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堂促成长,共研教学启新篇 ——颍川学校五六年级数学组听评课活动

momo

<p class="ql-block">为落实新课标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颍川学校五六年级数学组于3月21日开展了“以生为本,聚焦核心素养”主题听评课活动。教师们以课为媒,以研为桥,在思维的碰撞中探寻数学教学的真谛,为课堂注入新活力。</p> <p class="ql-block">李广伟老师《分数的产生生和意义》</p><p class="ql-block">从古人“结绳计数”“分物难题”的历史故事引入,学生通过模拟“分羊皮”“量土地”的情境,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李老师借助线段图、面积模型,引导学生从“量”与“率”双角度理解分数意义,课堂充满文化底蕴与思维张力。</p> <p class="ql-block">李书美老师讲的《比例的基本性质》,知识衔接自然,教师巧妙通过复习比的意义和求比值引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及性质,实现新旧知识无缝对接。方法引导清晰,通过计算内项与外项的积,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概括比例的基本性质,强化算理与算法结合,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练习设计高效,课堂练习贯穿始终,从基础判断到实际应用层层递进,如“试手气,展才气”环节激发思维,有效巩固核心概念</p> <p class="ql-block">宋颍锋老师《测量“小顽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p><p class="ql-block">以“如何计算一块石头的体积”为驱动问题,学生分组实验,利用量杯排水法、橡皮泥塑形法等,在操作中深化对“等积变形”与“转化思想”的理解,课堂充满实践趣味与跨学科融合。</p> <p class="ql-block">罗培花老师《抽屉里的数学奥秘—鸽巢问题》</p><p class="ql-block">从“4只鸽子飞进3个鸽巢”的生活化情境出发,学生通过画图、列举、反证等策略,逐步抽象出“至少数=商+1”的模型。罗老师以“扑克牌花色”“生日月份”等变式问题,让学生在思辨中领悟“最不利原则”,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轩颍老师讲的《解比例》注重以旧引新,通过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比例组成等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为新知探究搭建阶梯(如复习比例基本性质后,引导学生改写等积式,自然过渡到解比例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李永刚老师《分数变形记—分数的基本性质》</p><p class="ql-block">以“如何让分数大小不变”为探究主线,学生通过折纸、涂色、分蛋糕等操作活动,发现分子分母变化的规律。李老师巧妙设计“分数魔术”游戏,让学生在“变与不变”中抽象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渗透类比与归纳思想。</p> <p class="ql-block">步履不停,未来可期</p><p class="ql-block">一次听评课,一场修行。颍川学校五六年级数学组将始终怀揣教育初心,以匠人之心琢课堂之美,以团队之力攀教学之峰。期待下一次,我们继续携手,在数学的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