱餐着绿油油肥嫩的小草,真好似一幅巨大的油画呈现在我的眼前,就在这时,我频频按下快门,让那美景进入我的镜头之中。终于圆了我的一个梦想,有机会一定还会再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提供:美丽人生(山东济宁)(美篇号:2601890;美篇用户名:美丽人生(济宁))</p><p class="ql-block">《李杜携游》每天散步在任城区南池,每逢路过此地,都有些许感慨。今天了解一下李白、杜甫是何许人也,为何游南池?</p><p class="ql-block">李白与杜甫,唐代两位伟大的诗人与济宁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诗仙李白寓居济宁多年,诗圣杜甫也在济宁、兖州等地驻足,二人在济宁留下诸多脍炙人口诗篇。唐天宝年间,李白杜甫两人相会,携手同游南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传为千古佳话。伫立在美丽的南池湖畔的“李杜会”雕像,仿佛“诗仙”和“诗圣”穿越时空,再会于此,欣赏南池美景,作诗赋词抒怀,延续千年友情。</p><p class="ql-block">传承历史文化,分享和谐友爱美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提供:钟毅</p><p class="ql-block">《阿姆辛苦了》地点:四川省汉源县古路村(彝家山寨),从彝家典型的用餐一角表述彝家幸福生活。从彝族青年鲜艳的服装,散发出一种朝气蓬勃,精神抖擞的面貌;图中青年向中年双手捧碗相递,不失传统礼节,也说明家庭和睦;中年妇女身背熟睡儿童,阐明了家庭成员分工细节。整体反映脱贫攻坚完成后,深山彝族同胞"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喻天(日照)(美篇号:76470592 ;美篇用户名:喻天(日照))</p><p class="ql-block">《你是谁》你是兵爸爸吗?长得黑黑的,既不高大也不英俊, 不像妈妈说的那个英雄, 你不是爸爸。 乖女儿, 俺是爸爸。 夏日炎炎,高原寒风,染黑了俺的面容,俺虽不是称职的爸爸 ,但为了祖国,为了和平,爸爸戍边十载,就是妈妈说的那个英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提供:岁月如诗(美篇号:14459599;美篇用户名:岁月如诗)</p><p class="ql-block">晒秋: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地方农俗现象,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生活在南方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所以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用竹篾盘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原始生活方式和场景,随后便逐渐成了画家和摄影师追逐创造的素材……</p><p class="ql-block">不过,如今的“晒秋”,已是“此晒非彼晒”了,而是将这种原始的晒秋方式做为一个人造景观以供人们观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