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社会生活画卷——《姑妄言》

愚公

<p class="ql-block">  《姑妄言》是清代作家曹去晶所著白话长篇艳情小说,首引文一卷,正文二十四卷二十四回,成书于1730年。</p><p class="ql-block"> 《姑妄言》故事描述的时代是明代崇祯年间,以主角瞽女钱贵和书生钟情的婚姻,并会同宦萼、贾文物、童自大四个家庭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书中描写了明朝末年各阶层人物,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人物繁复,形态各异,据统计,全书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50人左右,其中女性约占三分之一,是一部浩繁的宏篇巨著,受时代及世界观的局限,这部小说与明清其他艳情小说一样,作者在书中以劝人向善为标榜,宣扬善恶贞淫皆有报应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姑妄言》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它与其它同时代的小说描写的往往是只写一个或几个家庭不同,其主线是钟、宦、童、贾四家,另外还或详或简描写了上百个家庭,展现了广阔的社会图景,对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触及,例如人情冷暖、卖官鬻爵、赌博盛行、宦官当道等都有很深刻地揭露。</p> <p class="ql-block">  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有独到之处,每个人物都是个性鲜明,从其语言、行为等各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主人公钟情,自幼父母双亡,为兄所弃。发奋读书,终于高中授官,光宗耀祖;盲女钱贵,美丽聪慧,幼时被庸医治坏眼睛,后沦落为乐户,但她不自甘沉沦,追求幸福,最终与钟情结为伉俪;游混公,是一位胸无点墨,借教书为名混饭吃的假先生;贾文物,是《姑妄言》塑造的一位呆公子形象,呆且假,不通文墨,却满嘴之乎者也,惧内还假斯文;如此等等,人物形象众多,各有特点,使作品很强的可读性。</p> <p class="ql-block">  小说语言犀利诙谐,刻画人物特点时往往使人忍俊不住,例如刻画童自大的吝啬,再一次好友上门拜访时,不愿意留客人吃饭,在家仆三番五次喊他吃饭之后,他让家仆将饭端出来与友人共食,文中写道:只见那童禄拿方盘托了两碗菜,两个小菜碟,摆下说:“只留了老爷一个人的饭,没有多的,将就拿茶泡泡,同邬相公匀着吃吧。”邬合一看,一碗中是四五块臭腌鱼铺在碗底上;一碗中是一块冷豆腐,上面洒了一撮盐;一碟是数十粒炒盐豆;一碟是十数根腌韭菜。童自大说:“这白豆腐只好自用,如何待客?”向童禄说:“你拿一个钱,到香油鋪中买些香油来拌拌。千万饶两张草纸几根灯草来,不要便宜了他。”把一个吝啬鬼的模样刻画得入木三分。</p> <p class="ql-block">  小说第一回,对南京城的历史介绍得明明白白,文中介绍:南京,春秋属吴,战国属越,楚威王七年,楚国灭越,楚威王曾在这里埋金,所以叫做“金陵”。秦始皇嬴政改名“秣陵”,三国孙权改名“建业”。这以后,西晋叫“建康”,东晋叫“丹阳”,隋叫“蒋州”,唐叫“升州”,宋代恢复西晋的名称,仍叫“建康府”,元代称”集庆路“,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在这里建都,又改名为”应天府“;燕王登基以后,明都迁到北京,这里称为南京,并保留朝廷的建制,清代叫“江宁府”。</p><p class="ql-block"> 对于秦淮河名称的来源,书中说:在秦始皇的时候,有个“善观天象”的史官上奏,说金陵城内有一股“天子气”。那时候嬴政自称为始皇帝,满心以为天下是他嬴家一姓的天下,要传给子孙万万世的。他听了这话,生怕若干年后会生出一个圣人来,夺了他赢家的天下,急忙发驾南巡,下令把龙脉掘断,以泄“王气”。于是金陵城内自东至西挖成一条内河,把金陵城分成两半儿,引淮河水灌入。因为是秦始皇所开,引的又是淮河水,所以叫做“秦淮河”。</p> <p class="ql-block">  这些介绍又传承了不少关于南京的知识,可见作者对南京城的熟悉。</p><p class="ql-block"> 当然,受当时风气之影响,《姑妄言》作为艳情小说,其中有大量的男女性关系的描写,但瑕疵不能抹灭其世情小说中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反应和批判的作用,对我们了解明末清初的社会状况,还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版画图片为网上下载,非为小说插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