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传说大体分为三类,即神仙传奇、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其基本篇目有《子安驾鹤》、《费祎升天》、《仙人吹笛》、《橘皮画鹤》等数十篇。独特的地理环境,生动的民间传说,精美的诗、词、文、联,使黄鹤楼成为千古名楼,而黄鹤楼传说是这座历史名楼的灵魂,是黄鹤楼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黄鹤楼传说是古老的,它又是鲜活的。它的“天人合一”、少贪寡欲、惩恶扬善的故事主题,平民化的叙事手法,神仙、人物、生灵和谐相处的画面,一波三折的情节发展以及时常意料不到的结局,不仅契合中国老百姓的审美心理,也能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同。</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传说激发了从崔颢、李白、苏东坡、岳飞到毛泽东等历代诗人、伟人的创作灵感,催生了多如珠玑的诗词文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道教文学的发展进程。它还影响到绘画(包括年画)、建筑、戏曲、曲艺、音乐等姊妹艺术,甚至渗透到语言领域</p> <p class="ql-block">崔颢在登黄鹤楼时写下了饱含自己怀才不遇、浓浓乡愁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让后来登上黄鹤楼的李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p> <p class="ql-block">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道士(即纯阳帝君吕洞宾祖师),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道士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他喝酒。有一天道士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道士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道士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道士,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