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老翁:泰山翁,关于人工智能你多虑了!

泰山翁

<p class="ql-block">  发小泰山翁老弟,前几天你在《岩峰工作室》发了一篇《我对人工智能的四大困惑》,昨天,你又在朋友圈发了一篇知乎上的一篇文章:《机器人的智商超越人类是必然趋势》,光看题目就让人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 最近,一些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夸大其词危言耸听,借此造作混淆视听,一会儿说某个人是“AI吹哨人”,一会说AI研发没有“公开透明”将危害人类安全,一会儿拾2023年马斯克等千名科学家企业联名建议AI研发“停一停”的牙慧,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你就不能想想么?</p><p class="ql-block"> 网上还有什么“教师、医护人员要失业了!不久的将来,AI会全面代替他们了!”听听!多么骇人听闻!依我看,这全是胡言论语!就说教师这行业吧!教师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但,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传递,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道德观念。机器可以提供信息,但人类教师的作用仍然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使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机器永远代替不了教师。</p><p class="ql-block"> 再说医护人员。机器在诊断、治疗和监测方面的应用有望提高医疗水平,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然而,病人除药物治疗外,更需要的是人道关怀!医院让机器介入治疗病人,是确保机器的介入在人类医疗专业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如果一个患者来了急诊科,面对的只是AI,那只是面对的一个冰冷冷的机器。医务人员就不一样,他们可以安慰患者,病人走不动了他们去搀扶一下,给一个关爱的眼神,递一杯热茶,病人的感受就不一样。AI只是个客观、冷静的事物,它不会有感性的一面,但是往往感动人类、改变世界的是内心深处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你说的那个称为ChatGPT之父的Altman和超过350名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联合签署了一份公开信,说人工智能有可能导致人类灭绝的风险。我就纳了闷了。他们本身就在研发人工智能,而且是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为什么却要人们警惕人工智能的危险,甚至是灭绝人类这么吓人的危险?他们为什么还要明知故犯去研究一个有可能灭绝人类的、如此恐怖的技术呢? 这不能不让人觉得很蹊跷,感到动机很可疑。我想,这些危言耸听的言论甚嚣尘上是不是背后有巨大的商业利润?部分商业势力为博眼球、引流量,不惜炮制恐慌话题,试图在科技舆论场中抢占高地;还有一些科幻影视作品,为追求感官刺激与剧情张力,过度渲染人工智能的反叛形象,误导大众认知。长此以往,不仅会让民众对人工智能发展无端恐惧,阻碍科研脚步,更可能使社会错失这一强大技术带来的巨大福祉。</p><p class="ql-block"> 一位叫洪小刚的博士说得好:“ AI诞生60年来,无疑在不断进化,但是进化并不意味着超越人类。AI进化的方向尚不明确,AI进化的动力来自于人类,在这两个条件限制之下,说‘AI超越人类’这个命题本身就没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我想,人们应该永远记住:机器是为人类服务而制作的。无论多先进的机器,它永远是“人工”的!“人工”强调的就是这些智能系统是由人类开发和构建的,而不是自然产生的。 它的智能特性仅仅是使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因此,无论AI的功能多么强大,它仍然是人类设计和控制的产物,AI的决策和行为仍然是基于人类设定的规则和数据。</p><p class="ql-block"> 当前国际学界共识认为,AI灭绝论存在概念混淆,将“存在风险”等同于“必然结局”不符合科学论证规范。剑桥大学存在风险研究中心2022年报告指出,AI系统要形成自主灭绝能力,需要同时满足能源自主、制造能力升级、动机持续黑箱化等十余个前提条件,其概率分布远低于气候变化等现实威胁。</p><p class="ql-block">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风险叙事的流行本身已成为社会现象。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媒体对AI风险的夸张呈现,与公众认知偏差形成共振。这提醒我们既要保持技术警觉,也要避免陷入决定论思维陷阱。</p><p class="ql-block"> 老弟,关于人工智能,你真的多虑了!我劝你别再发那些无厘头的贴子了。他们不是看科幻电影、科幻小说多了,就是喝多了!你不喝酒,难道破戒也喝多了? </p> <p class="ql-block">泰山老翁:泰山翁,关于人工智能你多虑了! 发小泰山翁老弟,前几天你在《岩峰工作室》发了一篇《我对人工智能的四大困惑》,昨天,你又在朋友圈发了一篇知乎上的一篇文章:《机器人的智商超越人类是必然趋势》,光看题目就让人不寒而栗。 最近,一些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夸大其词危言耸听,借此造作混淆视听,一会儿说某个人是“AI吹哨人”,一会说AI研发没有“公开透明”将危害人类安全,一会儿拾2023年马斯克等千名科学家企业联名建议AI研发“停一停”的牙慧,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你就不能想想么?网上还有什么“教师、医护人员要失业了!不久的将来,AI会全面代替他们了!”听听!多么骇人听闻!依我看,这全是胡言论语!就说教师这行业吧!教师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但,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传递,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道德观念。机器可以提供信息,但人类教师的作用仍然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使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机器永远代替不了教师。再说医护人员。机器在诊断、治疗和监测方面的应用有望提高医疗水平,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然而,病人除药物治疗外,更需要的是人道关怀!医院让机器介入治疗病人,是确保机器的介入在人类医疗专业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如果一个患者来了急诊科,面对的只是AI,那只是面对的一个冰冷冷的机器。医务人员就不一样,他们可以安慰患者,病人走不动了他们去搀扶一下,给一个关爱的眼神,递一杯热茶,病人的感受就不一样。AI只是个客观、冷静的事物,它不会有感性的一面,但是往往感动人类、改变世界的是内心深处的东西。 你说的那个称为ChatGPT之父的Altman和超过350名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联合签署了一份公开信,说人工智能有可能导致人类灭绝的风险。我就纳了闷了。他们本身就在研发人工智能,而且是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为什么却要人们警惕人工智能的危险,甚至是灭绝人类这么吓人的危险?他们为什么还要明知故犯去研究一个有可能灭绝人类的、如此恐怖的技术呢? 这不能不让人觉得很蹊跷,感到动机很可疑。我想,这些危言耸听的言论甚嚣尘上是不是背后有巨大的商业利润?部分商业势力为博眼球、引流量,不惜炮制恐慌话题,试图在科技舆论场中抢占高地;还有一些科幻影视作品,为追求感官刺激与剧情张力,过度渲染人工智能的反叛形象,误导大众认知。长此以往,不仅会让民众对人工智能发展无端恐惧,阻碍科研脚步,更可能使社会错失这一强大技术带来的巨大福祉。一位叫洪小刚的博士说得好:“ AI诞生60年来,无疑在不断进化,但是进化并不意味着超越人类。AI进化的方向尚不明确,AI进化的动力来自于人类,在这两个条件限制之下,说‘AI超越人类’这个命题本身就没有意义。”我想,人们应该永远记住:机器是为人类服务而制作的。无论多先进的机器,它永远是“人工”的!“人工”强调的就是这些智能系统是由人类开发和构建的,而不是自然产生的。 它的智能特性仅仅是使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因此,无论AI的功能多么强大,它仍然是人类设计和控制的产物,AI的决策和行为仍然是基于人类设定的规则和数据。当前国际学界共识认为,AI灭绝论存在概念混淆,将“存在风险”等同于“必然结局”不符合科学论证规范。剑桥大学存在风险研究中心2022年报告指出,AI系统要形成自主灭绝能力,需要同时满足能源自主、制造能力升级、动机持续黑箱化等十余个前提条件,其概率分布远低于气候变化等现实威胁。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风险叙事的流行本身已成为社会现象。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媒体对AI风险的夸张呈现,与公众认知偏差形成共振。这提醒我们既要保持技术警觉,也要避免陷入决定论思维陷阱。老弟,关于人工智能,你真的多虑了!我劝你别再发那些无厘头的贴子了。他们不是看科幻电影、科幻小说多了,就是喝多了!你不喝酒,难道破戒也喝多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