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湾的日军碉堡

卢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退休后如候鸟一样,每年冬天从家乡冰城哈尔滨飞来三亚猫冬。三亚湾是我们常去的地方,散步、游泳、拍照、聚会……渐渐的熟悉了这里的近乎所有!远处的山、近处的海、眼前的椰林、鲜花草丛……而在这众多之中,最鲜为人知的就是还留在三亚湾的不惹人注目的抗战时期日军留下的十几个碉堡。这是日军侵华在海南岛留下的铁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一直想把这些一字排开于三亚湾的日军碉堡一个个的都拍照下来!再配上文字说明,做个美篇让更多的人看到,记住日军在海南岛欠下的这笔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可是每次到三亚湾时,我总是热衷于去拍那鲜活的人物,那些热闹的歌舞升平、那些美丽的自然景观,而拍日军碉堡的计划总是滞后,不过自我原谅的是,那些都是“固定资产”啥时候拍都不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可突然有一天,我惊讶地发现三亚湾的日本碉堡在三亚湾!就在我的眼前突然集体失踪了!那些往日的日军碉堡都羞答答地穿上了新衣,摇身一变成了点缀椰梦长廊的艺术小品了!三亚湾的改造工程,把这些废弃的碉堡装饰起来,变成供人们欣赏的浪漫的艺术之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虽喜欢这些改造后的独特的艺术景观!但我更是捶胸顿足般的后悔和窒息!为什么没把那些碉堡原汁原味地拍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让我稍微透口气的是,有一次,雨后我来拍三亚湾,那雨歇云散的三亚湾被洗刷一新,每一处都透着澄澈的明净。神清气爽的我曾随手给身旁的日军碉堡拍了个照。如今这个碉堡在我这里就成了唯一幸存者了!它的照片在我的存档中成了孤品!它的身价在我心里倍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张照片让我牢牢的记在心里的是1939年2月,日军从三亚湾登陆侵占中国,随后将三亚作为军事据点,大规模进行军事设施建设,在三亚湾海岸线如今的三亚湾路,修建了大量的暗堡碉堡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能拿出一张日军侵华的碉堡原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就是那个雨天我偶然留下的一张日军碉堡的原照。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质地坚硬,呈暗灰色,给人一种冰冷、阴森的感觉。这座碉堡不仅是建筑,更是历史的罪证,每一块砖石都写满了侵略者的暴行,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它让我们忘不了日军侵犯海南岛期间犯下了诸多令人发指的罪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9年2月10日,日军登陆海南,先后占领多地,制造了“北岸大洋惨案”“乐罗大惨案”“田独万人坑”“木头园十八人井”“黄流千人坑”“乡土村十七人坑”等惨案,杀害海南人民40余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2年3月2日下午,日军“扫荡”文昌县抱锦乡石马村,杀死140余人,烧毁房屋380余间,还将4个幼儿扔在铁锅里煮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忘不了海南抗日的烽火:1938年12月5日,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独立队在潭口阻击战中英勇抗击日军,揭开了琼崖抗战的序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曾去冯白驹的故居也到过潭口阻击战的地方,那里有个纪念碑!那是海南抗战打响第一枪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海南抗战独立队不断发展壮大,后扩编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在琼崖各地开展抗日斗争,队伍发展到7000多人,成为琼崖抗战的中流砥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开展游击战争袭击日军据点,琼崖抗日独立总队采取灵活多样的游击战术,袭击日军据点和交通线。如1940年10月的那大战斗,经过10多天围困和攻击,迫使日军弃镇逃跑,取得了重大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0年2月,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进入澄迈县美合山区,创建了美合抗日根据地,成为琼崖抗战的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为长期抗战提供了重要依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三亚湾的日本碉堡改头换面静静矗立,往昔的阴森肃杀已被岁月的笔触改写,在城市的艺术氛围里,完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蜕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碉堡原本粗糙灰暗的墙面,被艺术家们以斑斓色彩重新勾勒,那曾经冰冷的混凝土,如今在明媚色调的覆盖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原本狭小压抑的射击孔,摇身一变成为框景的独特画框,将三亚湾的无垠碧海蓝天收纳其中,像一幅幅流动的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它的存在,是过去与现在的碰撞,是历史伤痛与艺术新生的交融。当人们漫步在三亚湾,目光触及这一座座碉堡,战争的残酷与艺术的美好在心中交织,既为那段沉重的历史而感怀,又为眼前的艺术创新而赞叹。它不再是侵略者暴行的单一象征,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以艺术之名,警醒世人,珍视和平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