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 皖中江淮水乡--三河古镇掠影

邱建中

--退休老汉看大美祖国之七十一 2025年3月5日,随团来到三河古镇一日游。 三河古镇,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br> 三河古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br> 三河古镇有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在境内汇合,经新河向东流约15公里入巢湖。镇内有古城墙、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英王府、一人巷、万年台、李府粮仓、鹤庐、刘同兴隆庄、大夫第、孙立人故居等历史遗迹,是庐剧的发源地,古镇有米饺、牛皮糖、酥糖、麦芽糖、茶干、米酒等特产。 <b> 古西街</b> <b>民俗园</b> 民俗园内展示的有淮军军装、北洋水师的指挥刀、李鸿章和刘铭传题写的牌匾、太平天国当年使用的兵器,18-19世纪世界各国著名的刀剑精品,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手书的命令。园内的老酒坊以蜡像的表现形式,再现了百年前酿造米酒的工艺流程,从中领略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b> 董寅初纪念馆</b> 董寅初纪念馆集中展示董寅初先生不平凡的生平。主要分为六个展厅:一厅人杰地灵,二厅家世渊源,三厅书香一脉,四厅抗日救国,五厅实业救国,六厅代代领导结情深。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董寅初的雕像,雕像之上的“抗日英雄,爱国侨领”八个字概括着他的一生。 <b> 刘同兴隆庄</b> 刘同兴隆庄为明清时期一家著名的商家,主要经营米、布、盐等。 整座刘同兴隆庄为五进八厢三十二间房屋,建筑面积约有700平方米。<br> 刘同兴隆庄又叫做“刘记布庄”、“刘记米铺”,清末古西街的一家著名的商家。“同兴隆”是这个庄子的商号。庄子主人叫刘锦堂(1879—1941),曾任三河商会副会长,兄弟五人。其中刘锦堂与二哥刘锦臣就居住在“刘同兴隆庄”。<br> 刘同兴隆庄房屋结构具有皖中徽派建筑特色,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与皖中地方建筑相结合,自成建筑体系,每两进房屋之间都留下天井,自成独特排水体系。同时,也寄寓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经商理念。 <b>鹊渚廊桥</b> 鹊渚廊桥,位于小南河外河上,因三河古称鹊渚而得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三河最古老的桥,1982年重建。廊桥上有由12根立柱撑起的两层飞檐翘角式的长亭,桥两边建有美人靠,供游人在桥上观景。桥两头装有4根四方青石灯柱,外国人称廊桥为情人桥,有情人若从这座桥走过,爱情定会天长地久。 <b> 对樾桥</b> 对樾桥虽是当代建筑,但其复杂性和美观程度,不逊于任何一座古代桥梁,对樾桥在长、宽、高,三个维度上都超过鹊渚廊桥,故显得气度恢弘。桥身为三孔石桥,桥面两边是双排长廊,供行人通行和休憩。这座桥的亭、廊设计,可谓匠心独运,每条长廊由四间亭子和三段走廊连接而成,中间两亭为四角攒尖式,两头的亭子是四角歇山式,亭高廊低,从正面看,高低错落如律动的音乐。 <b>三县桥</b> 小南河把鹊渚古镇劈成两半,河南边属舒城县,河北边属合肥县。从南岸要经无蚊桥、国公桥才能转到北岸。六里小南河上没有一座桥,全靠渡船摆渡沟通南北两岸。据说,包和尚因途径三河渡船,遭“摆渡人”曹氏兄弟刁难,便请南北两岸乡绅作证,立誓建桥。包和尚四处奔波,化缘募捐,倾其家产,又从巢县请来了石匠崔子龙兄弟二人,俢渡一座三拱石桥横跨在小南河两岸。虽然,包和尚永远离开了三河人民,可这座石头大桥却永远的横跨于三河南北两岸,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三河位于 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一桥跨两岸,鸡啼鸣三县”的地理位置,所以包和尚给这座石桥命名为 “三县桥”。 <b> 仙归桥</b> 仙归桥连接护城河两岸,位于三河古镇古西街入口处。浓郁的水乡风情,古朴幽静的景色,仙归桥最具灵气,让人犹如从凡间跨入了人间仙境。三河无论在历史的云烟中如何变迁,但“仙归桥”依然屹立护城河之上,沿岸树木葱翠,河水波光粼粼,她连接古镇仙境与外面的凡尘世界,见证着三河的千年兴旺。 <b>望月阁</b> 三河古镇江淮第一阁,即:“望月阁”。望月阁位于风景秀丽的小南河畔,高37米,为7层古塔,旁边相邻的是望月桥。游人经望月桥,登上望月阁,凭栏鸟瞰,古镇美景尽收眼底,感受水乡的灵气,古镇的沧桑,阁楼、碧水、古民居,构成了一幅绝好的江南风景图,置身其中,眼界开阔,心情豁然开朗。 <b> 古南街</b> <b> 杨振宁旧居</b> 杨振宁,著名物理学家、华人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22年10月出生于合肥四古巷,1957年10月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而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家学渊远,文理兼通,长期担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为促进中美和中西方学术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br> 杨振宁旧居集中展示杨振宁教授的成长图片和文学资料以及一些科学互动。整个旧居前后五进,前面两进是杨振宁教授的图片资料展览,第三进是杨振宁教授当年居住过的地方,按原样恢复,后两进主要展示杨振宁教授的学术成就。 <b> 一人巷</b> 三河古镇有十条街,二十六条巷,其中一条小巷最古老、最悠长,也最著名。这就是"一人巷",因为巷子非常窄,只能容得一个人通过,两人相遇必要侧身而行方可通过,高高的古老砖山墙,把两边的建筑分割开,故得此名。更因为这条小巷中走出一位名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 <b> 万年台</b> 万年台是一个位于三河镇中心的古戏台,台前建有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可以同时容纳几千人观看演出。广场上有十二生肖和梅兰竹菊共十六个石鼓还刻有三幅三河古民俗的迎亲图。 <b> 三河大战风云馆</b> 三河之战,太平天国晚期平军与湘军在肥西三河镇的一场激战,此役湘军战败,名将李续宾阵亡,清帝国安徽、江西战情全面吃紧。而对太平天国来说,扭转了皖南被动的局面,太平天国安庆脱困,天京(现在的南京)粮荒抒解,李秀成、陈玉成都封王,复苏了太平军后期军心、士气。其中陈玉成被封为英王。<br> 三河古镇为了弘扬太平军的顽强不屈,勇敢作战的精神同时也为了游客们了解这一历史事件提供直观的影像和场景,特别打造了三河大战风云馆这一景点。景点共分“军事重镇,太平风云”“天国骁将,功勋卓著”“三河大战,铸就辉煌”“战功彪炳、载入史册”四个展厅展示,再现三河大战的战争场景。走在展馆中间,仿佛走进了古战场,走进了那血雨腥风的征战岁月里。 <b> 仙姑楼</b> 公元一八九八年,由施道生、彭钟乔、王良志三人合伙投资食品工业“中和祥”正式创立。原地为“泾县会馆”旧址,迄今已逾百年。 现今的《仙姑楼》基本上保存了原有的全貌,以及民国二十五年刻立的《婆心济世》石碑。 <b> 三河往事馆</b> 展示三河古镇历史及风土人文。 <b>《十大舍不得》民谣</b> 历史上,三河有一段时期曾被称为小金陵。在那段时期里,三河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短暂停留的客人。当客人们返回故里时,临走前看看这也舍不得,望望那也舍不得,于是便产生了三河 《十大舍不得》民谣,被记录在三河镇的一块石碑之上:<br> 第一舍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第二舍不得,大河水淘米洗菜。第三舍不得,“中和祥”焦切玉带。第四舍不得,“凌宝泰”雨前茶。第五舍不得,“吴恒隆”虾米干子,香到门外。第六舍不得,石头大桥大鲤鱼,摇尾鼓腮。第七舍不得,小月埂上拉拉拽拽。第八舍不得,“天然楼”油炸烧卖。第九舍不得,“吴宏兴”大瓜子,一嗑两开。第十舍不得,“新华春”烧菜,一喊就来。<br> 当时的《十大舍不得》,有些已无迹可寻,有些仍存留至今。无论现况如何,却都是三河古镇历史上的吉光片羽,值得铭记在心间。 <b> 小桥流水人家 皖中江淮水乡</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