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标题:〖世界遗产在各国〔美洲系列之31〕阿根廷(南美12国之09):伊瓜苏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撰文:整理网上资料</p><p class="ql-block">配乐:【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阿根廷,别为我哭泣》)】</p><p class="ql-block">制作:棍道弟子</p><p class="ql-block">时间:</p> <p class="ql-block">片头图片(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伊瓜苏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伊瓜苏国家公园(见下图)处于玄武岩地带。跨越阿根廷和巴西国界,高80米,长度上延伸至2700米的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之一伊瓜苏瀑布就位于这个地区的中心。瀑布产生的云雾滋润着葱翠植物的生长。许多小瀑布成片排开,层叠而下,激起巨大的水花。周围生长着200多种维管植物的亚热带雨林,许多稀有和濒危动植物物种在公园中得到保护,这里是南美洲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貘、大水獭、食蚁兽、吼猴、虎猫、美洲虎和大鳄鱼的快乐家园。</p> <p class="ql-block">〔基本资料〕</p><p class="ql-block">遗产名称:伊瓜苏国家公园(Iguaçu National Park)</p><p class="ql-block">入选时间:1986年</p><p class="ql-block">遴选依据:世界自然遗产(vii)(x)(见下图)</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S25 40 59.988 W54 25 59.988</p><p class="ql-block">遗产面积 : 169,695.88 ha</p><p class="ql-block">遗产编号:355</p> <p class="ql-block">〔遗产描述〕</p><p class="ql-block">伊瓜苏国家公园处于玄武岩地带。跨越阿根廷和巴西国界,高80米,长度上延伸至2700米的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之一伊瓜苏瀑布就位于这个地区的中心。瀑布产生的云雾滋润着葱翠植物的生长。许多小瀑布成片排开,层叠而下,激起巨大的水花。周围生长着200多种维管植物的亚热带雨林,许多稀有和濒危动植物物种在公园中得到保护,这里是南美洲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貘、大水獭、食蚁动物、吼猴、虎猫、美洲虎和大鳄鱼的快乐家园。1909年和1939年,巴西和阿根廷两国分别在伊瓜苏河两岸建立了国家公园。阿根廷境内的伊瓜苏国家公园位于阿东北部的米奥内斯(又译为“米希奥内斯”)省,由面积492平方千米的国家公园和面积63平方千米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组成。巴西境内的伊瓜苏国家公园位于巴拉那省。面积达1700平方千米,是巴西最大的森林保护区。 </p><p class="ql-block">(下图为:阿根廷世界遗产地地理位置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1984年和1986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vii)(x),阿根廷伊瓜苏国家公园和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因其有着出色的自然美景和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态栖息地,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见下图1)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见下图2)。 1999年,伊瓜苏国家公园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原因是当地居民将原本在公园设立时放弃的一条公路重新启用了。这条17.5千米长的公路将公园分为东西两部分,但是这条公路使得居民不必绕路130千米。2001年巴西联邦最高法院判决关闭该公路,该国家公园又被从《濒危世界遗产》中取消。</p><p class="ql-block">图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p> <p class="ql-block">图2.《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遴选依据标准(vii):阿根廷伊瓜苏国家公园和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一起有着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瀑布之一,一个由众多瀑布和急流组成的宽近三公里的瀑布群,在茂密多样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背景下, 由瀑布形成的永久水云形成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宏伟场景,围绕着森林岛屿和河岸,导致了一个视觉上令人惊叹的和不断变化的陆地和水之间的界面。</p><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遴选依据标准(x):伊瓜苏国家公园由巴西与毗连的阿根廷国家公园组成,共同形成了属于大西洋内森林最大了Paranaense亚热带森林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一些濒危和脆弱的物种,如美洲虎(Pantheraonca)、美洲豹(LeopardusTigrinus)、美洲狮(PumaConcolor)、长尾虎猫(Leopardus Wiedii)、细腰猫(PumaYagouaroundi)、美洲角雕(Harpia Harpyja)、大水獭(PteronuraBrasiliensis)、黑额鸣冠雉(Aburria Jacutinga)、绦虫(Tapirusterrestris)、灌木狗(又译丛林犬,Venaticus)、pygmycket(MazamaNanophaga)、巨食蚁兽(MyrmecaTridactyla)、iguacu(Steindachneridionsp)的Monjolo或Surubim,食人鱼(BryconOrbignyanus)和横纹虎鹭(Tigrisoma Fasciatum)等。</p><p class="ql-block">(下图为:世界遗产遴选依据标准)</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p><p class="ql-block">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同阿根廷伊瓜苏国家公园共同分享着世界上最大和最壮观的瀑布群之一,整个瀑布群宽约2700米。这里是许多稀有濒危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其中包括大水獭和巨食蚁兽。瀑布产生的雾气滋润着这里的各种植物,使得它们能够茂密地生长。</p><p class="ql-block">(下图为:世界遗产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遗产简介〕</p><p class="ql-block">*横跨两个国家的瀑布公园</p><p class="ql-block">伊瓜苏河(见下图)是阿根廷和巴西的界河,流经巴西南部巴拉那州和圣卡塔琳娜州,并形成巴西和阿根廷边界的一小部分。伊瓜苏河由源出大西洋岸边的库里蒂巴附近的马尔山的溪流汇集而成,沿途不断有大溪小流汇人,大致向西穿过高地1320千米后,在阿根廷、巴拉圭和巴西三国交界处注入巴拉那河,流出维多利亚山口后,河水以汹涌澎湃之势向阿根廷和巴西交界的平原滚涌而去。流经伊瓜苏时,被阿古斯丁岛阻挡,河道为之展宽达3千米,变成一个湖面,湖水深约1米,跨过绝壁时,湖水倾泻成一个大瀑布群。1909年和1939年,巴西和阿根廷两国分别在伊瓜苏河两岸建立了国家公园。阿根廷境内的伊瓜苏国家公园位于阿东北部的米奥内斯(又译为“米希奥内斯”)省,由面积492平方千米的国家公园和面积63平方千米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组成。巴西境内的伊瓜苏国家公园位于巴拉那省。面积达1700平方千米,是巴西最大的森林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1541年,西班牙探险家德维卡来到这里,他是最早发现这条瀑布的欧洲人。德维卡并不觉得伊瓜苏瀑布特别壮观,只形容为“可观”,他描绘伊瓜苏瀑布,说它“溅起的水花比瀑布高,高出不止掷矛两次之遥”。耶稣会教士继西班牙人来此传扬基督教,建立传教机构。其后,奴隶贩子来此掳掠瓜拉尼人,卖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种植园去。耶稣会教士于是留下保护瓜拉尼人。西班牙王查理三世艮然听信了庄园主的谗言,1767年把该会教士逐出南美洲。在阿根廷波萨达斯附近,仍保留着—座耶稣会的古建筑,称为圣伊格纳西奥米尼,建于1696年,是观赏瀑布的旅游中心。</p><p class="ql-block">(下图为:伊瓜苏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生物资源〕</p><p class="ql-block">典型的亚热带的湿润气候形成了伊瓜苏公园内特有的生态系统。公园内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自然博物馆。最著名的是高达40米的巨型玫瑰红树。这种红树高大笔挺,在它的树阴下生长着珍稀树种——矮扇棕树(见下图)。由于这种棕树的苞芽可以食用,故遭到人们的大肆采摘,植物,松林、棕榈与翠竹间有红花生长着,秋海棠与青藤在一起生长,为林中点缀着明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瀑布后的岩架长满颇像地衣的水生植物。峡谷两旁是又热又湿的雨林(见下图),林中长细丝状的蕨类植物、竹子以及棕榈、松树等乔木,像巨大的绿披肩,遮掩着阶状岩架。苔藓、开喇叭花的藤本植物和凤梨科植物与树木互相映衬。</p> <p class="ql-block">〔动物资源〕</p><p class="ql-block">这里栖息着巨型水獭(见下图1)、短吻鳄(见下图2)和山蓝鸭(见下图3)等濒危动物及南美洲特有的大型哺乳动物貘(见下图4)、蜜熊(见下图5)、美洲豹(见下图6)等。颜色瑰丽的金刚鹦鹉(见下图7)、鹦鹉(见下图8)和数百种蝴蝶(见下图9)在绿荫下飞舞,跟野生兰花争艳:兰花在清凉的春天(八至十月)开得最灿烂。悬猴(见下图10)的吱吱乱叫,鸟雀(见下图11)的喧闹争鸣,加上黑吼猴(见下图12)的响亮吼声交织成一片聒噪的天籁。密林深处,鹿(见下图13)和像猪的西貒(见下图14)在雨林觅食:美洲虎(见下图15)在寻找猎物:虎猫(见下图16)天性谨慎,喜欢独来独往;最常见的哺乳动物是大如兔子的刺鼠(见下图17)与两种野猫般大的动物:兔豚鼠(见下图18)和南美长尾浣熊(见下图19)。</p><p class="ql-block">图1.巨型水獭</p> <p class="ql-block">图2.短吻鳄</p> <p class="ql-block">图3.山蓝鸭</p> <p class="ql-block">图4.貘</p> <p class="ql-block">图5.蜜熊</p> <p class="ql-block">图6.美洲豹</p> <p class="ql-block">图7.金刚鹦鹉</p> <p class="ql-block">图8.鹦鹉</p> <p class="ql-block">图9.蝴蝶</p> <p class="ql-block">图10.悬猴</p> <p class="ql-block">图11.鸟雀</p> <p class="ql-block">图12.黑吼猴</p> <p class="ql-block">图13.鹿</p> <p class="ql-block">图14.西貒</p> <p class="ql-block">图15.美洲虎</p> <p class="ql-block">图16.虎猫</p> <p class="ql-block">图17.刺鼠</p> <p class="ql-block">图18.兔豚鼠</p> <p class="ql-block">图19.南美长尾浣熊</p> <p class="ql-block">成千上万的雨燕(见下图)在水面盘旋俯冲,追逐昆虫。这些雨燕,整天都在伊瓜苏瀑布上盘旋低飞,不时穿过水幕,飞到瀑布后的岩壁上歇息。这种深褐色的敏捷小东西约长十八厘米,夏季产卵,在瀑布后的岩壁上筑巢。孵卵约需三周。雏鸟孵出之后,要等到五至八周(视食物多寡而定)才能飞越水幕。雨燕养育幼雏,非常忙碌,要在飞行之中捕捉昆虫,含在喙里,再用唾液黏成团状,带回去喂养雏鸟。</p> <p class="ql-block">〔相关传说〕</p><p class="ql-block">当地印第安人的瓜拉尼语称该瀑布为“伊瓜苏”(见下图),意为“大水”。当地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某部族首领之子站在河岸上,祈求诸神恢复他深爱的公主的视力,所得回复是大地裂为峡谷,河水涌人,把他卷进谷里,而公主却重见光明,她成为第一个看到伊瓜苏瀑布的人。</p> <p class="ql-block">〖瀑布河流〗</p><p class="ql-block">〔伊瓜苏河〕</p><p class="ql-block">伊瓜苏河(见下图)发源自巴西境内大西洋沿海地带,全长1320公里,共有三十条支流、七十条瀑布。它沿途汇集了大溪小流,穿过维多利亚山口,它浩浩荡荡,汹涌澎湃地流过巴拉那高原,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巴西和阿根廷交界的平原奔腾。在突然受到阿古斯丁岛的阻滞,河道为之铺宽达3千米,形成一个水深仅1米左右的湖面,湖水流到绝壁时,飞泻成一大瀑布群。伊瓜苏河绕过急弯流到这里,宽度大增,滔滔河水下泻,声闻二十四公里外。一、二月盛夏雨季,每秒钟流过悬崖的水量,可以注满四个奥林匹克泳池。其中最高的联合瀑布直泻气势惊人的魔鬼咽喉谷。那原是一道断层裂缝经河水冲刷而成深谷。河水经此转过两个九十度大弯,流过湍滩注入巴拉那河。</p><p class="ql-block">伊瓜苏河虽有部分河段可以通航,但主要以壮丽的伊瓜苏瀑布而著名。气势恢宏的伊瓜苏瀑布是世界最壮观的瀑布之一,被誉为“南美第一奇观”和“世界上最大和最感人的瀑布”。</p><p class="ql-block">瀑布从悬崖上跌落而下,雷鸣般的轰声为其助威,在25千米的范围内都能听得见它的声音。阳光下的七色彩虹为其增色。其中有些瀑布径直插入82米深的大谷底,另一些被撞击成一系列较小的瀑布汇入河流。这些小瀑布被抗蚀能力很强的岩脊所击碎,腾起漫天的水雾,艳阳下闪烁着色彩不定的耀眼彩虹。</p> <p class="ql-block">〔伊瓜苏瀑布〕</p><p class="ql-block">伊瓜苏瀑布的位置距伊瓜苏河与巴拉那河汇流点约23千米。伊瓜苏瀑布是南美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五大名瀑之一。它呈弧形,平均落差72米,共有275股大大小小的瀑布,组合成三大瀑布群,平均每秒流量1750多立方米,夏季流量每秒钟达58000立方米(约为尼亚加拉瀑布的两倍)。位于中部的瀑布群最高、最壮观,名叫“鬼喉瀑”(见下图),因该瀑布在泻人深渊时发出的轰鸣声加上深渊内震耳欲聋的回声令人惊心动魄,故得此名。</p> <p class="ql-block">〔南北瀑布群〕</p><p class="ql-block">北翼的瀑布群在巴西境内,是两层平台组成的大小瀑。南翼的瀑布群则在阿根廷境内,是两组双层的瀑布群。汛期时,三大瀑布群连成一道垂挂于峭壁之上的天幕,水天一色。当阳光照射到水雾上时,四周就会映现出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彩虹,景色极其壮观。伊瓜苏瀑布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为雨季,这时伊瓜苏河水位猛涨,每秒平均达1万多立方米的巨大水量覆盖崖壁,共同汇成一道半圆形水幕,狂泻而下,其声势之浩大,如万马奔腾。伊瓜苏瀑布直泻谷底,水声如雷,溅起的水花高达九十多米。水花溅起在巴拉那高原上,映出美丽的彩虹。</p><p class="ql-block">(下图为:伊瓜苏瀑布群)</p> <p class="ql-block">〔联合瀑布〕</p><p class="ql-block">伊瓜苏瀑布中最高的是联合瀑布,高85米,宽4公里。其高度相当于北美尼亚加拉瀑布的一半,宽度则大三倍(见下图)。直泻峡谷激起的水花比瀑布顶端还高,日光穿透一帘水雾,幻化成数十道彩虹,与水花流霞共舞。滚滚河水坠落新月形悬崖时,受凸出的岩石阻挡,分成大约二百七十五道瀑布,有些直冲谷底,有些冲击在岩阶上分级泻下,瑞士植物学家乔达形容这是“海洋注入深渊”。</p> <p class="ql-block">〖旅游信息〗</p><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巴西与阿根廷各在瀑布旁设立国家公园。巴西的公园可从距大西洋不远的库里蒂巴进入,在那里能看到瀑布的全貌,在晨曦中尤其壮观(见下图1)。阿根廷那边,则可从近距离观赏瀑布,例如,看得见圣马丁瀑布(见下图2)一连两次下泻三十米:还可沿窄道深入魔鬼咽喉谷,最宜在傍晚雨燕回巢时观赏。旅客除观赏瀑布外,还可步行穿越恍如亚马孙森林的热带雨林,这种机会很难得,但须依指定的路径行走。</p><p class="ql-block">图1.晨曦中巴西一侧的伊瓜苏瀑布</p> <p class="ql-block">图2.阿根廷一侧的圣马丁瀑布</p> <p class="ql-block">〔特色之处〕</p><p class="ql-block">两个国家伊瓜苏瀑布风光的不同之处在于:巴西的部分更壮观,但阿根廷部分更适合探险。要一睹大瀑布的壮丽景观,最好还是两边都要走走。如果想一天之内走完的话(并非不可能,但要费点劲头),最好从巴西部分开始。虽然巴西部分离瀑布水流较远,更适合对宽阔的瀑布群做一个概貌的浏览(那里的光线最适合上午拍摄),但顺着巴西这一侧的羊肠小道或是坐直升飞机都能看到更近处的景观。阿根廷这一侧,可以看到大瀑布最雄伟的景观——咆哮的魔鬼的咽喉(Devil’ Throat)。100米的落差内14条瀑布一起汇集力量,垂直撞击在底下的水面上,你还可以看到巨大的彩虹摇摆在瀑布上空。</p><p class="ql-block">从巴西一侧越过边境到达阿根廷,并不需要任何手续。阿根廷的咨询中心可以给游客提供更多关于瀑布以及周围动植物群落的有效信息,而这种服务如今在巴西是没有的。有许多羊肠小道可供游客观赏瀑布,其中就有一条1988年修成的山间小径,顺着这条小径游客能到达鬼门关峡谷(Devil’ Gorge)上方,从那里可以看着气势宏大的水流往下垂直冲击。</p><p class="ql-block">在一些瀑布飞溅的浪花下有某些区域是可以游泳的,但有所顾忌的是不时出现的真皮寄生虫一直是个威胁。游客们也可以顺着小路或者阶梯走到河下游来,下游有渡船可以带着游客参观圣马丁岛,该小岛靠近其中一条瀑布。但是若再想往上攀登回到原处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只有身体特别强壮的人才敢一试。</p><p class="ql-block">(下图为:阿根廷境内的伊瓜苏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所获荣誉〕</p><p class="ql-block">2018年2月,入选西班牙国家报评选的“世界上最壮观的国家公园”(见下图)之一</p> <p class="ql-block"> —完—</p>