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春色不须多

卢守文

<p class="ql-block">动人春色不须多</p><p class="ql-block"> ——赏张亦农《杏花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卢守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绘画的世界里,描绘杏花,要做到艳而不俗,实属不易。杏花那娇艳的姿态,稍有不慎便会落入俗套。而当人们欣赏杏花图时,“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又总是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仿佛成了杏花图的一种固有标签。然而,莒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亦农的《杏花图》,却打破了这些常规。</p><p class="ql-block"> 初赏张亦农的《杏花图》,便能感受到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画面中,杏树枝枝向上,没有一枝旁逸斜出,苍劲的老枝犹如坚韧的守护者,支撑着朵朵努力绽放的花儿。这些花儿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它们在老枝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让观者的目光被深深吸引,沉浸在画面所营造的氛围之中。</p><p class="ql-block"> 从构图来看,张亦农采用勾写、点染相结合的手法,将杏树枝杈的质感表现得恰到好处。在春风、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杏树枝杈的皮色湿重而又粗砾毛糙,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让观者仿佛能触摸到那真实的质感。而在杏花的描绘上,画家选取了接近真实的淡粉色,这一选择让淡粉色的杏花在“春风轻拂”“淡粉绮云”的情境下,展现出不输梅花的曼妙姿采。花枝疏密有致,看似热闹却又井然有序,艳而不俗,给人以美的享受。右下方,几枝细柳与一双小鸟相互映衬,细柳的柔软与小鸟的灵动,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优雅与自然,正所谓“动人春色不须多”,这简单的点缀,却让画面更加生动鲜活。</p> <p class="ql-block">  此图反映了张亦农先生较之从前,在绘画技巧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他用笔更加沉稳,这种沉稳不仅体现在绘画中,在书法题款上也得以表现。他成熟流畅的笔墨,是数十年不懈临写古代名迹的成果。书法与画面的完美结合映衬,相得益彰,使整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有效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