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春川滇休闲游第六天,2025年3月2日,早上七点多,来到距离酒店不远处的大理古城标志性石牌坊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早上八点许,我们乘车离开大理市,前往云南省腾冲市。</p> <p class="ql-block">早上十点二十分,我们乘车来到云南高速永平服务区,永平服务区位于大理自治州的永平县境内,是云南大保高速公路的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五点许,我们乘车来到著名景点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松山战役旧址,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境内,民国三十四年(1944年),标志中国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关键之战——松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松山战役旧址纪念园的全景导览图,松山战役旧址沿滇缅公路两侧分布,包括大松山、小松山、黄土坡、阴登山、滚龙坡和大垭口等地。松山战役旧址共有遗址69个、遗迹816个;保存完好的战壕约13200米。</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纪念园观瞻的笫一个景点就是这棵枝叶茂盛的大榕树,这是一棵弹痕累累的见证树。</p> <p class="ql-block">弹痕累累的见证树</p><p class="ql-block">这棵百年古树身上布满了枪伤和弹痕,它见证了7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当时,由于战火猛烈,整个山头成了一片焦土。光秃秃的山头只剩这棵古树和一棵小叶榕树,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棵古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代表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这棵大榕树树干的实景照片,70多年漫长岁月并没有抹灭大树身上的累累枪伤弹痕,也让我们难忘怀念为保卫祖国捐躯的英雄们。</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五点三十分,我们步行登山来到松山战役旧址纪念园的核心景点-中国远征军雕塑群;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由夏装士兵、秋冬装士兵、娃娃兵等12个方阵402座雕像,按1:1.2的比例塑成。群像兵种齐全、结构完整、情态逼真、气势弘恢,极具感染力与震撼力!</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简介</p><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过百日,日军占领东南亚各国及香港,切断滇越铁路和香港的西方援华补给线,并分路进攻缅甸。妄图截断中国国际救援的最后通道﹣滇缅公路,实现其彻底征服中国之野心。1942年2月上旬,日军进犯缅甸,缅甸危急。应英军统帅之请,3月上旬,中国十万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在同古、仁安羌、腊成、密支那等地与日军激战,但因同盟国各方协调指挥失当,一再贻误战机,而致作战失利。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壮烈殉国,数万官兵喋血异域,长眠野人山。远征军饮恨,且战且退,分路撤离缅甸。日军狼奔豕突,于5月3日陷国门畹町。数日之内,怒江以西大片国土皆沦于日军敌手。日军与我军隔江对峙至1944年5月。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奉命渡江奋起反攻。其间渡江作战、夺取松山,围攻腾冲、三战龙陵、涤荡。芒碗,历时八个月,于次年1月20日驱敌于国门之外,后与从缅甸向南反攻的中美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缅北、滇西反攻战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这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的陆上交通,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奉命渡江反攻滇西(腾冲,松山,龙陵)。松山之役始于6月4日,终于9月7日,历时三月又三日,付出伤亡7773人,歼灭日军1288人的惨烈代价,成功收复松山,为打通滇缅公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松山锁钥一启,滇西反攻大门洞开。9月14日,腾冲被攻克。此后远征军大军云集龙陵。经过激战夺取龙陵四周高地并切断芒市至龙陵交通。10月29日,远征军集中兵力,向城区发起总攻。经过激战,终于11月3日,将日守军大部歼灭,夺回了龙陵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塞。此役为整个滇西反攻中规模最大的要塞争夺战。松山、龙陵两役,共歼日军11900人,占滇西反攻总歼敌数的56%;远征军官兵伤亡35984人,占伤亡总数的53%。松山乃中国抗战成功收复之第一块国土,为胜利与自豪的象征,充盈着大国之魂的正气;龙陵乃中国抗日战争滇西抗战主战场,载中国远征军和民众之记忆,彰显了民族团结之精神。松山战役遗址经70余年风雨如昔,英雄气概历久而益彰。建远征军雕塑群于松山正宜其地,壮共御外辱声威以腾飞怡逢其时。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由夏装士兵、秋冬装士兵、娃娃兵、炮兵、跪射兵、战车、女兵、盟军、老兵、战马、将军、驻印军计12个方阵402座雕像,按1:1.2的比例塑成。群像兵种齐全、结构完整、情态逼真、气势弘恢,极具感染力与震撼力!雕像由广东佛山雕塑艺术家李春华先生制作捐赠,雕塑群占地总面积约17400平方米的基础部分由龙陵县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历时一年有余,于2013年9月3日落成。</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各个方阵的分布图,松山战役纪念碑位于雕塑群后面的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观瞻远征军雕塑群第一方阵-夏装方阵雕塑群;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这个方阵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夏装方阵简介</p><p class="ql-block">夏装方阵共有51座士兵雕像,中国远征军官兵穿着的夏装比较单薄,一部分士兵还穿着草鞋,装备主要是美式和英式。为了把日寇赶出国门,远征军将士奋勇杀敌,肩负保卫疆土,收复失地的使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观瞻远征军雕塑群第二方阵-秋装方阵雕塑群;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这个方阵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秋冬装方阵简介</p><p class="ql-block">秋装方阵有63座士兵雕像,冬装方阵有50座士兵雕像。秋装较厚,冬装厚实,战场上,这些士兵永远冲在最前面,他们最能吃苦耐劳,也是牺牲最多的。远征军数万将士的热血洒入了滇西大地,是那么的悲壮、惨烈,他们是所有国人都应该敬仰与铭记的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观瞻远征军雕塑群第三方阵-娃娃兵方阵雕塑群;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这个方阵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娃娃兵方阵简介</p><p class="ql-block">娃娃兵方阵由21座小兵雕像组成,这些远征军娃娃兵的形象是根据一张真实的历史老照片为蓝本设计的,雕像身上的装备也依据照片,照片是1942年远征军入缅抗击日寇时在滇缅公路边美军记者拍摄的,照片里的远征军小兵名叫李占红(音),贵州人,当时只有13岁。日寇入侵,国难当头,很多像李占红一样的小小少年也加入了抗日队伍,奔赴前线,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娃娃兵方阵的近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观瞻远征军雕塑群第四方阵-炮兵方阵雕塑群;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这个方阵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炮兵方阵简介</p><p class="ql-block">炮兵方阵由30座炮兵雕像组成。中国抗战物资大部分靠外援,这些士兵操作的迫击炮由当时的盟友美国援助。迫击炮是一种曲射火炮,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易于操作,且有死界小、射速快、威力大等特点。适合在较复杂的地形或恶劣气候条件下使用,可以消灭遮蔽物后的敌人,摧毁敌障碍物及轻型土木工事,为步兵开辟道路。</p> <p class="ql-block">观瞻远征军雕塑群第五方阵-跪射兵方阵雕塑群;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这个方阵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跪射兵方阵简介</p><p class="ql-block">跪射兵方阵由30座跪射士兵雕像组成,士兵手里的武器是毛瑟手枪,又叫盒子炮、驳壳枪,由德国研制,中国仿制并在抗日战场上广泛使用,是一种威力大、使用方便的多功能武器,可单发,也可连发。连发射击,须将木制枪匣安装到枪身上,托枪以控制枪口上跳。</p> <p class="ql-block">观瞻远征军雕塑群第六方阵-驻印军方阵雕塑群;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这个方阵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驻印军方阵简介</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甸作战失利后,退入印度的新22师和新38师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全副美式装备,总指挥为史迪威,副总指挥为罗卓英,后由郑洞国接替。与此同时国内大批知识青年应征入伍,乘飞机空运到印度,在蓝姆伽训练营受训整编,驻印军战斗力大为提高,称"X部队",是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作战部队,为反攻缅北、协同国内远征军打通中印公路、歼灭日军第18师团立下了赫赫战功。驻印军方阵由两座将军雕像,58座士兵雕像组成。</p> <p class="ql-block">观瞻远征军雕塑群第七方阵-战车方阵雕塑群;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这个方阵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战车方阵简介</p><p class="ql-block">战车方阵由两辆威利斯吉普车雕像组成。威利斯吉普车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威利斯汽车公司研制的一款军用越野车,车身高度不超过85厘米,便于隐藏,选用低压轮胎、四轮驱动,吉普车速度快、自重轻,便于运输、通过性强。吉普车主要是用来输送步兵营轻武器,用作通讯侦察车或者指挥车,在路况较差的滇缅公路上使用效果较好,广泛装配于滇西作战的远征军部队。</p> <p class="ql-block">观瞻远征军雕塑群第八方阵-战马方阵雕塑群;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这个方阵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战马方阵简介</p><p class="ql-block">马是人类的朋友,任劳任怨,不计得失,战马方阵由10匹膘肥体壮的战马组成。1944年滇西大反攻前夕,滇缅公路还未打通,车辆无法通行,怒江西岸山高谷深,道路崎岖,我远征军战备物资只能靠民工抬,骡马驮运。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一切对人类有过帮助的生灵,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p> <p class="ql-block">观瞻远征军雕塑群第九方阵-老兵方阵雕塑群;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这个方阵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老兵方阵简介</p><p class="ql-block">2013年9月3日,13名抗战老兵在自己的雕塑前合影,老兵方阵由28座2013年9月3日前尚在世的远征军老兵雕像组成。雕像以付心德、刘桂英、鲍直才等28位中国远征军老兵为原型塑造,代表了所有当时还健在的中国远征军老兵。这些在世老兵经历了战争的硝烟,见证了侵略者被赶出国门,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他们是不屈的战士,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观瞻远征军雕塑群第十方阵-将军方阵雕塑群;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这个方阵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将军方阵简介</p><p class="ql-block">将军方阵根据当时能征集到的20位远征军将领照片雕塑组成,将军是掌握战场动向、运筹帷幄的决策者。左边方阵前排从右往左依次为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副司令长官杜聿明、200师师长戴安澜、新22师师长廖耀湘、第6军军长甘丽初;后排从右往左依次为驻印军新编第一军军长郑洞国、驻印军副总指挥罗卓英、76师第228团团长段国杰、驻印军第50师副师长杨温、第66军军长张轸。右边方阵前排从左往右依次为第11集团军续任司令黄杰、第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第2军军长王凌云、第71军军长钟彬、第2军副军长钟松;后排从左往右依次为第20集团军司令霍揆彰、第8军军长何绍周、副军长李弥、第53军军长周福成、第54 军军长阙汉骞。</p><p class="ql-block">D</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将来军方阵侧面的近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将军方阵中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雕像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将军方阵中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杜聿明雕像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观瞻远征军雕塑群第十一方阵-号兵方阵雕塑群;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这个方阵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号兵方阵一位号兵的特写镜头照片。</p> <p class="ql-block">观瞻远征军雕塑群第十二方阵-盟军方阵雕塑群;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这个方阵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盟军方阵简介</p><p class="ql-block">滇西抗日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征军得到了美国盟友的大力支持。这场战争盟军积极配合作战:在空中,陈纳德将军率领他的飞虎队与日空军斗智斗勇,狠狠的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在地面,美军顾问团与远征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盟军方阵由18座盟军雕像组成。</p> <p class="ql-block">观瞻盟军史迪威将军雕像,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史迪威将军雕像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将军简介</p><p class="ql-block">约瑟夫.史迪威(Joseph Stilwell,1883-1946),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拉特卡市人。1904年西点军校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史迪威曾多次来华,会讲中文。珍珠港事件后,被派到中国,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分配美国援华物资负责人等职务,1944年8月被晋升为四星上将。1944年10月18日,史迪威将军被罗斯福总统召回美国。1945年1月中印公路通车,为纪念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卓越贡献,和他领导下的盟军以及中国驻印军在缅甸战场发挥的巨大作用,中印公路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1946年10月12日史迪威将军病逝。名言:"一个人只要不辜负国家的期望,不虚度一生,也就心安理得了。"</p> <p class="ql-block">观瞻盟军孙立人将军雕像,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孙立人将军雕像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孙立人将军简介</p><p class="ql-block">孙立人(1900.12.8-1990.11.19),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舒城三河镇(今属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1942年初,孙立人带领的新38师奉命入缅作战,隶属于张轸将军的第66军。在仁安羌战役中,孙立人带领一个团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日军,救出7000多名英军官兵,受到时任英军第14军司令威廉·斯令姆将军的赞赏。但几场战役的胜利依旧不能阻挡日军沿滇缅公路向北肆虐,孙立人带领新第38师暂时退入印度。孙立人部队的赫赫战功得到驻印军司令史迪威将军的信任,1943年初,孙立人的部队经过整编后组成新一军,属于史迪威将军领导下的"X部队"的一部分,成为缅甸战场上的先锋部队。1943年,驻印军夺回缅北地区并重新打通了中印公路,孙立人将军被史迪威称为在整个战场上最有才华的将领。1945年,孙立人受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之邀参观欧洲战场,回国后带领新一军在广州接受日本投降。</p> <p class="ql-block">屹立在远征军雕塑群山顶的是松山战役纪念碑,我们登上山顶围绕纪念碑转了三圈,以表示对为中国抗战献出生命的英烈缅怀之情。</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纪念碑平台上拍摄的远征军雕塑群背部的掠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告别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前,再拍一张雕塑群远景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六点许,在松山战役纪念园的观瞻游览经束,伟大的抗战精神和伟大的抗战英雄,我们将永远铭记不忘。</p> <p class="ql-block">离开松山战役旧址纪念园,我们乘车前往腾冲市,下午十七点多,我们的大巴车途径跨越龙陵与腾冲之间的龙江丈桥。</p> <p class="ql-block">这是乘车途径龙江大桥时,笔者在车上拍摄的龙江大桥掠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跨卫龙江大桥后,我们的大巴车停靠在大桥腾冲一侧的桥头,然后下车观览雄伟壮观的龙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龙江大桥简介</p><p class="ql-block">龙江大桥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南段,龙江中游河段,跨越保山市龙陵县与腾冲市之间的龙川江河谷,是亚洲最大的高速公路悬索桥,也是云南保腾高速创造"历史文化之旅、自然景观之旅、国际通道之旅"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龙江大桥总长2470.58米,桥面宽33.5米,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其中保山岸桥塔总高 169.688米,腾冲岸桥塔总高129.703米。</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一层桥头观景台上拍摄的龙江大桥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龙江大桥一层观景台的标识牌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龙江大桥不仅是云南省腾保高速的交通大动脉,还成为著名的网红打卡景区,这是龙江大桥景区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龙江大桥景区除一层桥头的观景台外,还包括有科教展览馆.五合山货街.桥下观景台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步入龙江大桥桥下,拍摄的大桥底部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桥下观景台拍摄的龙江大桥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下观景台上,与龙江大桥亲密接触留张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八点,下榻到位于腾冲市区的素月酒店。</p> <p class="ql-block">这是腾冲素月酒店的大堂及接待台。</p> <p class="ql-block">这是素月酒店的标准间客房。</p> <p class="ql-block">开春川滇休闲游第七天,2025年3月3日,早上七点三十分,用完早餐后在下榻的酒店二层腾冲标识墙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早上九点许,我们乘车从酒店来到腾冲热海景区;腾冲热海是中国著名的地热风景区,全区发现有64个地热活动区,温泉群达80余处,最高水温达96.3℃。这是景区游客中心的景交车候车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热海景区电瓶车前往热海景区的大滚锅景点。</p> <p class="ql-block">在热海景区大滚锅景点入口的“一泓热海”石牌坊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滚锅温泉池平台下的手汤池,手汤池的水来自上面大滚锅温泉池。</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大滚锅温泉池位于景区半山腰的平台上,这是登大滚锅温泉池平台的石階步道。</p> <p class="ql-block">登上平台,我们终于亲眼目睹了这座热海温泉之王的大滚锅壮观场景,只见这八角形的温泉池内热水沸腾翻滚,池面热气弥漫,场面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热海温泉之大滚锅简介</p><p class="ql-block">"一池大四五亩,中洼如釜,水贮于中,止及其半,其色浑白,从下沸腾。作滚涌之状,而势更厉。"这是1639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对热海大滚锅的描述。热海大滚锅直径约6.12米,水深1.5米,水面温度96.6℃,为八角形的大沸泉。锅内有三个主要喷水门,不断地喷吐着热水和热气,其中较大的一处,涌水如柱,跃出水面30公分,出水口的温度达102℃。据史载:二十世纪30年代时,大滚锅喷水高度近3米,景象更为壮观;50年代时喷出的泉水约有1米高,像一朵莲花冉冉上升,被誉为"一泓热海"。</p> <p class="ql-block">在热海大滾锅温泉池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从大滚锅温泉池上平台继续上行就是热海景区的观池阁,在这里可以俯瞰大滚锅温泉池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观池阁内拍摄的热海大滚锅温泉池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登上热海景区的最高点-文光亭广场,广场旁边的石条水池,是清代的温泉浴池,现作为遗址供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游览热海景区的著名景点-文光亭,此亭是为纪念辛亥腾越起义领袖张文光先生而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文光亭后面山岩石壁上耸立着张文光将军的精雕石刻画像,画像下面是张文光将军传略。</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文光亭附近的热海景区著名景点-菩提树,这是一棵树龄长达500多年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菩提树分枝扩展,树形高大,枝繁叶茂,是优良的观赏树种,宜作庭院行道的绿化树种。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静思6年才修得正果,所以菩提树被称为佛教“圣树”。</p> <p class="ql-block">在大滚锅及附近的景点游览结束,我们沿着热海景区的游览道路下行前往景区其它温泉群游览,这是下行途中笔者拍摄的景区游览石阶步道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热海景区温泉群游览的第一个温泉井眼是这一对姊妹温泉井-怀胎井,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此泉井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怀胎井简介</p><p class="ql-block">怀胎井起源于一个"泉水送子"的美丽传说,怀胎井水温为88℃,流量02LS,PH:9.0,此泉含有丰富硒营养元素性,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及调节内分泌等作用,尤其对妇女月经不调及内分泌紊乱等症疗效显著,常为不孕妇女带来福音,被称为大自然造子观音。</p> <p class="ql-block">在怀胎井前取一勺热水,暖暖手心,拍张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热海景区温泉群游览的第二个温泉井眼是鼓呜泉,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此泉井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腾冲热海鼓鸣泉简介</p><p class="ql-block">鼓鸣泉是一个沸泉。呈圆形,直径1米,水温94.8摄氏度,鼓鸣泉的得名源于其独特的现象:当温泉从地下涌出时,因前方有一巨石阻住蒸汽与沸水的出路,双方撞击从而形成阵阵声音,犹如敲鼓一般。</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热海景区温泉群游览的第三个温泉井眼是眼镜泉,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此泉井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眼镜泉简介</p><p class="ql-block">此泉为两个并排在一起的泉眼组成,像一副晶亮的眼镜,故称"眼镜泉"。也被当地人称为"姊妹泉"左泉水96℃.水流量0.3LS.PH9.25;右泉水温92.60.水10.205.ph9.39。</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热海景区温泉群游览的第四个温泉井眼是珍珠泉,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此泉井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珍球泉简介</p><p class="ql-block">此泉眼冒出的气泡犹如无数晶莹剔透的珍珠。昔人有"千古沸腾百花气,一池灵泉万斛珠"之称,"珍珠泉"由此得名。珍珠泉偏酸性PH-6.5,水流量0.2L/S,水温96℃,故泉华沉淀不明显。它的出露性质与热海其它的沸泉明显不同,彰显了热海景区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热海景区温泉群游览的第五个温泉井眼是泉华裙,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此泉井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泉华裙简介</p><p class="ql-block">由于怀胎泉和眼镜泉等的泉水长年顺坡漫流,流动中因温度逐渐降低水溶解度也随之下降,致使泉水中高浓度的硅钙、硅镁和硫离子沿途析出,从而形成多彩的皱褶沉淀物,形似华丽的百褶裙故称"泉华裙"。</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热海景区的另一处拍摄的泉化裙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热海景区的温泉群区域游览结束,我们沿着热海浴谷峡谷顺流向下,继续下行游览沿途峡谷风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过跨越热海浴谷溪河的钢索大桥,桥下不远处就是热海景区著名的景点-仙人浴塘。</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钢索桥上拍摄的“仙人浴塘”景区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热海浴谷峡观景台上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热海景区著名景点-仙人桥及仙人亭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早上十点二十五分,我们游览热海景点著名景点-蛤蟆嘴;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此处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蛤蟆嘴简介</p><p class="ql-block">该泉眼形似"张口青蛙"而得名"蛤蟆嘴",是全国唯一的脉动式沸喷泉,射程1.5米,温度 95.5℃,流量 0.4L/S, PH:8.28 由于高温泉中混合有气体,呈现间歇性喷发,故而形成脉动式喷射特点,因连通表的裂隙呈近60°角,所以喷射水汽流亦呈斜喷状,长年累月泉口形成蛤蟆嘴状泉华。喷水口附近的白色物质为硅华,是一种高温热泉的沉淀物。</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游览热海景点著名景点-狮子头;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此处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狮子头简介</p><p class="ql-block">该泉华形以长毛披拂的张口狮子,故名"狮子头"。由于大量含有钙、镁、硫、硅离子的高温泉水常年在此出露地面,温度、压力等茶生变化使泉水中的矿物质沉淀形成五彩斑斓的泉华,后经地莞抬升,河谷逐渐下降,泉华相对疏松的底部被澡塘河水冲刷淘空,便使整个泉华形成一道奇特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海景区距离北门出口最近的景点-热海浴谷温泉度假村,照片中的浴塘是景区最大的温泉浴塘。</p> <p class="ql-block">早上十点三十分,在热海景区的游览结束,从景区北门离开,乘车前往腾冲下一个景区。</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一点三十分,我们乘车来到腾冲寨司莫拉佤族村景区,这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山腰中的村口广场和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中寨司莫拉低族村简介</p><p class="ql-block">腾冲清水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500多年历史,佤语叫"司莫拉",意思是"幸福的地方"。司莫拉佤族村规划面积350亩,海拔1745米,年平均气温15.8℃。中寨青山环抱、泉水潺潺、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古树、古泉、古村,彰显原始生态之美,寨门、图腾、酒款、绽放民族文化特色,保存了祭寨、答牛丛、祭拜树神、婚丧嫁娶等低族民俗。</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景区的全景导览图,佤族村寨内有佤族风情广场、木鼓屋、民俗文化陈列馆、塞树、寨心桩、司莫拉礼堂、大等古榕树群、树神祭祀平台、七子泉、农耕文化观光区、司莫拉大米粑粑制作体验区、幸福书吧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站在半山腰低族村口观景台上拍摄的佤族村山下田园风光俯瞰照片。</p> <p class="ql-block">从村口进入佤族村寨内是一条缓缓而上的石板路面的斜坡步道,这是笔者缓步进村时被旅友拍下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不到十分钟的路程,我们上行来到佤族村寨的寨门处,在佤族风情的实木搭建化寨门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进入寨门内,我们看到了游览道旁反映佤族传统风俗的答牛丛景观。</p> <p class="ql-block">进入中寨佤族村,我们第一个游览的景点是司莫拉大米粑粑厂,这是粑粑厂的大门和临街堂屋。</p> <p class="ql-block">大米粑粑厂的房屋依山傍坡建在山坡边上,这是笔者拍摄的粑粑厂院内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米粑粑厂内的大米榨压加工作坊。</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米粑粑厂内的粑粑成品加工作坊。</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米粑粑厂后院和晒晾粑粑成品的廊厅。</p> <p class="ql-block">进入中寨佤族村,我们第二个游览的景点是幸福公园旅拍中心,这是旅拍中心的室内场景拍摄室,室内布置有各种佤族民族风情的裝饰场景供游客即景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坐在旅拍中心室外心字形秋千上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进入中寨佤族村,我们第三个游览的景点是中寨佤族村司懦巷内的一处农家宅院,这是笔者拍摄的这家宅院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进入中寨佤族村,我们第四个游览的景点是中寨佤族村司懦巷内一家佤族村民经营土特产品的店铺,这是店铺门外小巷的场景照片,小巷路边也摆滿待售货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进入店铺内拍摄的土产店室内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中寨佤族村中心的贡阿巷什字创意墙,墙上涂画的都是佤族民族风情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创意墙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佤族村中心的贡阿巷土特户农产品市场。</p> <p class="ql-block">在贡阿村土特产市场内转转,抽时间坐下来小憩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佤族村中心贡阿巷什字的著名景点-司莫拉佤族村寨心树。</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二点十分,来到佤族村东南隅的“佤寨人家”餐馆用午餐。</p> <p class="ql-block">品尝“佤寨人家”餐馆的佤族传统美食土家火锅。</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游览佤族村山崖边的大箐古榕树群。</p> <p class="ql-block">大箐古榕树群简介</p><p class="ql-block">大箐古榕树,科目:桑科,属名:榕属,共11棵。树龄约500年。在村民眼里,这些参天榕树,是他们祖先的化身,他们用根串起这片土地,让它永不塌陷,掌管着村子的安全、农耕、祭祀和占卜、水源和酿酒、植物和果实、健康、音乐和娱乐,所以,很多村民都会拜祭某棵古树做"亲爹",让他保佑自</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游览大箐古榕树群时,拍摄的古格树伟岸身影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游览大箐古榕树群时,拍摄的古格树伟岸身影二。</p> <p class="ql-block">我下山来到佤族村外的田园参观游览,这是田园中的著名景观-中寨龙潭,这个池塘不仅是风景还是兼有养鱼及灌溉农田作用。</p> <p class="ql-block">这是佤族村的稻田样板田。</p> <p class="ql-block">参观佤族村的油菜农田,这个时候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这是笔者趁兴拍摄的油菜花开滿园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站在黄灿灿的油菜田园中,手棒鲜艳的油菜花拍一张特写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油菜田园旁边比蔬菜棚架农田。</p> <p class="ql-block">参观位于村边的佤族村洗衣房,这种利用溪流水资源与走势搭建的洗衣房还是很实用很有特色的。下午十三点三十分,结束在中寨佤族村的游览,乘车前往下一个景区。</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四点三十分,我们乘车来到腾冲叠水河公园景区,叠水河公园位于腾冲城西,由叠水河瀑布、龙光台及太极桥之仙乐观等3个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组成。</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腾冲叠水河公园入口处拍摄的大盈江上游的风景照片,叠水河瀑布就是由大盈江水从这里泻流而下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进入叠水河公园步行不到300米,我们就在河岸上看到了不远处的叠水河瀑布,这是笔者在岸上拍摄的叠水河瀑布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叠水河瀑布简介</p><p class="ql-block">叠水河瀑布位于腾冲城西南,史称"腾冲第一胜景",是全国唯一的城市瀑布。瀑布落差四十六米,叠水崖壁为规则排列的火山岩柱状节理,龙光台与之平揖相对,景象壮观。被古人命名为"龙洞垂帘"而列入腾冲十二景。徐霞客到此驻足流连,叹为观止,将此瀑布与黄果树瀑布等量齐观。他在游记中写道:"其水从左峡中透空平坠而下,崖深十余丈,三面环壁。水分三派飞腾,中阔丈五,左骈崖齐涌者,阔四尺,右嵌崖分趋者,阔五尺,盖中如帘,左如布,右如柱,势极雄壮,与安庄白水河齐观.……飞沫倒卷,屑玉腾珠,遥洒人衣,白日间真如雨花雪片。"文中将俗称"久雨不晴"改为"久旱不晴",点睛之笔,一字千金。</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下到叠水河谷底拍摄的叠水河瀑布壮观的风景照片;叠水河瀑布是大盈江上游的一段,由北而南横贯腾冲坝子,至腾冲城西南郊,突然从巨大的断崖跌落。瀑顶大盈江江流跌落处,巨石嶙峋,崖旁三峰突起,比肩兀立,崖壁两侧上排列着奇妙的柱状节理群,河水从左峡中夺路而出,从46米高的崖头跌下深潭,形成雄奇壮观的大叠水,形如银河倒泻,声似雷霆轰鸣、山鸣谷应、惊心动魄、激流奔驰、百步即闻。</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下到叠水河谷底在最近距离拍摄的叠水河瀑布泻入谷底瞬间的风景照片;瀑布泻入谷底瞬间飞溅之水雾飘润崖谷、水汽蒸腾、珠沫四溅,如毛毛细雨、飞洒周围、形成了“不用弓弹花自散”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在腾冲十二胜景之叠水河瀑布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叠水河公园的著各景点太极桥,太极桥位于瀑布飞泻的崖顶,巨石蹲立,若龟似鳖,形态各异。距水口十步,有石桥横卧江上,因桥下镇有太极图巨石得名。</p> <p class="ql-block">这是太极桥头的观瀑亭,是从高处观赏叠水河瀑布的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过太极桥,前往公园内的另一处著名景点-环山叠水瀑布群,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太极桥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五点许,我们看到了叠水河公园另一处瀑布-环山叠水瀑布群,瀑布群是由流经大盈江的河水汇集而成,由7级瀑布组成顺阶而下,气势磅礴,很是壮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环山叠水瀑布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结束在在叠水河公园的游览前,在环山叠水瀑布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六点许,我们乘车到腾冲市来凤山茶花公园,茶花公园位于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园内共有茶花品种130多个3000余株,其中红花油茶变异品种50个1900余株,被称为"云南山茶的种质基因库"。</p> <p class="ql-block">整个茶花公园划分为22个区,各类品种的花期为当年十月至次年四月,每当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满树姹紫嫣红的各色花朵竞相开放,争奇斗艳,预示着来年的事业将如火如荼。</p> <p class="ql-block">这是公园内展示的180种茶花品种的宣传橱窗。</p> <p class="ql-block">进入茶花公园,滿园五彩缤纷的茶花令人陶醉,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茶花公园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目前的季节正是茶花盛开期的尾巴,除了滿园除了树上盛开的茶花美景,树下脱落的花瓣红彤彤铺滿大地,也是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下面鉴赏园内几种茶花品种,与各位读者欣赏。</p> <p class="ql-block">这是茶花园中的梅红桂叶茶花,花桃红微带紫晕,外轮花瓣平坦,内轮花瓣绝曲,花期2月上旬至2月下旬。</p> <p class="ql-block">梅红桂叶 </p><p class="ql-block">叶宽披针形至狭椭圆形,长6-8厘米,宽2-3.2厘米,先端渐尖并下勾,基部楔形,叶身平或微内曲。花桃红微带紫晕,花径10-11厘米,花瓣约30片,4-5轮着生,外轮花瓣平坦,内轮花瓣绝曲,花期2月上旬至2月下旬。</p> <p class="ql-block">这是茶花园中的叶通草茶花,花粉红色,花纹明显,花瓣较狭长,由外到内依次渐小,花径7-8厘米,花瓣30-36片,6-7轮生,花期2月中旬至4月上旬。</p> <p class="ql-block">叶通草</p><p class="ql-block">叶长卵状椭圆形,叶面呈宽v字状,网状脉较明显,长8.5-11厘米,宽3-4.2厘米,花粉红色,花纹明显,花瓣较狭长,由外到内依次渐小,花径7-8厘米,花瓣30-36片,6-7轮生,花期2月中旬至4月上旬。</p> <p class="ql-block">这是茶花园中的山茶(白秧茶)茶花, 花白色,重瓣,花径6-10厘米,花期为9月至次年4月。</p> <p class="ql-block">山茶(白秧茶)</p><p class="ql-block">属山茶类,灌木或小乔木,叶倒卵形或宽椭圆形。花白色,重瓣,花径6-10厘米,花期为9月至次年4月在云南普遍作嫁接用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茶花园中的狮子头(九心十八瓣)茶花, 花艳红色,花径10-15厘米。花瓣约30片.4-5轮着生,外轮花瓣平,花期1月至4月。</p> <p class="ql-block">狮子头(九心十八瓣)</p><p class="ql-block">叶长椭圆状卵圆形至长椭圆状倒卵形 长6-9厘米,宽3-45厘米,叶面微向内曲。花艳红色,花径10-15厘米。花瓣约30片.4-5轮着生,外轮花瓣平伸,内轮曲折卷旋,形成高耸的花心。雄蕊多数,分5-9组混生于曲折的花瓣中,雌蕊多数退化少数发育良好,花期1月至4月中旬</p> <p class="ql-block">这是茶花园中的红梅茶花 , 花深红色,花径13厘米左右,花瓣约20片,花期1月上旬至3月中旬。</p> <p class="ql-block">红梅</p><p class="ql-block">叶椭圆形至圆形,长7.5-10厘米,宽3-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叶边缘反卷,叶面浓绿、花深红色,花径13厘米左右,花瓣约20片,花期1月上旬至3月中旬。</p> <p class="ql-block">在茶花公园深处山崖下耸立着中国远征军黔籍抗日殉国将士纪念碑,公园也是一处抗战历史红色旅游景点,在这里驻留一会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纪念碑的背面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篆刻在纪念碑背后崖壁上的中国远征军黔籍将士名录碑刻墙: 中国远征军黔籍将士名录第一次收集说明:中国远征军黔籍将士名录自二零一五年七月开始收集至二零一五年九月六日止,因年代久远、时间仓促、档案史料匮乏,仅收集到一千一百九十三名,英雄无名,甚痛甚憾。期望以后能补充收录。</p><p class="ql-block">上校以上军官名单25人</p><p class="ql-block">何绍周 贵州兴义"第8军 中将军长</p><p class="ql-block">周志群 贵州三穗 第6军 少将副军长</p><p class="ql-block">吴剑平 贵州绥阳 第8军 少将副军长</p><p class="ql-block">吴行中 贵州平坝 新1军新30师 少将师长王伯勋 贵州安龙 第8军82师 少将师长</p><p class="ql-block">等25人。向贵州藉抗战英雄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七点整,在来凤山茶花公园的游览结束,拍一张茶花树的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八点二十分,用过晚餐后,我们乘车来到腾冲古城文星楼,文星楼位于腾冲古城市中心,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现在的文星楼是2004年复建的仿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文星楼耸立于腾冲古城内的十字街心,是腾冲市标志性建筑,在文星楼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文星楼城门内是腾冲文星楼翡翠步行街。文星楼翡翠文化步行街:这是一条从文星楼到北城门广场的步行街,全长500米,宽20米,两边是仿古商、住两用房。</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行从文星楼城门洞进入文星楼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这是耸立在文星楼城门内的重修文星楼及北门城门楼记铭文碑,在腾冲这座古城的中心,矗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腾冲文星楼。这座建筑自建成以来,便成为腾冲的标志性建筑,深深植根于腾冲人民的心中。文星楼始建于光绪年间,历经百年风雨,在抗战时期不幸被毁。然而,历史的沧桑并未抹去它的价值,2004年,腾冲人民重拾历史记忆,再次重建了这座象征着腾冲文脉的宏伟建筑。重建后的文星楼,整体建筑风格大气而精美,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它见证了腾冲的变迁,承载着腾冲人民对文化的执着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 在腾冲这座古城的中心,矗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腾冲文星楼。这座建筑自建成以来,便成为腾冲的标志性建筑,深深植根于腾冲人民的心中。文星楼始建于光绪年间,历经百年风雨,在抗战时期不幸被毁。然而,历史的沧桑并未抹去它的价值,2004年,腾冲人民重拾历史记忆,再次重建了这座象征着腾冲文脉的宏伟建筑。重建后的文星楼,整体建筑风格大气而精美,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它见证了腾冲的变迁,承载着腾冲人民对文化的执着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重建后的文星楼高31.50米,宽20米,下层为石砌体方座,四面门洞连通街道,成为城中心的交通枢纽,这是笔者进入城内拍摄的文星楼南立面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文星楼城门内步行街两边是出售展示翡翠、玉石、珠宝的商铺,街道整洁,行人较少,充满了宁静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步行街上有三座牌坊,两边各有一木牌坊,中间一个是石牌坊,牌坊的南北两侧均有名人题写的额联题字,这是笔者拍摄的步行街南段的木牌坊南立面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拍摄的步行街南段的木牌坊北立面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拍摄的步行街中段的石牌坊南立面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拍摄的步行街中段的石牌坊fo立面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拍摄的步行街北段的木牌坊南立面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拍摄的步行街南段的木牌坊北立面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步行街的北端是2004年重建的腾冲古城北门,这是笔者拍摄的腾冲古城北门城楼南立面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登上腾冲古城北门城门楼游览,这是登北门城墙和城楼的砖階斜坡步道。</p> <p class="ql-block">腾冲北门城楼是腾冲古城墙的一部分,始建于明代,眼前的北门城楼是2004年重建的,这是北门城楼的正厅大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北门城楼上拍摄的腾冲古城墙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腾冲古城墙上拍摄的北门城楼侧面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北门城楼上拍摄的腾冲古城文星楼步行街的俯瞰照片。</p> <p class="ql-block">北门广场简介</p><p class="ql-block">北门广场位于玉泉路旁,市公安局斜对面,占地面积25980m,绿化面积17578m。建设内容包括:马帮雕塑、市政基础设施、绿化、亮化等。园林绿化以规则式布置,苗木配置方式简洁明快,以本地适生树种为主。乔木有广玉兰、雪松、桂花、高山榕,灌木有红花橙木、丝兰、杜鹃,地被为草坪。整个景观布置合理,协调统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北门广场拍摄的几张马帮雕塑群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北门外广场拍摄的腾冲古城墙北门城楼北立面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九点三十分,我们在腾冲古城文星楼步行街及北门广场的游览结束,告别文星楼返程回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